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医药工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149784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医药工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医药工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医药工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医药工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医药工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医药工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医药工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医药工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江仕敏期刊名称】创造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4页(P30-33) 【作 者】 江仕敏【作者单位】【正文语种】 中 文凭借不可复制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及多年形成的产业基础,借助多重政策叠 加机遇,近年来,云南省以招商引资为拉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布局生物医 药产业,不断迎来产业勃兴的新鲜血液和强大动能,正成为最具比较优势、最具成 长潜力的投资热土。随着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推进,生物医药企业的聚集,云南特色植物药产业基 地项目的发展,以及产业趋势变革和科技创新的脉动,云南生物医药产业渐渐显出 锋芒,产业发展的大底盘日益厚实,产业聚集效

2、应逐步凸显,新华都、广药集团、 康美药业、华润三九、上药集团、贵州百灵等一批知名企业成功落地云南;省工投 集团、省城投股份、云投集团等资本成功注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一心堂、昆 药集团等成功并购一批省内外企业。沃森生物 HPV 产业化基地、医学生物所疫苗 生产基地二期工程、生物谷弥勒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批老字号 本地企业、传统产品和存量资产得到了激活,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一批行业龙 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并在部分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2016 年,全省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制造实现工业增加值174.6亿元,同比增长 14.9%,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8.9%)6 个百

3、分点。全省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46 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9户,10亿元以 上企业5 户,超百亿元企业 1 户。全省销售额超1亿元药品单品种48 个。醒脑静注射液、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 雾剂、云南白药牙膏 4 个医药保健产品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元,云南白药系列、血 塞通系列、灯盏花系列、生物疫苗等一批云药产品发展势头强劲。生物疫苗研发和 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瑞宝生物 70%以上的产品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市场。 沃森生物产品远销美国、印尼、尼日利亚、孟加拉、吉尔吉斯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 区,海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井喷之势,云南这个生物资源

4、 大省,正散发出历久弥新的芬芳“药香”。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离不开平台建设。说起云南的生物医药产 业,就不得不提昆明高新区。在拥有全省 80%规模以上生物企业的昆明高新区,工业总产值 25%来自医药制造 作为昆明高新区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近两年,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以营业收 入年均增长 15%左右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继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后的又 一重要支柱产业。2016 年,昆明高新区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的营业总收入达到了 408 亿元,同比增长 12%。今年一季度,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27.9 亿元,同比增长 32.48%。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 39

5、.8%,高于全市规 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1.7 个百分点。作为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历经多年的孕育和积累,发挥 出越来越强大的吸铁石效应,集中了以德国拜耳药业、以色列贝克诺顿药业、香港 积大药业、国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昆明制药集团、沃森生物、龙津药业、中科 院医学生物所、华大基因、博奥生物、达安医学检验、舜喜生物、新基因格、龙润 药业等为龙头的生物产业企业 247 家(含销售流通企业),16 个单品产值过亿元。 生物医药工业也成为玉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者。统计显示,截至今年 5 月,玉 溪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 29.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30.1%。以沃森生物为 支撑的

6、新型疫苗生产基地,以玉药生物以龙头的中成药生产加工基地,以维和药业 为核心的三七优质种源繁育和示范种植及系列产品加工提取基地,以万方、万绿为 代表的植物原料药提取物生产研发基地,以克雷斯和健坤生物为代表的保健品研发 生产基地正在快速形成。全市建成投入生产的生物医药企业达 25 户,规模以上企 业 19 户。形成了以玉溪高新区为核心,各县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2016 年,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 22.3 亿元,同比增长 27.6%,产业集群发展初显雏形。 今年,随着32 个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玉溪生物医药产业预期销售额将超过 95 亿元,预期实现利税24 亿元。 在云南省第二大生物医药和

7、大健康产业基地的楚雄州,2016 年,全州生物医药产 业实现总产值85.2 亿元,同比增长44.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55亿元,同比 增长44.8% ;实现工业增加值30.5亿元,同比增长44.6%,占全州GDP的3.6%。 “十三五”末,生物医药实现产值预计可突破200亿元。在“三七之乡”文山州,当地以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一期引进了特安 呐、苗乡等企业投资发展,二期目前已有云南白药集团、大连美罗君元制药集团、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集团、湖南方盛制药公司等40户企业意向入园发展. 为了引导产业聚集提升整体竞争力,按照规划,未来几年,云南将在全省合理布局, 以昆明高新区、玉溪高新区、

8、文山三七园区、楚雄庄甸园区等为重点,支持昆明、 玉溪、楚雄、文山、昭通、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建设一批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 打造滇中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十三五”期间,重点园区生物医药产品产值增速 将保持在 20%以上,对全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70%以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品牌与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云南省品牌产品打造工程和企业培育工程提出,将文山三七打造成为全国中药材第一大品牌,将云南灯盏花、滇重楼、云南石斛、昭通天麻等打造成为全国中药材知名品牌。以云南白药系列、 血塞通系列、灯盏花系列、生物疫苗系列、美洲大蠊系列等优势产品为重点,打造 “云药”品牌。“云药”品牌的打造

