神经精神病学重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15078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精神病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神经精神病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神经精神病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神经精神病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神经精神病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精神病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精神病学重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病学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1、P6 额叶的功能(P6那张图上面的内容)2、P8 颞叶的功能及病损表现挺重要。颞叶主要与记忆、智能、听觉理解有关。3、P9 内囊和基底神经节挺重要滴。内囊和基底节4、P11 丘脑,下丘脑 看一遍就可以,熟悉一下丘脑5、 P14 脑干 病损表现不要求背下来但要熟悉比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狼牌腹腔镜 6、P22 图2-17熟悉,能背下来最好 前角、后角、薄束、楔束损伤的表现前角损害:呈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表现为病变前角支配的肌肉萎缩,腱反射消失,无感觉障碍和病理反射,常伴有肌束震颤,肌电图上出现巨大综合电位。后角损害:

2、病炤侧相应皮节出现同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存的别离性感觉障碍。薄束、木契束损害:振动觉、位置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精细触觉障碍不能区分在皮肤书写的字和几何图形。7、P24 主要动脉的供血区,供血区的功能 比方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基底动脉:供给脑桥、小脑和大脑后部以及内耳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给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大局部和岛叶,中央支即豆纹动脉。豆纹动脉: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供给豆状核壳、尾状核头与体内内囊前肢、后肢的2/3。8、P32 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看一遍,支配的肌肉,肌肉的作用支配肌肉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及瞳孔括约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3、展神经支配外直肌上睑提肌:提上睑,开大眼裂上直肌:使眼球斜向上内下直肌:使眼球斜向下内内直肌:使眼球转向外侧外直肌:使眼球转向内侧上斜肌:使眼球转向下外方下斜肌:使眼球转向上外方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9、P56 运动系统都很重要,认真看 上次打 给教学秘书时他有举“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分别引起什么样的偏瘫这样一个例子。10、P63-65 各种感觉障碍看一看感觉传导通路根据受损部位,可分类如下:神经干型、末梢型、后根型、髓内型后角型、后索型、侧索型、前连和型、脊髓半离断型、横贯性脊髓损害、马尾圆锥型、脑干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症1、 P69 意识障碍的分

4、度我觉得她意思是意识障碍的那几个程度吧及表现 比方:浅昏迷、中昏迷的表现2、 P72 认知障碍认真看老师上课提到的比拟重要的内容:Broca失语和Wernicke失语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1、 P126、P135 脑脊液检查和脑电图比方闪光刺激,睁闭眼诱发试验,要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以及那些正常的脑电波表现,以方便跟后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电波比拟重点看脑脊液检查1、2、特殊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球蛋白寡克隆区带病原学检查:病毒学检测、新型隐球菌检测、结核杆菌检测、寄生虫抗体检测、其他细菌学检查脑电图EEG1、 常用的诱发实验诱发实验提高EEG的阳性率 睁闭眼诱发实验:主要用于了解波对光

5、反响的情况。睁眼后节律抑制,闭目后恢复正常或增强为正常反响。 闪光刺激:EEG的常规检查工程之一,特别是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 过度换气:使常规检测中难以记录到的、不明显的异常变得明显。出现痫样放电、节律异常、不对称性反响以及成人出现对称性慢波均为异常。 睡眠诱发实验:用于清醒时EEG正常的癫痫患者,不合作的儿童及精神异常患者。2、 正常EEG 成人:清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态下。波:8-13HZ,分布在枕部和顶波:14-25HZ,分布在额叶和颞叶波:4-7HZ,分布在大脑半球前部波:4HZ。清醒状态下无,入睡可出现。 儿童:以慢波为主。3、 P136 诱发电位有什么作用,用于什么病第七章

6、头痛一、 不同类型头痛的临床表现有先兆偏头痛典型偏头痛 Migraine with aura(1) 前驱期: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2) 先兆期:A视觉先兆:最常见,闪光、暗点、视野缺损或复杂的视觉幻觉 B躯体感觉先兆:麻木、感觉异常 C运动先兆:少见 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3头痛期:头痛 部位:一侧眶后或额颞部,可扩展至偏侧或整个头部 性质:钻痛或搏动感; 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3天 伴随病症:恶心、呕吐、纳差、畏光、厌声等 诱发及缓解:活动加重,睡后缓解4头痛后期疲劳感无先兆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 Migraine without aura先兆:多无明确先兆部位:双侧颞部及眶周,可有头皮触痛性

