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赵州桥》评课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481866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赵州桥》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赵州桥》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赵州桥》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赵州桥》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赵州桥》评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文中识字 识字为学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聆听了老师执教的赵州桥一课,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注重学法的指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体感悟;恰当使用过渡语和评价语等。但三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繁重,如何在短短的30分钟内既高效识字又有助于理解课文是个难点。现在我重点就这节课的识字教学来谈谈我的看法。第一,吴老师根据不同生字,选择合理的识字方法。这节课吴老师选择了随文识字,如对赵州桥的印象、评价以及赵州桥的外形结构部分的学习,都是一边读文一边识字,把字放入语境中学习,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吴老师根据具体的字情和学情,选择了不同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

2、学习了11个生字。比如利用填空的形式采用听读法学习“县”“济”“匠”三个简单的字;运用联想识字法理解“智慧”,用字理识字法学习“坚”字等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学生在说“智慧”时联想到“智”上面是个“知”字,代表我们要多学知识才能更有智慧!多么精彩的回答!)这样处理,既遵循了汉字的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处处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二,以识字为基础,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我们识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更好地学文。吴老师以识字为基础,层层展开,注重积累,以读促悟。比如说在理解“横跨”一词时,老师先让生说带有“横”字的四字词语,再读老师找到的词语,要求读出感觉,读出意思

3、。在学生读出“横”的霸气之后,又通过看图对比来理解“横跨”一词。老师的范读,学生的个人读,小组读直至全班读,层层推进,高潮迭起!(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个学生在朗读时满脸通红,很有霸气!)课堂上激情四溢,教师、学生都融入文本,融入情境,真正做到识字为学文服务!第三,准确把握课标,注重写字训练。吴老师通过课前调研,找出两个最难写又最具有代表性的“横”和“跨”字进行指导。先让学生“读帖”,然后范写,边写边讲,揭示了穿插和避让两种规律,这样师生间交流的空间就更大,学生在低学段学到的方法也得以应用。老师对一个字的指导就变成了对一类字的指导,教的是方法,提升的是能力。(吴老师的字写得多漂亮啊!听课的老师和学

4、生都不由暗暗赞叹。老师的一手好字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吴老师在讲到“跨”字时还说到“互相谦让人人夸,我们做人不正是这样吗?”在汉字的教学中还渗透了品德教育。学生写字时吴老师既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又关注写字习惯和心态,她说到“写字要沉下心来写,心平气和才能把字写端正”,正体现了课标中“练字的过程就是性情培养的过程”。除此之外,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新课标要求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如果吴老师在教学某些字的时候能让学生查字典来理解字义,辨析字义,这样更有助于对字形字义的理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另外,评价反馈环节在中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节课,如果吴老师能把评价的主体让给孩子,以鼓励为主,这样做的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相互欣赏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写字训练我认为最少让学生写2个,写完一个进行评价,再写一个,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只要一个比一个好就是收获。还有,我认为写字的训练不一定只体现在本上写写生字,也可以在书上记记笔记。上课时还应面向全体学生,没有举手的孩子也应给予展现的机会。以上是我听课的一些个人感受和观点,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