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技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1504470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病专科中医特色技术特色中医技术一:针灸配合中药熏洗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中风病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针灸配合中药熏洗疗法,从而 促进脑神经细胞轴突侧肢重建,有利于偏瘫肢体的肌力恢复,对解除痉挛,步态 纠正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主要适应症:各种中风偏瘫症。本技术有减少中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技术易推广应用等优点。特色中医技术二:构音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病构音障碍中风病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通过呼吸训练、构音改善训练、克服鼻音化训 练、语调、音量训练、言语清晰度和节奏训练,解决发音器官(构音不清,鼻音 化、舌头后坠、强硬)颜面肌肉麻痹,针刺疗法(主穴:廉泉、上廉泉、天突、 金津玉液;

2、配穴:风池、人中,点刺舌面)能疏通经络,改善构音。主要适应症:中风后所致构音障碍患者。该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恢复相对快,费用低,易推广应用等优点。特色中医技术三:中药熏洗配合十宣放血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手指功能障碍是中风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而末端精细动作的改善又是决 定中风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中药熏洗能够达到通经行气、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的效果,而三棱针点刺刺激强度较大,活血化瘀作用尤佳,是其它方法 难以替代的,该疗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末梢神经,改善动静脉血流,增加末梢供血, 从而改善手指功能。主要适当症: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者。本疗法操作简单易行,费用低,无毒副作用,易推广应用等优点。特色

3、中医技术四:针药结合干预治疗中风先兆“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中风先兆病机总括为“阴 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实下虚”,正如张鹤年所言“以虚为本,痰瘀为标,风 阳欲动为基础,瘀血阻络是关键”,痰、湿、瘀等病理产物由此而生,针刺法(取 穴: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太冲。)结合 中医中药辨治对中风先兆的痰、湿、瘀等病理因素有较好的疏理作用。主要适当症:有中风先兆者。本疗法有取材简单、操作方便、无毒副作用、易于操作等优点,对减轻致残 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特色中医技术五: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循经按摩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醒脑开窍针刺能使脑髓化生、调气血、疏通经络,平

4、衡阴阳;而循经按摩经 经络传导,改善“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减轻和延缓受损部位的病理损害,改 善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两者结合,相得益彰,能使脑卒中残 障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AM)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DL)得到比较理想的康复。主要适当症: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者。本疗法能降低病残率,减轻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特色中医技术六: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中风偏瘫穴位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体表的部位,壮医药线点灸通过对特定 穴位的刺激,产生特异性热学变化,使壮医药有效成分易于渗入皮肤,循经络直 达病所,从而达到调整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改善肢体痉挛状态,缓解疼痛的目 的。主要适应症:

5、适用于中风偏瘫及各种神经麻、痛、胀症。本疗法有取材简单、操作方便、无毒副作用、易于操作等优点,对减轻致残 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特色中医技术七: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醒脑开窍”针法是石学敏院士提出的治疗有效的针法,现有研究表明,醒 脑开窍针法具有自由基清除剂样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脑缺血 再灌时自由基的生成和阻断其连锁反应,从而达到保护缺血脑组织免遭自由基损 害的作用。主要适应症:各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本疗法有取材简单、操作方便,针刺早期联合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减少 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特色中医技术八: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颤病穴位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体表的部位,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颤病取 穴选百会及患侧肩髃、肩髎、曲池、内关、合谷、环跳、风市、伏兔、足三里、 阳陵泉、三阴交、悬钟、血海、太冲、涌泉等。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产生特 异性热学变化,使壮医药有效成分易于渗入皮肤,循经络直达病所,从而达到调 整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改善肢体痉挛状态的目的。主要适应症:肢体肌张力增高、麻木、颤抖等症。本疗法有取材简单、操作方便、无毒副作用、易于操作等优点,对减轻致残 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