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第一场雪》教后反思之一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1492431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第一场雪》教后反思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第一场雪》教后反思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第一场雪》教后反思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第一场雪》教后反思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第一场雪》教后反思之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第一场雪教后反思之一第一场雪这篇文章是现代著名作家峻青在1962年写的。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在这期间,人们热切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1962年,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了这第一场雪的美景,又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激动和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文章。所以本文有两个特点:一、文章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形象。二、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借助媒体,入情入境雪,对于我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为江南一带至少十年之间没有下过一场大雪,特别是如文中所说的鹅毛般的雪。所以我费了较多的时间,借助网络媒体,搜集材

2、料,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直观图象感受到雪景的美丽,并通过语言引导,使学生进入情境。二、图文结合,品词嚼句这篇文章是优美的抒情散文。感情溢于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但这种情思,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全部寄寓字里行间。那么,要把握这种感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体会,会胜过老师重三叠四地讲。同时还能起到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图文结合、品读文章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台阶,借助雪的美景图,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三、细斟慢酌,提问精当在上公开课之前,我曾借用另一班试上了一课。应该说,这是一个学生基本功和各方面素质能力较强的班级。

3、然而结果并不理想。一开始,我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是他们不积极配合。然而痛定思痛之后,我问了自己几个现实的问题:听课老师评你的课主要看什么?无非是老师上课能不能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不活跃?效果好不好?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达不到这几方面的要求,便不是好课!直视现实之后,心里反倒冷峻和踏实起来。再细细思量,怎么连愿意朗读的学生也没有呢?于是找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一个学生回忆说:老师,你问: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我当时一愣,其实那为什么在我来说,只是一个附带的小尾巴,说时轻轻一带,也没想追究什么。另一个同学却强调说:可是,老师你问的是lsquo;为什么rsquo;啊!原来,对于他们,这短短的三个字无疑是晴天霹雳,把原来努力捣鼓起来的勇气全都给淹没了。?想想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路,因为一开始出现冷场以致后来乱了手脚而全军覆没,真是心痛得很。不过这样的现象,确实令人深思。教师向学生提问时,若范围过大,则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过小,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千篇一律;问得不精当,可能导致歧义,学生抓不住重点;问得多且滥了,不仅罗嗦而且没有价值。单一个问字,就得仔细商量揣摩,考虑各方面的得失,多方面比较,力求周到,一针见血。看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如何问法,确确实实应该成为我们研讨的课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