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家庭教育不良现象及教育对策 (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498498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剖析家庭教育不良现象及教育对策 (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剖析家庭教育不良现象及教育对策 (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剖析家庭教育不良现象及教育对策 (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剖析家庭教育不良现象及教育对策 (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剖析家庭教育不良现象及教育对策 (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剖析家庭教育不良现象及教育对策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析家庭教育不良现象及教育对策 (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剖析家庭教育不良现象及教育对策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一、家庭教育中反教育现象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矛盾的家庭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

2、每个家庭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把孩子培养成多重人格。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搅乱他们的幼嫩的心智。案例1: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们叫其孩子做作业,而自己还在麻将桌上昼夜酣战。案例2:夏天到了,市场上各种儿童饮料琳琅满目。这一年我买了一箱“乐百氏”AD钙奶,放了一些在冰箱里。我想,这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肯定不消三两天准喝个精光。可还没等我下个规定,儿子先说话了:“妈妈,我一天只喝两瓶,上午一瓶,下午一瓶,可以吗?”我十分怀疑:“真的吗?能做得到吗?”儿子很有把握,信心十足的样子仍然让我认为这只是幼

3、儿戏言,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整日里忙于工作,也没有去留心儿子是否按他的诺言在做。当有一天我拿出一瓶来尝尝味道并递给儿子一瓶时(并不是有心考验他),儿子却回答说:“我不喝,今天我已经喝过两瓶了。”虽然话听起来有点勉强,眼神中也流露出渴望,可他终究没喝。案例3:(来自一位家长口述)一个周六的晚上,*正陪着儿子做作业,看他那副认真的样子,我随口说了声:“*,好好写,*去阿姨家借点东西,很快就会回来的,等会儿我回来会检查你的作业。”这当然是一句谎话,因为我已被邻居家传来的麻将声吸引了,一看就是个把钟头,猛然间想起儿子还在写作业等着我去检查呢。心想肯定是已经睡着了,可是推开门的一刹那,我感动了,儿子居然还

4、那么诚心诚意地坐在沙发里等着,桌子上平平整整地摊放着作业本。我抚摸着儿子,心里不知是啥滋味,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对我随口说的一句话竟成了圣旨一般,我们作父母的该作何感想呢?没想到,此事还没完,几天后,我又对正在写作业的儿子说了一句同样的话(这回可是真的)。没想到,儿子竟然向我抛出这样一句话:“*,你不要又去看人家打麻将了?”我一下子愣住了,很快回过神来,对着孩子十分肯定地说:“不会的!”几分钟后,当我三步并作两步跨进门时,儿子脸上露出了可爱的笑容。案例4:有老师告诉:“一些学生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中出现的一些性格缺陷多和家庭教育失衡有关,有的学生表现为占有欲强,爱打骂、欺负同学,有的学生,老师给

5、其讲道理,对方爱顶嘴,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又一老师说:在班级上,每天都给学生讲要友好的与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帮助同学等,可大多数学生都存在“唯我独尊”、“自私”的毛病,有的同学借别的同学一块橡皮都不给,当有的小朋友鼻子出血,其他同学都躲得远远的,看了让人寒心。当学生之间打架后,老师分别找到双方,对方都是一个道理:“他打我,我就要打他,这是我爸爸妈妈说的。”班上一学生被另一个同学给抓破了脸,老师给他们处理好后,没想到,另一位学生的家长找到学校,并私下恐吓另一位同学,这种情况下,老师教育学生要忍让别人,已经没有多大作用。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家长不让孩子“吃亏”的心理造成的,甚至还有些家长存在一种不

6、健康的教育心理,让孩子当“霸王”,当自己的孩子欺负其他同学后,不但不批评,还对孩子的“霸道”沾沾自喜。甚至有的家长还到学校对欺侮孩子的学生进行施暴。这些存在于家庭教育中的反教育行为,仅仅是随手拈来的例子。应当看到的是,更多的教育行为存在于许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解决办法:1、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好样子。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模仿性,可塑性极强,无言的身教比什么都重要。家长行得正,不令则行;家长行不正,有禁不止。家长应长期地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来影响孩子,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行影响品行。年轻的父母们,当你们疲命于工作,奔波于赚钱,劳碌于生意的闲暇之余,对孩子大加“命令”。严格“要求”

7、这样那样的时候,是否该静心地留意一下,倾听一下孩子们的言语来反省自己,注意自己。2、教育家长要恪守诺言,让孩子有健康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讲,孩子长大成人是其家长形象的折射,是家长身影的延长。作为家长,不要轻意许诺孩子,否则一旦失信,孩子的话语也会随口而出,慢慢地可能就谎话连篇了。家长的一次次“下一回”的搪塞,无形中就带来了孩子的一次次“下一回一定不敢了。”3、教育要注重正面教育孩子,在照料孩子的同时,在心理上要把孩子当大人看待,一样地给予他们尊重,学会倾听,让孩子说心里话,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二、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现象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凝聚了几代人的

