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1春《语文学科教学论》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79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1505877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21春《语文学科教学论》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79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语文学科教学论》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79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语文学科教学论》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79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语文学科教学论》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79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语文学科教学论》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79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21春《语文学科教学论》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7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21春《语文学科教学论》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79(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21春语文学科教学论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1. 是非式提问指教师故意提出错误的命题,就此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注意并深入思考的提问方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 下面那一本是刘若愚的著作( )A.酌中志B.梼杌闲评C.玉镜新谭D.逆臣录正确答案:A3. 下列哪个不是高尔基写的?( )A.在人间B.童年C.我的大学D.雾都孤儿正确答案:D4. 语文教师组织技能类型:( )。A.知识性组织B.指导性组织C.诱导性组织D.管理性组织参考答案:BCD5.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6. 下列各组字,与

2、 信伸 两字间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A赴讣B泪淚C剩賸D予舆参考答案:D7. 宋代时编写的千字文是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8. 读者参与文学活动不需要通过媒介( )。读者参与文学活动不需要通过媒介( )。参考答案:错9. 儒家和道家教育观比较。儒家和道家教育观比较。正确答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使思想战线空前活跃私学的兴起和养士之风盛行直接推动了各种学派的发展形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并与教育关系最密切的是儒、墨、道、法。儒家以孔、孟、荀和礼记为代表道家以老、庄和之后的 稷下黄老学派为代表。儒家和道家从各自不同的哲学观、世界观出发形成了不同的教

3、育观。rn (1)儒家教育观rn 儒家学者从人道观从“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rn 在教育的性质与作用方面儒家教育观体现为强调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可分性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其特别重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rn 在教育目的方面强调培养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治术之才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儒家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治术之才;一是突出其伦理政治观。二者的有机结合便体现为社会与个体的和谐一致的大教育观。rn 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强调以德育为本位兼顾智育、体育和美育

4、道德论与知识论的统一。道德教育始终被置于儒家教育的首位。儒家教育内容主要是经学。rn 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儒家教育观体现为强调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主张“为仁由己”、“反省内求”注重学、思、行相结合的道德修养方法强调以道德修养方法含摄知识教学方法知识教学方法渗透道德修养方法。一般认为儒家教育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内反映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具闪光点的部分是其精华所在。rn (2)道家教育观rn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旨归它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n 在教育的作用方面道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从而否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张通过无为不争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rn 在教育目的方面

5、不同于儒家力求培养的为求获仁义而杀生舍生的君子。道家主张保存人的朴素天性把自然无为、物我两忘的“善人”超凡脱俗、消遥自得的“真人”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rn 在教育内容方面不同于儒家以诗、书、礼、乐、春秋等包括丰富社会知识的经书作为学习内容道家在批判现实的政教文化和伦理原则的基础上相应地在学习内容中也抛弃了这些社会知识。道家认为要使一个人按照自然去发展就必须直接把握自然本身及其本质与规律必须以“道”为中心。rn 不同于儒家把仁义礼智作为社会规范的具体的学习内容道家所要“为”的“道”是不可用语言、概念来把握的。这种道的规律即是自然无为的法则“为道”的根本便是体验这种法则这构成了道家教育的基本内容。

6、道家也注重人的道德教育但他们极力反对儒家的仁义忠孝礼智信的品德说提出人应该遵循自然之道也应无为保持质朴的本质。rn 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不同于儒家重视对经验知识的积累道家重视的则是对经验事rn 物的逐步远离由外向内返回内心的深观远照对间接知识的排斥强调的是一种思辩方式的直观能力。道家强调的“贵师”、“用反”、“虚静”、“道观”等教育教学原则充满了辩证法的色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使思想战线空前活跃,私学的兴起和养士之风盛行,直接推动了各种学派的发展,形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并与教育关系最密切的是儒、墨、道、法。儒家以孔、孟、荀和礼记为代表,道家以老、庄和之后的稷下黄老学派

7、为代表。儒家和道家从各自不同的哲学观、世界观出发,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1)儒家教育观儒家学者从人道观,从“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教育的性质与作用方面,儒家教育观体现为强调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可分性,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其特别重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教育目的方面,强调培养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治术之才,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儒家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治术之才;一是突出其伦理政治观。二者的有机结合,便体现为社会与个体的和谐一致的大教育观。在

