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45章综合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500745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45章综合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45章综合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45章综合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45章综合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45章综合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45章综合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45章综合题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2017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4-5章综合题含解析 (第四、五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B.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下沉D.高温熔化【解析】1选B,2选A。第1题,根据岩石的循环规律可知,甲、乙是岩浆岩,丙是变质岩,丁是沉积岩。甲、乙形成沉积物的过程有差异,甲经形成沉积物,为外力作用,因此甲应是裸露在外的喷出岩,乙就是侵入岩,过程是地壳的抬升

2、。第2题,是冷却凝固,是重熔再生,是变质作用。(2016山西学业水平测试)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北市东北沿海,这一带地层由砂岩堆积而成,海滩上奇岩怪石种类繁多,是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下图示意野柳地质公园局部景观。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的奇岩怪石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岩浆活动B.海水沉积C.海水侵蚀D.风力侵蚀4.野柳地质公园内的砂岩按成因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玄武岩【解析】3选C,4选B。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沿海地区,常年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奇岩怪石景观。第4题,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2017武汉高一检测)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5、6题。5.两河流流经地地质

3、构造的名称和走向为()A.裂谷、东西走向B.断层、东北西南走向C.背斜、西北东南走向D.向斜、东北西南走向6.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5选B,6选B。第5题,分析如下图: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画圈处河道都发生了90转折,且三处位于同一直线上,由此可判断出此处为断层,东北西南走向。第6题,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乙线路基本沿着等高线方向,是最合理的线路。(2017遂宁高一检测)如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完成7、8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线所

4、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B.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C.甲、乙、丙三地中,甲地侵蚀作用最强D.甲、乙、丙三地中,乙地堆积作用最强8.该河段往往位于河流的()A.上游B.中游C.下游D.入海口【解析】7选A,8选B。第7题,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物体运动惯性、河道的形状有关,甲乙丙三处中,乙处侵蚀作用最强。甲乙丙三处中,乙处堆积作用最弱。第8题,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河流以侧蚀为主,且河流较弯曲,所以往往位于河流的中游。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读图回答9、10题。9.关于图示地区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聚落位于我

5、国南方地区,呈团状B.该类型聚落一般规模较大,人口较多C.该聚落最典型的分布区在我国华北平原D.该聚落沿河谷分布,因为河谷地形较平坦10.有关图示地区交通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地形影响较小,交通线路稠密B.受地形的影响,交通线主要沿河谷分布C.该地区交通线路呈网状分布D.该地区交通线的选址应选择路程最短的【解析】9选D,10选B。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区为山间谷地,聚落沿河流呈线状分布,但受地形影响,聚落规模较小。第10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公路沿河谷分布,线路密度小。(2017宁波高一检测)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

6、11、12题。1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解析】11选C,12选B。第11题,发生断层的岩石的年代是中生代以前的,而新生代的岩石完整。断层发生在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第12题,甲处岩石为岩浆岩。乙岩层形成之前的岩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等海相沉积物,说明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在岩浆附近由内力作用形成。丁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7、。(2017唐山高一检测)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3、14题。13.黄山市某地因发展菊花种植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14.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13选A,14选C。第13题,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14题,由

8、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则降水量减少,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2017钦州高一检测)读图,完成15、16题。15.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A.生物循环B.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循环D.水循环16.有关该物质循环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B.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C.通过搬运与侵蚀,重塑地表形态,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D.使各个地区的气温、湿度等不断得到调整,有效避免了极端气候现象的出现【解析】15选D,16选C。第15题,由题图可

9、知,其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水循环。第16题,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内力作用。甲为某地貌景观图,乙为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丙为某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图甲中地貌的形成与图乙中相对应的箭头是()A.B.C.D.18.图丙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表示其成因的箭头(图乙中)相对应的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17选B,18选D。第17题,图甲中地貌为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第18题,图丙反映的是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气候影响植被

10、的结果。(2017唐山高一检测)下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9、20题。19.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A.澳大利亚大陆B.亚欧大陆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20.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解析】19选B,20选B。第19题,图示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亚欧大陆。第20题,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我国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21、22题。21.长白

11、山天池形成源于()A.火山活动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D.岩石崩塌22.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解析】21选A,22选D。第21题,长白山天池属于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熔岩堰塞湖。第22题,“浮石”属于岩浆岩,岩浆在地表迅速冷却,气孔较多,密度小,浮力大。(2017大庆高一检测)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2325题。23.自然带和自然带的分布分别符合()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12、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4.图中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A.B.C.D.25.图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23选A,24选A,25选B。第23题,根据图示自然带从体现了南北方向上,因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从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第24题,图中甲山脉位于40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山南坡

13、为阳坡,故相同自然带分布高度南坡较高。第25题,绿洲位于沙漠之中,绿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冰川水的融化,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非地带性规律。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地区,其成因是_。(2)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3)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风。(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5)如果D岩层为石灰岩,则当地地质矿产局在勘探优良建筑材料时,应把_的勘探作为重点勘探内容。【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是风蚀蘑菇,它是风力侵蚀作用的产物,在我国

14、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第(2)题,据图可知,D岩层覆盖于E岩层之上,年龄较新,又因C侵入E、D岩层,说明C岩层年龄更新,因此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E、D、C。第(3)题,由于流动沙丘的缓坡为风的来向,参照指向标可知该地盛行东北风。第(4)题,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花岗岩侵入属于岩浆活动范围,因此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第(5)题,由于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当石灰岩遇到侵入岩浆的高温作用时,就会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大理岩。因此,当地地质矿产局在勘探优良建筑材料时,应把大理岩的勘探作为重点勘探内容。答案:(1)西北内陆风力侵蚀作用强烈(2)E、D、C(3)东北(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5)大理岩27.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