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50214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浦城县盘亭中心小学:李建斌通信地址:浦城县盘亭中心小学邮编:353414电话:139*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浦城县盘亭中心小学:李建斌摘要:在农村留守儿童比率大的背景下,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之一一一家庭对 其在学习心理和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甚至较严重的问题,本文对问题进行分析,并 结合我校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关键词:家庭留守儿童影响及措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我国农村外出 务工人员年年递增,他们留守在家里的子女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我们把这些 孩子称为一一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以往的

2、调查中有多种称谓:农民工子女,留 守学生,空巢儿童等。留守儿童即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需要留守家乡并由 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朋友好抚养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他们是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在全国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大 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素质、性格落后; 身体素质较差,学习成绩下滑;心理障碍、价值扭曲,面临着教育危机。二、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一)家庭环境缺失。儿童成长需要一个完整、安全、稳定的环境,家是心灵的 港湾,家庭是儿童心目中最安全、最温

3、暖的地方,对于每个儿童来说,家庭是个体成 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 终身的影响,而家庭心理环境缺失,导致有意识、科学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在农 村留守儿童心目中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是最大的希望,但这无疑也是一种奢 望。留守家庭或父母外出,导致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 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诉说自己的心理,交流自己的情感,父母也 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和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 使儿童丧失了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

4、关系,任何一种人生哲学如果不讲求这个根本 的关系便不能说是适当的哲学,甚至不能说是哲学”。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 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二)家庭教育的弱化,致使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滑。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外出务工,家庭教育这一重任被迫交予了代理监护人(孩子的爷 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朋好友)。代理监护人无论是在责任心,还是在能力,投入 精力各方面都不能与孩子的父母相比,由此导致家庭教育的弱化。代理监护人责任 不明确,错误地把其责任理解为让孩子在物质上感到满足就尽到责任

5、了,忽视了孩子 的心理。在农村大部分监控人平时忙于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精力受到较大的限制 加之其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应此不能有效的辅导孩子的功课,不能经常地同孩子的老 师进行交流,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而留守儿童一 方面要承受家庭贫困的困扰,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从而使他们原本 恶劣的学习环境雪上加霜。再加上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 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从而造成留守 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三)父母外出务工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儿童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黄 金时期,需要补充各种营养,他们的生活自

6、理能力还较差,不会自己注意防寒保暖预 防疾病,如果没有父母的关心知道,难免会经常患病,影响身体健康发育,部分留守儿 童被单独留在家中过早的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被亲情 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的缺失严重的影响了留守儿童与别人的交往,导致孩子缺 乏对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农村留守儿童多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隔代 抚养,老人力不从心,而且老人易纵容,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管教不严,孩子与老人存 在代沟,沟通交流不足不易察觉孩子内心思想的变化,其他亲朋好友担心引起误解, 对孩子不敢管教,任其自由发展。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 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

7、、人际关系敏感、心理不平衡、抑郁、偏激、忧 虑。这些又集中表现为两种性格:(1)冲动,自控能力差,攻击性强。(2)情绪冷漠,抑 郁、优柔寡断,自卑,交际能力差。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做法及建议儿童是祖国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 的命运,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 童问题成为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留守儿童问题已 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 儿童健康成长。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我校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做法有利于促进“留守儿 童”的教育:1、

8、建档立制,亲情互动,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每学期初,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学 生的思想、品行、学习、身体、心理、行为习惯、闪光处以及他们父母的通讯地 址、电话,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家访,密切农校联系外,还以开设家长信箱、农校联系 卡、办好家长学校、实行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架起家校“连 心桥”,以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小张同学父母在福州打工,原来随父母到福州某小学读书,寄在老师家中“管 教”,因顽皮被老师“辞掉”,只好回浦城读书,由爷爷奶奶“管教”。转到浦城后 学校给小张建立专门档案,教

9、师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师发现小张半夜会去偷废铁, 白天旷课,就对小张每次违纪情况进行记录,联系在外家长和监护人配合教育。班主任老 师经常深入小张家中辅导、谈心,督促完成作业,让小张感到父母不在身边,同样有 温暖和关怀,特别是母爱,他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以前的坏习惯要彻底改掉,今后要 努力学习,回报老师,让在外父母放心。”为了加强与家长联系,我校办起了“家长学校”。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的 同时,建好“三个一”阵地,即办好一份家长学校专刊、一个家庭教育宣传栏、 一个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台,为家长提供各种教育服务,每学期还开展“好家长”评比 活动,使关心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形成了自己特色。为给孩子们创

