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492634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 学习目的: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了解作者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学习重点: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学习方法:研习,讨论。学习时间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复习鸿门宴,说说在此文中高祖给你留下的印象。预习本文,写一篇介绍汉高祖的短文。能流利朗读本文,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

2、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二、熟悉课文。(一)熟悉情节,疏通课文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自己概括,小组讨论。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3、):14节: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517节: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1820节: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请同学介绍刘邦,要求把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都介绍进去。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二)疏通本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说说各个部分

4、中哪些词语需要注意的。(精读)按组阅读,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同时补充各组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字词以及句子。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在预习中划出的不懂以及难懂的问题。总结文言现象(分组课后完成)通假字: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遂坐上座,无所诎沛中豪桀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诸吏人皆案堵如故非有所侵暴,无恐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兵罢戏下不如决策东乡词类活用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坐之堂下:等于说使之坐于堂下,让他坐在堂下。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目:用眼色示意。公始常欲奇此女欲约分王关中乃封秦重宝财物府

5、库,还军霸上诽谤者族沛公然其计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都彭城士卒皆歌思东归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深堑而守之为太上皇寿献酒致祝寿词古今异义词股:大腿。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杨熊走之荥阳诸侯各就国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解释下列多义词。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陂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陂九泽,度九山相吕公者,好相人相中山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引沛公引兵西引入坐夺遇刚武侯,夺其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摄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摄行天子之政徇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张又与秦军战於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张饮三日略因张良

6、遂略韩地轘辕南略邛、笮、昆明则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则学者至今则之益益张疑兵旗帜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伐非有功伐兴师东伐用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项羽解而东归可可四千余人不可复用守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臣等以死守之信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卜人皆曰善,发书视之,信吉言必信,行必果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筑酒酣,高祖击筑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炀公筑茅阙门三、人物形象(一)学生讨论: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

7、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尤其是彭城之败,大军损失殆尽,诸候纷纷叛汉归楚,刘邦几乎是只身逃入关中,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立太子”“大赦罪人”,并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入咸阳,还军霸上,“约法三章”“秋毫无所取”“悉除秦法”,“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三教九流”,兼收并蓄。郦生进谏,知错就改。刘邦随机应变,百折不挠。汉四年“广武对话”,汉王数羽十罪,羽恼羞成怒,暗中用弩射中王胸,为了不让军中因主帅负重伤而军心动摇,他立刻弯下身子捂住自己的脚指头,大喊:“敌人射中了我的脚指!”鸿门宴上,

8、差点遭暗算;兵败彭城,几乎被捕获;荥阳被围,不是纪信替代,定死羽手;广武伤胸,奄卧病创;平城之难,被匈奴困七日,九死一生可以说刘邦在兴汉灭楚的战争中,久经磨难,备尝艰辛,却从来不向命运屈服。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性格总有些弱点。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刘邦自私狠毒、睚眦必报的庸俗心态,未央宫大宴,众臣面前奚落其父。丰邑本是他的生地,竟不提“复丰”事,“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刘邦忌贤害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项羽一灭,对其功臣一一剪除。(二)总结形象1、刘邦具有雄才大略,抱负非凡,“仁而爱人”,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随机应变,百折不挠。同时又是一个“好酒及

9、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具有忌贤害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2、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没有一味褒扬。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的晚年,那正是一个酷吏横行,残酷迫害,罗织罪名,严刑苛法统治的社会,司马迁秉笔直书刘邦的种种劣迹,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没有一味贬抑。实录的精神。四、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一)由补充材料看刘邦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项羽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除了必须参看项羽本纪外,还得注意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万石张叔列等,这样才能看到刘邦之全貌。讨论课本第48页第3题,可补充: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

10、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万石张叔列传)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

11、兵击楚。(淮阴侯列传)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留侯世家)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 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项羽本纪)(二)明确这是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之一“互见法”。为突出

12、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方法,有的还注明“其事在商君语中”、“语在晋事中”、“语在淮阴侯中”、“语在田完世家中”等等。高祖本纪凡属灭项兴刘的大事,凡属表现其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事无巨细悉入纪中。凡涉及“叙汉非”的地方,则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这样既做到保持本篇文章自身的匀称,又不至

13、于和有关系的其它篇章重复,同时又突出了刘邦这位中心人物。(三)讨论文章中还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方法。1、文中处处以刘项对比来突出刘邦,深化主题。 “遣兵入关”中,怀王诸老将的对比评议。刘项入咸阳、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杀义帝,秦人、诸侯的完全不同的褒贬态度。记叙项羽、刘邦两支军队分兵入关中击秦时,对项羽军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将皆附。”使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除了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达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写刘邦、项羽对待各路诸侯的策略。项羽一听到有自立为王的消

14、息,便“大怒”,便“发兵”;而当刘邦听到韩信自请立为“假王”时,开始头脑发热,打算攻打韩信,但一经张良提醒,立刻转变态度,“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形势下,在争取同盟者方面,又是刘邦高出一筹本篇还特别记下了刘邦在平定天下后,“高祖置酒雒阳南宫”,君臣共议得失天下的原因所说那段脍炙人口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是用人方面的对比。项羽刚愎自专,而刘邦则虚怀若谷,知人善

15、任。汉十二年“高祖还乡”这一威武壮观的场面,表现了刘邦壮志已酬,衣锦还乡,作为一个胜利者的欢畅喜悦情怀,同时也表现了刘邦作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项羽被围垓下“悲歌慷慨”,“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是踌躇满志,一是英雄末路,不仅从对照中使两个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正是通过这样层层对比,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结局。2、用讽刺的方法臧否人物。为太上皇祝寿3、用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踞见郦生4、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五、总结: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沛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令人如观一幅丹青长卷,其中楼台殿阁布置有序,雕栏画栋也惹人喜爱。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