9、,离不开龙头企业的主导和引领。近年来,云南各级各有关部 门要坚持扶优扶强,加快培育打造一批领军型、示范性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为生 物医药产业发展树立企业标杆,提升其行业影响力与集聚力。作为三七产业标杆企业的“云南白药”,创新地把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生活用品和养 生产品的研发制作,实现了传统中医药融入现代健康生活的成功转型,品牌价值牢 居中国医药行业第一。数据显示,17 年间,云南白药在没有任何资金注入的情况 下,主营业务收入从1999 年的2亿元上升至2016 年的224亿元,增长111 倍; 2016 年,云南白药的净利润达29 亿元。公司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大洋洲的 海外业务都取得了很好的口

10、碑。说起云南以民族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天然药物发展为主导的昆药集团不得不 提。依托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昆药集团已先后开发了青蒿系列、三七系列、天麻 系列及特色民族药40 多个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天然植物药新产品,尤其是蒿甲 醚、天麻素、血塞通是科学天然药的成功典范,络泰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天眩 清天麻素注射液、昆明牌蒿甲醚注射液现已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 外空白,在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疟疾等疾病治疗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而专注云南特色植物灯盏花的“生物谷”,则是目前国内从事灯盏花系列药品企业 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企业。目前拥有两家全资子公司,云南弥勒灯盏花药 业

11、公司专注于灯盏花有效原料的提取,红河灯盏花生物技术公司则负责灯盏花的专 业化种植,实现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公司2015 年实现营收5.36亿元,实现净 利润6127.04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5.69%。像“云南白药”“昆明中药”“生物谷”这样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物医药企业, 在云南并不在少数。例如同样致力于注射用灯盏花素产品工艺深度研究的龙津药业, 就是目前国内拥有高纯度灯盏花素原料药制备工艺相关专利较早、较多的企业之一, 其主导产品注射用灯盏花素是国内一直探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及理论的典型案例, 是进入中国药典的 5 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之一。据省统计局2016 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省规模以上

12、医药工业企业达146 家,完成 工业增加值113.07 亿元,比2015 年增长16.9%。最近,云南多家药企入选2016 年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就是实力的一种佐 证:云南白药集团、昆药集团等医药企业入选 2016 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云南 维和药业股等入选2016 年度中国医药行业成长50 强;鸿翔一心堂药业、健之佳 健康连锁店股份有限公司等入选2016 年度中国连锁药店百强;云南维和药业、文 山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士力三七种植有限公司等入选2016 年度中国优 质道地中药十佳规范化基地榜单。“11 家药企上榜 2016 年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13、说明云南医药行业正在迅速崛起。”来自国内医药界的顶级代表如是评价。按照计划,到2020 年,云南省将培育销售收入超50 亿元大品种5个,3050 亿元大品种5个,2030 亿元大品种5个,1020亿元大品种10 个。支持云 南白药、一心堂、昆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支持沃森生物、龙津药业、昊邦 制药、三七科技等有成长潜力的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并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 滇发展。到2020 年,形成销售收入500 亿元级企业(集团)1个,50 亿元级企 业(集团)5个,30亿元级企业(集团)10 个,10亿元级企业(集团)20 个。 站在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不远处的“高新区基因科技创新园”大楼格

14、外显眼,这 座高楼先后引入了华大基因科技、博奥生物、达安医学检测、成都新生命干细胞、 成都新基因格医学检验、云南舜喜医学再生、云南长森生物(云南现代民族药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运用技术研究院、云南淘谜生物等全国一线企业。像这样 把基因科技创新领域全国知名企业聚集在一栋大楼里,在全国都不多见。 生物医药作为全球“智力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唯有依靠技术的创新和科研 的力量,才能不断抢占行业制高点。目前,云南已基本形成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昆明动物所,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学所等中央驻滇科研机构,以及一批地方高校、 科研院所、企业、医疗机构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科技创新体系。 拥有

15、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8个。获国家GLP认证机构2个、GCP认证机构6个。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三七种子种苗”国际标准获认证; 全国最大的植物化合物库建成;“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 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手足口 病(EV71 )疫苗获批准上市,引起全球关注,这两个全球第一的疫苗首创产品的 问世,是位于昆明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创建“自主创新疫苗研制体 系”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医药卫生领域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实现

16、了我国疫苗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诸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这样的科研生产机构,云南还有极具代表性的 云南白药等企业积极投身药物、保健品的研发,以打破大资源、小科研的格局。目 前,云南白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共获授权商标 939 件、专利 405项。2016 年,推进科研项目近200项,完成20项,两个品种向美国FDA递交IND,成为 国内首个按照美国FDA要求研究并成功申报的民族药品种。在拥有全球最全抗疟药品系列的同时,昆药集团也并未停歇创新药物领域的研发。 2014 年,通过研发长效降糖药项目,正式进入糖尿病治疗领域和生物制药领域后, 又介入了新型给药技术的国际技术平台。 2016年,昆药集团在美国成立北美药物 研发中心,进行一系列基于慢病治疗领域的新药研究。同年 3 月,昆药集团投资250万美元参股美国CPI公司,介入新型抗癌纳米配位聚合物技术平台。9月,投 资 7000 万元,再次牵手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