8、希望于一身。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不少家长是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将来,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原有基础、天赋等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盲目放弃等等。这种家庭教育的盲目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仅使许多家庭白白花费了精力与财力,更极大地挫伤孩子学习的兴趣。现象2:家庭教育的内容单一重智轻德是当前整个社会育人用人中的普遍现象,在家庭中反映的尤为明显。目前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

9、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拼音、学外语当作对孩子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象3: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但对教育和心理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他们望子成龙心切,早早为孩子定向,却不知过高的、脱离孩子实际的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结果。而一旦孩子的发展和现实的生活不能满足家长的期望和要求时,部分家长又会走向另一极端,或迁怒于孩子,横加指责,粗暴打骂;或放弃必需的、正常的家庭教育,放任不管,使孩子失去了必要的家庭温暖和关怀。在这种不正确教育

10、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一是过度娇宠。二是过度严厉。美国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认为,家长的关爱就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缺它不可,过多无益。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子出好人”“不打不骂不成才”。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孩子,常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的手段,对付父母的惩罚与训斥,变得少年虚伪,失去童真。现象4:独生子女受宠,家庭溺爱严重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使家长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对孩子的溺爱之中。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太阳”,不管

11、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都千方百计满足孩子,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从而忽视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认为饭前洗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都是小事,现在就叫孩子做起,怕苦了孩子。他们长大自己会知道的,因而很少注意培养。这里主要还是观念、价值观问题。首先,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些,孩子本身具有学习做事的主动性、可塑性,如果不顺其心理加以培养,自然养成其依赖性。其次,家长对孩子习惯的价值认识不足。孩子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的行为指导,如果错过这个时期,等孩子的一切变成定型,良好的习惯不但不容易养成,已养成的坏习惯,也不容易纠正。解决办法1、家长教育要坚持“德智并重,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

12、道德观。从小要求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平等相待、善意沟通等培养他们传统美德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培养他们坚持“自己事自己做”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树立做人的尊严和善良的品格,以正确正面的教育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2、家长教育要坚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沟通原则。既不做无谓的妥协,也不以家长的身份盛气凌人。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孩子平视的角度上,像朋友一般与孩子倾心交流。对孩子尚嫌稚嫩的见解不要过于匆忙地下结论,做到让孩子充分表达他的思想意愿,然后共同探讨,给孩子以适当的指导。同时尊重孩子的正确选择,不要凡事都以家长意志为转移。给孩子

13、适当的空间,储存他的隐私和秘密。3、家长教育要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教育方式。“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点滴思想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指导,及时将一些不良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让孩子在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下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从而健康成长。三、家庭教育中读书无用在延伸读书无用第一次出现在文革后期,以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为高潮,那些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成为广大青年的口头禅,学校停课,学生停学,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成为批斗的对象。以大老粗为时尚,越穷越光荣。第二次的“读书无用论”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最

14、典型的口头禅就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第三次在农村开始出现,有蔓延全社会可能。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一是高考的公平性已经不如以前;二是高昂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感到大山一样的沉重;三是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不能找到工作。而原因却在于过高的高等教育支出与日益微弱的教育回报率矛盾十分突出。案例1:(来源于网络)几年前,韩培印的儿子(韩胜利)考上大学,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为了供儿子上学,是砸锅卖铁,差不多是倾家荡产。当儿子大学毕业,韩培印发现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韩培印感叹道,“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

15、是不是?”案例2:仅新中镇一万三千多人的乡镇,现有大学生(本科,不包括函授本科)358人,而真正所学专业与就业相符才51人,现就业人员189人,剩下的依然待价而沽。更不用说专科生了。案例3:“北大才子陈生卖猪肉”。苏州大学学生杨雅静“选择创业,是一个“万不得已”的选择,”“两千大学生竞聘搓澡工”等等。北大的一项调查还显示,父亲为公务员的毕业生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弟高出14个百分点。有人甚至戏言,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直通车就是“回村”。“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以打短工谋生,有的甚至加入到农民工队伍干着简单繁重的体力活或者在饭馆当服务员。”而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大学生创业之前要有心理准备,100

16、人创业,95人死掉,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解决办法:1、再现现象:农民工汗流浃背满身泥污行走在城市中,忍受着城市人异言的眼神,公交上不敢坐衣着干净的白领旁边的座位,挤地铁尽量躲在一个少人的角落,晚上六七个人住在一个工棚,身边没有老婆没有子女陪伴,他们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心理上真的都很辛苦,你们轻松体面,他们多赚点钱,这挺公平的啊?为什么你们既要体面又要多赚钱,他们既不体面还不能多赚钱?我建议以后的工作就往这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体面轻松工资低点,一种幸苦劳累多赚点钱。你要是愿意去掏粪,一个月给你一万我一点也不觉得多。我很乐于看到每一位农民工都能拿到高的薪水,难道你不愿意吗?2、政策引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5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五条措施保证大学生就业:(一)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领域。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着力发展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创造更多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