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导学案一(八上语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505854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桃花源记》导学案一(八上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1《桃花源记》导学案一(八上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桃花源记》导学案一(八上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桃花源记》导学案一(八上语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装订线 21、桃花源记 陶渊明 (第一课时)姓名 班级 组别 自学完成时间 分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体验作者的情感。【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学习难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体验。【使用说明】1、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自主学习。 2、新课交流合作、展示、总结本节知识,完成检测题。【知识链接】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

2、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地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自主学习】熟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1、 给加点

3、字注音: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诣太守( )2、 积累文言词语(把你认为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写出来,并翻译意思。(不少于10个)3、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1)鲜美 古义: 今义: (2)交通古义: 今义:(3)妻子古义: 今义: (4)如此 古义: 今义:(5)无论古义: 今义; (6)不足 古义: 今义:(7)绝境古义: 今义:4、解释加点词语(一词多义)。(1)舍 (2)寻 (3)志 (4)为便舍船( )寻向所志( ) 处处志之( ) 武陵人捕鱼为业( )屋舍俨然( )寻病终( ) 寻向所志( ) 不足为外人道也( )5、写出本文的特殊句式句(各写一句)。(1)判断句:(2)省略句:【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意文意。2、质疑、解疑。【课堂小结】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落大意。【当堂检测】 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是()、便舍船屋舍俨然 、具答之一一为具言所闻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寻向所志寻病终2、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3、翻译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