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三语文江苏一轮课案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149066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三语文江苏一轮课案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高三语文江苏一轮课案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高三语文江苏一轮课案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材】高三语文江苏一轮课案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材】高三语文江苏一轮课案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三语文江苏一轮课案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三语文江苏一轮课案训练:专题八 考点一 传记阅读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专题八 考点一传记阅读一、(2014福建毕业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王泗原叶兆言与王泗原先生见过很多面,他衣着朴素,看上去很干瘦,愁容满面,虽是长者,却不多见言笑。他是祖父的老部下,也是祖父最信任的人,有人甚至把他戏称为叶圣陶的左膀右臂。王泗原送父亲的书,居然称“至诚兄”,这让人觉得很搞笑,父亲也觉得太过客气,毕竟他要比父亲年长许多岁,而且学问太高太深,而且他是那样的严肃。八十年代,祖父病重住院,院方规定每周只有三个下午可以探视,王泗原关心祖父的病情,又不愿违背医院规定,便改成每天去家里咨询,向轮流陪同祖父的家属打听情况。照例是问昨晚睡得如何,体温

2、可好,胃口是否开了,然后说一声这很好,也不喝一口茶,就心满意足地走了。大家都觉得这老头十分古怪,天天都如此,其实打一个电话就行,可是谁也不敢这么提醒,有些话一说就俗了。说给祖父听,祖父也很感慨,只能用“真是个古人”来评价。我考上大学,祖父很认真地说,我们老开明的人,是看不上什么大学生的。王泗原倒是考上过大学,因为家贫,很快退学,他的学问功力,一方面得自家传,一方面全靠自习。说到学问好,祖父经常称赞与自己相熟悉的两位,一位是吕叔湘,一位就是王泗原。坦白地说,我最后没有走上做学问的道路,既与喜欢写小说有关,也与那些有学问的人太有学问有关,活生生地是被吓住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像他

3、们那样去做学问,这两位实在是太认真太厉害,认真得让人没办法效仿,厉害得可望而不可即。学问是人做的,然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王泗原出身名门,世代书香,祖父王邦玺是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及光绪皇帝的南书房行走。王泗原偶尔也会透露一些,譬如关于老佛爷慈禧,与外面传的就不太一样,听上去更像一位邻居老太太,我父亲生前常说,王泗原要是把自己知道的这些事都写出来,会非常有意思,可惜他并不太喜欢与人家卖弄这些破烂。影响他的是父亲王仁照,他当过师范学堂的监督,讲究文字声韵训诂,教子甚严,教导儿子的首要认识,就是“做学问是一种责任”。王泗原做过小学和中学老师,做过很长时间编辑,这两项工作都很普通,却说明一个人无论何

4、时何地,只要脚踏实地,都可以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张中行是老北大出身,积累很厚,学问过人,又是王泗原几十年相处的老同事。他觉得王泗原“有所作就重如泰山,甚至压倒古人”,觉得他的文章“不读书破万卷就写不出来”。祖父对王泗原的欣赏非同寻常,常以平生获此得力助手而自豪。王泗原在与祖父的闲谈中,说起昔日研究典籍的种种独特感悟,祖父觉得很有意思,力促他将这些感悟写出来。因为祖父的建议,他“勉思所以报命”,把它们当作随笔写,或长或短,每写了一二十则,便送来给祖父看,让祖父提意见。起初是十六开白纸钢笔写,祖父很喜欢这类文字,提出要分类装订,自告奋勇乐意为他效劳。祖父对这些文字始终“深致奖誉”,渐渐老眼昏花,王

5、泗原又改毛笔纸墨,用大字抄录送来让祖父过目,再到后来,祖父目力更加不及,只好改为口述。终于完稿,终于成书,这就是后来让学界感到震惊的古语文例释。凡是熟悉王泗原的,无人不敬佩他学问精详。然而他的过人之处,还不仅仅是古汉语的研究深入,现代汉语的功力也是十分了得。王泗原的白话文非常漂亮。多年来,他一直在从事教材的编撰工作,当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手云集,谈笑皆鸿儒,王泗原之外,还有张中行,还有张志公,还有隋树森,都是一时俊杰。还是用一句最简单的评价,人教社的教材关系到全国的中小学生,只要是“王泗原看过的稿子,大家就放心了”,他是把守文字大关的最后一个守门人。王泗原曾当过胡耀邦的家庭教师,每周上门为其授

6、课,自然是有专车接送,但是他坚持只在远处的胡同口上下车,不让接送的小车开进胡同,以免过分张扬。这就是他最典型的迂腐之处,胡耀邦敬佩王泗原的学问,执弟子礼甚恭,他却从不以此为炫耀,终生不改布衣本色。摘编自陈旧人物(增订本)【注】 老开明:指1926年由叶圣陶、夏丏尊等人创办的开明书店。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王泗原在父亲的影响下,当了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工作脚踏实地,成绩非同寻常。B.王泗原是叶圣陶的得力助手,并且深受其欣赏、信任,所以,人们称他是叶圣陶的“左膀右臂”。C.张中行是学问大家,与王泗原又是老同事,文章引用他对王泗原著作的评价,突出王泗原著作的分

7、量。D.王泗原把研究典籍的感悟写成随笔,并在叶圣陶的力促下,汇成古语文例释一书,此书震惊学界。E.第段写了王泗原“坚持只在远处的胡同口上下车,不让接送的小车开进胡同”,体现他谦卑低调的布衣本色。解析:ADA项,说王泗原当教师、做编辑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文中没有依据;D项,原文是叶圣陶力促王泗原将这些感悟写出来。2.文章第段引用“祖父”对王泗原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解析:从突出传主个性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两方面来作答,材料包括引用的内容都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真实。答案:突出王泗原品质中最可贵的一面,为人诚挚,表达作者对其人品的钦敬。引用“祖父”的评价,说王泗原堪比古人,突出了传主事迹