7、质:搏动性常见时间:持续时间较长,可为数天,与月经明显相关伴随病症:恶心、呕吐、出汗等特殊类型偏头痛:1、偏瘫型偏头痛:偏瘫为先兆家族性和散发性 2、基底型偏头痛:椎-基底动脉缺血为主要表现3、视网膜性偏头痛:可逆性单眼视觉障碍伴头痛4、无梗死的持续先兆:先兆持续1周以上5、偏头痛性梗死:影像学证实梗死灶6、偏头痛等位症:反复相同病症但不伴头痛发作7、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发作时或4天内眼肌麻痹8、偏头痛持续状态:持续72小时以上,间有少于4小时缓解丛集性头痛1、病因不明,头痛在某段时间内成串出现2、人群:男女,平均25岁,可有家族史3、部位:一侧眼眶周围,向颞顶扩散4、性质:钻痛、爆炸样、非搏动

8、性,剧烈5、时间:持续15分钟到3小时,8/日至1/2日6、规律:春秋季成串发作,数周至数月7、伴随病症:流泪、球结膜充血,偏侧副交感病症紧张性头痛1、性质:胀痛、压迫感和紧缩感、紧箍感等2、部位:双侧枕颈部、额颞部或全头部3、程度:轻至中度发作性或持续性疼痛4、持续时间:病程数日至数年不等。5、伴随病症:头昏、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病症。不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等病症。6体征:疼痛部位肌肉可有触痛或压痛点,有时牵拉头发也有疼痛;头颈、肩背部肌肉有僵硬感,不易松弛,捏压肌肉感觉轻松和舒适。 低颅压性头痛脑脊液压力60mmH2O导致的头痛,多为体位性二、 偏头痛的治疗重点看 治疗目的:减轻或终止

9、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病症;预防头痛复发。1、发作时治疗:病症起始时立即服药止痛剂:去痛片、消炎痛、芬必得等镇静剂:安定片、佐匹克隆、思诺思等麦角类:麦角胺和二氢麦角胺5-HT受体冲动剂:舒马普坦和佐米曲普坦2、预防性治疗:减少发作次数、病症、持续时间-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咪嗪、SSRI抗癫痫药:丙戊酸钠钙通道拮抗剂: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5-HT受体拮抗剂:苯噻啶3、预防用药指征偏头痛诊断明确; 偏头痛发作频繁,每周超过1次;每次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疼痛严重及抗偏头痛急性发作药物无效; 抗偏头痛急性发作药物有严重不良反响;先兆期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类

10、型偏头痛。4、预防用药考前须知 应用预防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至少连续服用3 个月;预防有效者,服用9-12 个月后应暂停观察预防药物不能根治,仅能减少发作频度或发作时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急性期治疗药物不能作为预防药。三、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a) 急性期的治疗:吸氧治疗为头痛发作时的首选。5-HT受体冲动剂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麦角类制剂二氢麦角胺,利多卡因b) 预防性治疗:维拉帕米、锂制剂、糖皮质激素等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很重要,考题较多) P17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定义: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病症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

11、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病症。 2、病因及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脑血管痉挛学说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压波动、血液成分改变、高凝状态、血液系统疾病其他:颅内血管炎、脑盗血综合征、颈椎病 3、临床表现:共同表现:5070岁多发, 男性较多突然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数min达峰, 数min或10min完全缓解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病症相似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颈内动脉系统TIA临床表现:持续时间短, 发作频率少, 易进展为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临床表现:持续时间长, 发作频率高, 较少进展为脑梗死4、治疗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A、病因治疗:见病因B、药物治

12、疗(1) 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小剂量阿司匹林加潘生丁(aggrenox)(2) 抗凝药物抗凝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对伴发房颤&冠心病或经抗血小板治疗, 病症仍频繁发作的TIA患者, 推荐使用抗凝治疗()降纤治疗C、手术治疗1、DSA证实中重度(50%99%)狭窄病变2、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减少颈内动脉TIA/发生卒中风险3、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疗效评价中脑梗死脑血栓形成60%、脑栓塞(15%-20%)、腔隙性梗死20%-30%定义: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病症和体征,甚至伴发意识障碍。脑血栓形成1、定义: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

13、管壁病变根底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液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病症和体征。2、病因及发病机制:动脉硬化,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动脉炎;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等3、临床表现:一般表现u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u 安静&睡眠中发病u TIA前驱病症如肢麻、无力等u 局灶性体征在发病后10余h &12d达顶峰u 意识清楚&轻度意识障碍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闭塞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 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 交叉性感觉障碍

14、(三叉N脊束核&对侧交叉脊髓丘脑束) 同侧Horner征(下行交感神经纤维) 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疑核)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小脑受损)颈内动脉闭塞综合症 可无病症(取决于侧支循环) 单眼一过性黑矇 偶见永久性失明(视网膜动脉缺血) 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 伴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等(大脑中动脉缺血) 优势半球伴失语症, 非优势半球可有体象障碍 颈动脉搏动减弱&血管杂音, 可有晕厥发作&痴呆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症A、主干闭塞:u 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均等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u 非优势半球:体象障碍,可出现意识障碍u 优势半球完全性失语B、皮质支闭塞:u 对侧肢体轻瘫,上肢重,下肢轻u 病灶对侧面部、手、上肢偏瘫、感觉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