8、教育内容方面儒家强调以德育为本位,兼顾智育、体育和美育,道德论与知识论的统一。道德教育始终被置于儒家教育的首位。儒家教育内容主要是经学。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儒家教育观体现为强调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主张“为仁由己”、“反省内求”,注重学、思、行相结合的道德修养方法,强调以道德修养方法含摄知识教学方法,知识教学方法渗透道德修养方法。一般认为,儒家教育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内反映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具闪光点的部分,是其精华所在。(2)道家教育观道家以自然无为为旨归,它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育的作用方面,道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从而否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

9、张通过无为不争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在教育目的方面,不同于儒家力求培养的为求获仁义而杀生舍生的君子。道家主张保存人的朴素天性,把自然无为、物我两忘的“善人”,超凡脱俗、消遥自得的“真人”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在教育内容方面,不同于儒家以诗、书、礼、乐、春秋等包括丰富社会知识的经书作为学习内容,道家在批判现实的政教文化和伦理原则的基础上,相应地在学习内容中也抛弃了这些社会知识。道家认为,要使一个人按照自然去发展,就必须直接把握自然本身及其本质与规律,必须以“道”为中心。不同于儒家把仁义礼智作为社会规范的具体的学习内容,道家所要“为”的“道”是不可用语言、概念来把握的。这种道的规律即是自然无为的法

10、则,“为道”的根本便是体验这种法则,这构成了道家教育的基本内容。道家也注重人的道德教育,但他们极力反对儒家的仁义忠孝礼智信的品德说,提出人应该遵循自然之道,也应无为,保持质朴的本质。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不同于儒家重视对经验知识的积累,道家重视的则是对经验事物的逐步远离,由外向内,返回内心的深观远照,对间接知识的排斥,强调的是一种思辩方式的直观能力。道家强调的“贵师”、“用反”、“虚静”、“道观”等教育教学原则充满了辩证法的色彩。10. 11考试制11考试制正确答案:1l考试制是指20世纪初至60年代与英国双轨制教育相伴随的一种考试制度。1926年哈多报告建议将11岁以下儿童和11岁以上儿童所接

11、受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分别定名为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同时指出为了使每个儿童进入最合适的学校应该在11岁时举行选择性考试。儿童通过11岁考试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以适应儿童不同的能力和需要同时减少中小学教育的阶级分野。但其实质是通过一次性考试把中等教育分为两部分即传统的文法学校和各种形式的现代中学反映了英国教育传统对改革的影响。1965年英国政府发表通告废除了由地方教育当局实施的现行11岁考试制度并号召把以前3种类型的中等学校改组为综合中学。1l考试制是指20世纪初至60年代与英国双轨制教育相伴随的一种考试制度。1926年哈多报告建议将11岁以下儿童和11岁以上儿童所接受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分别定名为初

12、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同时指出,为了使每个儿童进入最合适的学校,应该在11岁时举行选择性考试。儿童通过11岁考试,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以适应儿童不同的能力和需要,同时减少中小学教育的阶级分野。但其实质是通过一次性考试,把中等教育分为两部分,即传统的文法学校和各种形式的现代中学,反映了英国教育传统对改革的影响。1965年,英国政府发表通告,废除了由地方教育当局实施的现行11岁考试制度,并号召把以前3种类型的中等学校改组为综合中学。11. 口语交际评价的方式有( )。A.间接测试B.半直接测试C.半间接测试D.直接测试参考答案:ABD12. 西方二十世纪的三大哲学运动不包括下列哪项:( )A、后现

13、代主义B、现象学C、语言学D、分析哲学正确答案:C13. 一般报告或论文的框架为:( )。A.前置部分B.摘要部分C.后置部分D.主体部分E.后记部分参考答案:ACD14.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5.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莫言的红高梁、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上、_ 的白鹿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莫言的红高梁、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上、_ 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参考答案陈忠实16.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教育采取了什么政策?( )A不抵抗政策B放弃政策C取消政策D战时须作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教育采取了什

14、么政策?( )A不抵抗政策B放弃政策C取消政策D战时须作平时看正确答案:D17. “怎么、怎么样、什么样”属于( )。A、疑问副词B、人称代词C、疑问代词D、指示代词正确答案:C18. “子路共之”中“共”的意思是一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错误19. 哪一部电影是解开林权泽电影尤其是其万年电影的钥匙?( )A.醉画仙B.西便制C.曼陀罗D.上升正确答案:C20. 举例谈谈你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对话关系的理解。举例谈谈你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对话关系的理解。正确答案: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知识一种共同参与一直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3)注意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