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123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150630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阶》教学设计12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台阶》教学设计12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台阶》教学设计12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台阶》教学设计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阶》教学设计12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识储备点:学会抓重点概述课文情节;学习如何品读人物。2.力培养点: 学习如何给人物“特写”3.感体验点:理解父亲的形象,激发学生同情并尊重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讨论父亲形象 教学难点:学写“特写” 教学方法:目标阅读法、层层剖析阅读法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读者从文中品读出父亲这个人物形象,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文章内容很长,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阅读完文本的所有内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目标阅读法,即: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有目的性的阅读。为了使读者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对于

2、描写比较集中的段落采取选读和品读,不求全,但求精。力求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想像。此外,品读文中的“作者”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一点,了解作者对父亲的感情,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价值倾向很关键,所以,也应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不可忽视。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有人曾提议将这幅画挂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厅正面。画中的父亲那张布满岁月风霜、印刻人生沧桑悲苦的脸,那双诚惶诚恐、充满企盼和询问的双眼触动着观者的心灵,在台阶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脸。文本解读:1.读,整体感知:(方式自选,建议采用快速默读法)思考:为何以“台阶”为题?(以“台阶”为叙

3、事的线索)简要概述课文或某一片段,(要求每句中含有“台阶”二字)(参考: 从“父亲和台阶”的角度,如:父亲抬回三级台阶,常在台阶上抽烟凝望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叹息自家台阶低。他辛苦了大半辈子终天造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可人却老了;也可从“我和台阶”的角度。)2.组研读,合作探究:A.容探究:(提示:善于把握关键信息,并能整合归纳)父亲为何要筑高台阶?(台阶象征地位,父亲不甘落后,渴望提高地位,受人尊重。)父亲怎样才筑起九层台阶的新房?(父亲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很执着、勤劳、坚忍。)父亲为何从九级台阶上一级一级往下挪坐?(父亲毕竟是一个淳朴、谦卑的农民,他不习惯坐在高处接受

4、别人的仰视。)为筑台阶,父亲付出了什么代价?(研读末数三段)(父亲老了却不服老,很倔强。不再健康,并为失去劳动能力而感到失落。)从漫长的准备到新居落成的整个过程中,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品质?(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人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一辈子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显现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B.法探究: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是不是偏离中心,可否删去?(铺陈、对比、为中心服务)3.读,领悟情感:这是一篇出自儿子之手的关于父亲的文章,“文以表情”,正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样,我们

5、从作者的三次流泪中读出作者对父亲的情感,那么本文中的“我”对于父亲筑台阶这一举动又抱着怎样的态度,对父亲又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我”对父亲的情感的语句,用“从 一句,我品读出作者对父亲的 ”这样的句式来说话。(要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也作者的情感) 总结:同情、心痛、敬佩等。文本拓展你认为父亲这一辈子值吗?A.值国家不给予农民政策扶持,农民干一辈子,生活也得不到多大改善B.值健康是1,其它是0C.现了自我价值,获得了尊重。教师小结:文中的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图的是改善生活,这样的农民在我国不只一个两个,农民创业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生产力落后。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

6、在农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民的生活,改善农民的生活。写作训练1.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的文字片段,进行赏析,如:5、13、21、27、29等段(指导:抓住人物某一行为的细致具体的描写,给人物一个“特写”,能有效突出人物怎样的心理及性格,如:第十三段中写到“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从中可感受到父亲对别人家高高台阶的羡慕向往,看出他倔强好强的个性。又如:第二十一段中写到“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帖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

7、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从中我们可以品读出父亲内心无心言表的喜悦和骄傲。)2.为“自己的父亲”写一“特写”,互评。(指导:1、可以从各个角度入手:如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2、饱含感情。)作业设计: 篇目背影台阶 题目 内容 写法 语言 (附)教学过程流程表: 全文泛读不做要求,只要求基本了解文本大意既可,之后可以复述印象最深的某个片段,最后归纳整合,理出全文大意。旨在培养学生专注课本的习惯,以及复述文章的能力。目标导读有目的性的阅读,在三个问题的指导下,加深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也为后面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旨在训练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把握,特别是找准分析文章的突破口。探究研读对文本中有价

8、值的两大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围绕中心选材)。旨在让学生感受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心与材料的关系,为说话与写作打基础。人物品读这一环节主要是围绕“作者”的情感来品,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态度和感情,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旨在培养其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敬意。写作训练走进文本的最好途径就是使文本生活化,所以让孩子写自己的父亲,用细节去体现父亲,在文本与生活的交汇处达到“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境界。旨在更深的体会文本,同时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细节对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台阶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部分词语。 2.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9、: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认真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下已安排了朗读,课堂上在阅读中诵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

10、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

11、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旨在配合着课件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情绪与本文合拍,自然引入本课。) 二、复述 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课下已经安排了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熟悉了

12、课文。为了能对文章有更明晰的认识,我给大家提供了三个要点,作为复述这篇文章的提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几句较完整的话,包括这三个要点,来概括、复述本文。 (通过复述,学生再次熟悉了课文,同时也对文中的主人公父亲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通过课下、课上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在复述过程中抓住重点的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问题研讨读懂人物 通过复述,我们再次熟悉了课文,同时也对文中的主人公父亲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接下来的问题研讨环节中,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让父亲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1.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明确:地位,受人尊重

13、 延展:为什么父亲造的台阶是九级,而不是其他数字呢? 明确: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 “阴阳八卦”的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阴中的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座,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把我家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的目的就是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引入中国传统建筑的习俗,开阔视野。) 2.明确了这个问题,找到了这句话,我们也就抓住了本文的“文眼”,这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和任务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大家对抓关键句理解全文这个方

14、法有更深的体会,我们将全文分成几个小问题来研讨,在研讨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家的台阶低? 明确:因为家乡有个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 明确:自尊、不甘人后、上进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请找到文中具体句子流畅的读出来,如果可能,请同时谈谈由此感知的父亲形象。以下几个问题要求相同。 明确:节俭、勤劳、有远大目标、吃苦耐劳、用劳动兴家立业、坚忍不拔、辛苦 艰苦的准备后,新屋开工了,父亲无疑是兴奋的、幸福的,尤其对于造台阶,文中如何描写的?父亲是什么形象? 明确:描写略。为梦想而努力,不怕吃苦,谦卑 造好高台阶,父亲

15、心愿达成,父亲坐在上面什么感受?为什么?明确:描写略。极不自在: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形成的自卑心理,难以消除 小结: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梳理,相信刚才模糊的父亲形象在你心目中,应该已经是清晰、生动、立体了起来,谁能用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来总结一下父亲的形象? 明确: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小结:看来,要想很好的阅读一篇文章,先抓住关键句,然后再细细感知,会比较顺利。这个方法看来同学们有所掌握。 (此环节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掌握这种阅读方法。另外对人物形象进行总结展示是考虑到学生在表达时不是很完整、连贯的情况,引导他们会完整、流畅表达。 四、读懂作者 这样一位父亲,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崇敬、同情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具体思路,方法要具体。)五、交流读懂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