10、造一个宽松、 和谐的环境,以校报为阵地积极与家长交流,开辟“家教园地”,反馈家长的意见、 看法以及家教经验。向留守孩子家长发放家庭问卷调查,以开展“给家长的一封 信”、“我理想中的爸爸妈妈”、“评选表彰优秀家长”等交流活动。2、开设红领巾心理咨询室。为了让留守儿童这一校园中的特殊群体与其他学生一样,快乐健康成长。使他 们真切感到“校园就是我们的家,老师、同学就是我们的亲人”。我校开设了红领 巾心理咨询室,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让师生一对一的谈心交心,沟通 师生感情,排解学生忧伤,给予性格出现念头的孩子真正心灵慰藉,帮助他们拥有健 全人格和健康心理。3、成立红领巾“一对一”帮扶结队小组

11、。辅导员鼓励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对。辅导员负 责留守儿童学习疑难解答、思想、人格教育;队员负责同留守儿童一起完成作业,一 起上学、放学、聊天、玩耍。使信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列多的关怀,学习上得到更 多的帮助、督促,避免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习惯、性格,思想成长产生偏差。从而保 证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4、开设“亲情教育课”、“亲情电话热线”等,让在外家长每周与孩子和班 主任通话交流,提高“留守生”的学习热情。平时,老师与间接监护人经常接触,了解“留守生”的校外生活,找“留守生” 谈心交心,让他们有个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的地方,使其心理、性格健康地发育和成 长。不少班主任老师每月

12、为这些孩子不惜花了很可观的电话费。每到春节期间,老 师们乘外出人员回家之机进行家访,并向学生父母反馈其在校学习情况以便相互配 合综合施教。5、推行“代管家长”方法。学校培养教师“转化一个表现差的留守生比培养一个成绩好的优秀生更 光荣”的育人理念,校领导、班主任等担任“代管家长”,负责做好对“留守生”的 “四掌握”和“四管理”(即掌握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管思 想、管生活、管身体),教师与“留守生”结对帮教,实施“零距离”教育。学生徐 某父母离婚,父亲在上海,母亲在厦门打工,由外公外婆托管,而外公又长期在县医院 住院,外婆在医院照顾,小徐成了 “浪荡孩”,年纪小连鞋带都不会系,

13、也不懂把家庭 作业抄回家做。我校王老师和李老师这两位曾经教过这位学生的教师主动轮流与这 位同学结成对子,把吃、住、管、教的事全揽过来。使小徐同学顺利完成小学阶段 的学习任务。周某同学也是父母离婚,父亲到外地务工,母亲改嫁,就“丢”给外婆托管,经 常迟到、旷课,一不管就出“乱”,成了“学困生”。班主任吴老师和刘老师决定帮 助周某同学,不让他落下,多次找到他母亲的服装店,要求他的母亲配合教育,要 到学校接送。这两位老师只要发现周某同学一分钟未到课堂,就及时与他的母亲联 系。可想而知,要不是教师的帮教,周某同学连小学都读不毕业,如今,他的学生成绩 及思想表现都有明显好转。6、建立“一对一”帮教机制等

14、措施,实施“零距离”教育。翻开家校联系卡上,可以看到该校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由老人、亲戚托管的 “留守生”,父母离婚离异、天灾人祸造成的单亲家庭子女学习成绩、思想表现差 的“学困生,全部有教师结对帮教。这是该校家校“零距离,服务的重要举措,不 少孩子如果不是教师“零距离”的帮教,连小学都读不毕业,如今,他的学业成绩及 思想表现都有明显好转。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留守儿童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体。缺少有效保护,农村“留守 儿童”人身安全存在隐患。一方面,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农村“留守儿 童”特别是女童被拐卖、受侵害、出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

15、生。另一方面,由于 缺少父母的管教,一部分孩子我行我素,自私任性,一旦教育不慎,就会成为受伤害的 对象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扩大“留守儿童”在校寄宿规模,人、财、物的投入不够。目前广大农村 中小学的运转经费十分紧张,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使农村学校新增了不少 开支,加剧其运转困难。而学校没有留守儿童的专项资金,要想改善生活设施、基础 设施还需要一大笔费用。三是农村学校编制紧张。目前核定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没有考虑“留守 儿童”教育的问题,使本来就缺编的情况更加紧张。有老师反映,24小时全天候的 工作量,令他们“有心无力”,特别是遇到晚上留守儿童生病,就更“吃不消”。四是社会消极因素影

16、响教育的持续性。社会上诸如不健康的影视、广告,不规 范的电子游戏室、网吧等,把一部分儿童引向不健康的成长轨道,留守儿童在学校好 不容易养成的良好习惯,一个假期后一般会反弹,又要重新来过。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仍在增加,对其教育的问题可能将更加 凸显。因此,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能仅仅停留于教育本身,而应该将 其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考虑,结合实际情况,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 等各个方面来寻找对策,力求标本兼治。第一,政府应积极加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政府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切实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基 本情况,加大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和宣传,采取合 理有效的措施。一是坚决确保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逐步完全实现义务教育全部免 费,从受教育的机会上确保农村留守儿童都有学上。二是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 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