8、的真实可信。3.文章第段说“学问是人做的,然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这句话有何含意?请根据文本简要探析。 解析: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语句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这句话表面上似乎说明一种事实,实际上是拿自己一个普通人和大学问家比较,既表明了治学之难,又表达了对传主的钦敬。答案:(示例)揭示了治学之艰难,表现了王泗原治学上的过人之处:积累深厚精详,责任感强,态度认真严谨,学问精湛,功力了得,远超常人。表达作者对他治学精神的由衷敬佩。要想做好学问,必须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2014福州毕业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他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谢志浩1900年农

9、历闰八月二十七,陈岱孙出生于福州文儒坊簪缨之家。祖父陈宝璐为光绪十六年进士,伯祖父陈宝琛同治七年进士,乃末代帝师,外祖父和舅父为驻外使节,英语娴熟。深厚的家学渊源,陈岱孙耳濡目染,中学、西学的根基,自然十分扎实。1918年,陈岱孙考入清华高等科,经过两年的埋头苦读,旅洋游美。进入哈佛大学经济系,经过导师卜洛克先生特别推荐,陈岱孙得以在校图书馆书库,使用小隔间,发奋苦读,废寝忘食。1926年3月,博士论文马萨诸塞州地方政府开支和人口密度的关系通过答辩。1927年夏,得到母校聘书,前往经济系任教,开始了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清华岁月。在清华任教之初,承担财政学、经济学概论、经济学说史三门课程,立志谋求“

10、学术独立”,内心存在强烈的愿望,使用中文上课。这在当时,除了社会学系的陈达先生,尚不多见。作为坚韧的爱国主义者,陈岱孙特别厌恶中英文夹杂使用,认为那是一种殖民地的心态。所以,除了为一班旧制学友用英语讲授外,全部使用中文授课。这对于英语出口成章的陈先生来说,殊非易事!听过陈先生讲课的学生,对先生的讲课风格,赞不绝口,无不认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据西南联大的学生陈维仁回忆,每当回忆起西南联合大学,都要想到陈岱孙先生的课堂。 他走上讲台,先是放下包,转身在黑板上用英文写下所讲的题目,然后再转过身来解开金光闪闪的手表放在讲桌上,便开始讲课。陈先生讲课深入浅出,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且

11、没有一句废话,一直到最后一句话讲完,恰好下课的钟声也响了。如果陈先生讲课结束钟却没有响,那一定是钟出了毛病。至今每次回想起听陈岱孙讲课,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先生惜墨如金,留下的著作并不多,但遣词造句,字斟句酌,议论风生。邹恒甫也认为,陈岱孙的著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陈先生认为自己做不到“胁肩谄笑”,所以,一辈子乐育英才;但是,陈先生并不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而是处事干练,人情练达。随着院系调整,陈先生离开了清华园,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短暂任教,追随好友叶企孙、金岳霖、周培源,于1953年来到了毗邻清华的燕园,担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由清华到燕园,地理距离也就数里而已,但是,陈先生开始经济学马克

12、思主义化的艰难转型,可谓漫长的跋涉。曾有二十年的时光,陈先生不写一篇文章,晚辈任继愈投以钦敬的目光,这里面,有着太多历史的感慨! 晚岁的陈岱孙,由镜春园迁徙到燕南园55号,九十五岁依然主持博士生的毕业答辩,回首平生,老先生认为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教书。(摘自2011年4月21日新京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介绍陈岱孙的出身,是为了说明由于他的家学渊源,他的学问根基十分扎实。B.在介绍陈岱孙的求学经历时,突出了他的发奋苦读,废寝忘食。体现了他笨鸟先飞的精神。C.文中引用西南联大学生陈维仁对陈岱孙先生的课堂回忆,使文章更真实感人。D.陈岱孙受

13、聘清华任教一辈子,一人教三门课程,不辱使命,为清华大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E.陈岱孙认为自己做不到“胁肩谄笑”,所以乐育英才,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解析:BDB项“体现了他笨鸟先飞的精神”纯属无中生有。D项“受聘清华任教一辈子”有误,他先在清华,后还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北京大学任教过。5.陈岱孙教书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解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24段,找出作者有关“听课”的感受,分条简述即可。 答案:用中文授课。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口若悬河,头头是道,没有废话。上课时间把握准确。6.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里面,有着太多历史的感慨”的理解。 解析:理解句子要瞻前顾

14、后,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位置。此句前面已说明是“艰难转型”,“漫长的跋涉”“二十年的时光”“不写一篇文章”,任继愈“投以钦敬的目光”。联系结尾和题目看,这句话也突出了传主在教书育人上的贡献,也表达了一种对传主很少著书之说的惋惜。答案:(示例一)钦敬。陈岱孙20年不写一篇文章,专注于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化的艰难转型,忘我、无私,令人佩服。(示例二)遗憾。陈岱孙本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经济学领域中有更高建树,也可以著书立说,但为了教书他都放弃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可以从任一角度入手,展开阐释,言之成理即可。)三、(2014福建七校交流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我负丹青丹青负我”徐璐明“我负丹青”是吴冠中80高龄时写就的自传的题目,这短短四个字是大师为自己交付给丹青水墨的一生所下的注解,一个“负”字更是道出了这位艺术家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