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50645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万州区周家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年10月10日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20*年10月10日是第2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精神卫生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为提高社会对 精神卫生工作的关注,营造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社会环境, 同时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问题,提高精神 健康水平。当天上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第四人民医院安排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前往周家坝汽车北站开展了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测血压,以及安排精神病专科医生开展义诊和心理咨询服务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了 精神卫生和精神疾病相关科普知识。本次活动为群众提

2、供常见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处方 8种、“承担共 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宣传单 2种、精神卫生知识手册1种,其 它与健康相关的宣传单、折页、手册、卫生小报 9种,共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40余人次。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居民掌握了一定的自我情绪调节方法,为 营造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万州和谐社会发展 打下坚实基础。“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 1992年发起的, 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 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 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今年 10月10日是 第二十一个

3、世界精神卫生日,日前,南苑一小举办了 “世界精神卫 生日”相关活动,此次的活动的主题为:“孝敬长辈关爱老人”,活动强调让同学们学会关爱家中长辈、关爱老年人,为老人们做些 好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选取了适合本主题的一些小故事,通过广播将这些小故事深 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让他们对自己承担共同责任有了了解。整 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让心理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也使得南苑 一小关爱教育更加深入。时间:20*-10-10地点:学校上报人:王靖负责人联系方式:13810220*3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国当前处于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广大群众逐步适应

4、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 节奏和激烈竞争,体验着由此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压力。各种心理卫 生问题逐步增加,大众寻求心理帮助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因重 性精神疾病有可能导致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损害,甚至发生 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为了群 众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能够和谐稳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需要个 人、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行动起来,共同努力, 共同承担责任,提高全民精神健康水平。维护精神健康关键在个人。维护精神健康从自我做起,创造关 爱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知识,了解 预防精神疾病常识;要主动关心亲人、朋友和同事的心理状况,帮助 排解

5、心理问题。必要时,劝其到医院及早咨询和检查 ;要尊重、关心 和帮助身边的精神疾病患者,做到不歧视,不排斥。精神疾病患者 要主动接受治疗,促进康复;患者的家庭要履行好照料和监护患者的 责任,要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不得遗弃患者。社会动员构筑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现代化的社 会,需要构建覆盖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营造心理支持氛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疏导调节个人在成长、 学习、就业、婚姻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处 理日常心理冲突和困扰,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灾难带来的心理影响, 维护精神健康。心理服务专业机构是网络建设的中坚支柱,学校、

6、单位、社区、医院是承载网络的主要场所。部门协作共同防治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是社会弱势群体, 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医疗、学习和劳动权益,是维护和促进民生 的生动体现。防治精神疾病,不仅限于医疗服务工作,更是涉及国 家政治、经济、文化、医药卫生、人权保障、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 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复杂。只有多部门协作,共商对策, 共担责任,才能全面实现对患者的救治与救助、康复与服务。政府领导是做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精神卫生问题,是 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 领导,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投入,推进精神卫 生立法及其贯彻实施。要大力组织开展

7、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社会心 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落实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 为患者提供平等的学习、就业机会,切实维护群众精神健康,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精神健康(mental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 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 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 融洽;适应能力良好。精神疾病(mentalillness),又称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 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

8、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 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 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婴幼儿(0-3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 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 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 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学龄前儿童(4-6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难以离开家长、 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 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 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

9、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 行方法。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 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 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 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 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 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中青年(19-55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 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 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

10、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 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 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中 老年(55岁以上)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 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 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 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 的可行方法。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 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外,还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碍。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 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

11、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 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现有幻觉、妄想和思维混乱,部分患者转为慢性化病程,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 淡漠、意志缺乏和回避社会交往,最终可成为精神残疾。当一个人 出现不寻常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变化时,应及早就诊。精神分裂症的 防治策略是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连续治疗和康 复。抑郁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 迟缓和身体的疲劳衰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和无用、无助、无 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伤和自杀倾向。抑郁状态下还常出现多 种躯体不适,常被误认为躯体

12、疾病。上述主要特征持续两周以上时, 应及早就诊。抑郁症的防治策略是提高知晓率、就诊率、识别率和 治疗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 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和其它行为障碍。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较为 常见,发生于6岁以前,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 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因而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儿童青少 年行为障碍的防治策略是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早发现孩子的异 常行为,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老年期痴呆是指老年人出现持续加重的记忆、智能和人格的普 遍损害。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表现为逐渐发生 记忆、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全面减退,工作能力和社会

13、适应能 力日益降低,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生活不能自理。当老人在短期内 出现明显的近记忆力减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问题时,应及早 就诊。老年期痴呆的防治策略是早期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 糖、高血脂、脑外伤等)、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怀疑有心 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 与治疗。怀疑有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者,要及早去精神专科医 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如发现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等周围人有明显的言语或 行为异常,要考虑他可能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应及时劝告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社会 支

14、持和药物对症治疗。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心理治疗 和心理社会康复方法。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程 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以达到最好效果。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正确 治疗或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延误、难以治愈或复发。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 习和工作能力。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精神疾病患者和躯体疾病患者一样,也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 到人们的理解和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对患者负有照料和监护责任,不仅不应该 嫌弃、遗弃患者,还要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担 负起照料和监护责任。社

15、区不应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要创造条件帮助患者康复。单 位和学校应该理解、关心和接纳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为他们提 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口号:为心理健康投资 !20*年 全国精神卫生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20*年精神卫生日重点关注老人。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主题宣传活动将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20*年精神卫生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卫生部 8月 29日发出通知,明确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精神 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社会老龄化应当重视精神疾病危 害。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 为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根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 60岁及以上人群老 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北京市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 患病率为4.4%。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和组织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与配合,形成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氛围;结合医改的具体措施,宣传国家精神卫生工作政策及取得的成绩,向老年 人及其家属和陪护人员普及老年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老年精 神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处理能力;举办医院开放日、康复期患者生 活和技能竞赛、组织咨询义诊、入户为居家老年患者提供服务等活 动,让公众走近精神疾病患者、了解精神病医院服务内容,逐步消 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