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49320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安康开展的策略分析摘要:大学阶段是青年期自我意识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最后一个开展阶段,正确处理自我意识开展中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自我展示和自我封闭的矛盾,形成独立自信的自我,对大学生获得安康人格,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大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关键词:自我意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自我意识的觉悟是伴随着青春期到来的重要心理变化,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在解决自我意识开展矛盾中形成安康的自我构造,完成人格成熟和个人成长。一、正确处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现实自我是个体对当前自我状况的认识

2、和评价,理想自我那么是个体期望到达的自我状况。二者之间的差距,既是个体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也是青少年烦恼的重要根源。大学生是一个抱负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短时间难以弥补,导致一部分大学消费生自卑和自责情绪,或者沉湎于好高骛远,难以踏实做事的虚幻自信中。合理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三种可能的调整策略:一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其逐渐接近理想自我这是最为积极同时也是最有难度的协调策略,要求学生基于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认识,确立实在可以到达的理想自我,并详细化为可操作的目的,通过顽强的意志努力使现实自我走向完善。二根本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我们

3、必须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宏大的个别差异的,其中有些个体既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他们是大学校园中的相对弱势群体。受到整个大学生群体较高的理想自我的影响,这些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其自身才能的局限,很难到达理想自我。他们所能做的,是根本放弃理想自我,接纳现实自我,尽自己所能做得更好,学会与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中来确立自我信心,摆脱与别人进展“横向比较而带来的自我伤害感,获得平常心,平静而踏实地面对生活应该成为这部分大学生安康的自我观念。二、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矛盾大学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提供了许多时机,同时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

4、矛盾也凸现出来:成功的个人展示可以使大学生在别人的赞赏中获得个人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但展示中的挫折和失败也可能伤及自尊和自信;而封闭自我,深居简出,默默无闻,自我是平安的,同时也是孤独的,自我的无价值感常常困扰着试图封闭自我的大学生。面对着两难情境,大学生往往无所适从。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要求大学生完成由关注“别人评价形式向关注“自我评价形式的转化,形成正确的理念: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为了对自我的发现和开展,寻找成功和愉快体验,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喝彩。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可让大学生更加放松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在一系列失败和成功的尝试中获得个人成长。转贴于论文联盟.ll.三、确立独立自

5、信的自我,摆脱成长中的烦恼根本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冲突,需要摆脱自我形成过程中的外部依赖,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一独立于别人评价,接纳现实自我大学生常常把别人评价作为自我的标准,过多关注是否符合别人的评价标准导致的自我不确定性是烦恼的重要来源,而安康和成熟的自我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于别人评价,可以基于个人经历完成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和认识,坦然地接纳自己。因此,实现由外在评价标准向内心评价标准的转化,才能获得对自我的信心和个人成长的愉快体验。二独立于社会压力,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学校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流,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在才学、品德、才能等方面都有着较高期望,这些期望

6、与大学生的实际行为往往形成一定的反差,大学生自我开展中的部分焦虑来源于这种社会压力,常常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大学生的形象,因此产生自责和罪反感。摆脱这种困扰,需要大学生在社会要求和个人才能之间学会灵敏和折衷,承受自己个性中某些不为社会赞赏和肯定的方面,扬长避短,不勉强自己屈从社会压力,应该认识到,在不阻碍社会和别人的前提下,成熟和独立的自我应该具有灵敏性和适应性,一个人也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本着这样独立于社会压力的理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张扬个性中积极的方面,淡化消极个性因素带来的心理困扰,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参考文献1郑日昌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王登峰,张伯源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转贴于论文联盟.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