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易考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479683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易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易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易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易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易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易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易考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易考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练习。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昔者:_争:_触:_折:_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

2、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_。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_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去:_。(2)是:_。(3)方:_。(4)欲: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3.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字或词语意

3、思。尝:_ 依然:_2文中出现了三处“之”,分别是指什么?(1)诸儿竞走取之。(_)(2)人问之。(_)(3)取之。(_)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4请你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4. 阅读理解。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

4、“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5. 文言文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_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6. 文言文练习。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

5、是:_。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_7. 课内阅读。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_。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_,湖底石块_。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_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1把原

6、文补充完整。2照样子,写词语。一座座雪峰一幅幅_一道道_3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这四种景物,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是_、_、_、_。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用_来比喻_,写出了_。5瀑布是怎样形成的?用“横线”标出文中的语句。6这些湖泊为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池”?用“”在文中标出来。7九寨沟这么美,请你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宣传它。_8. 开心阅读。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穿:凿穿。其:它的,指蜡烛。之:指代

7、书。邑人:同县的人。偿:报酬、回报。遂:于是、就。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A.不逮:烛光照不到。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D.佣作:做雇工,劳作。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_9.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陪客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父适他往。(_)合适。恰好。舒适。(2)客有问,则谨答之。(_)恭敬。慎重。小心。2客人来访,孩子是怎样做的?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8、。客访:_客上座:_客有问:_客去:_客所言:_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_10.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二)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佣作:被雇佣劳作。1下列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及、到)B.衡乃穿壁引其光(穿过)C.主人怪(奇怪的)D.遂成大学(终于)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9、是(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翻译下列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4匡衡克服困难,终于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请写出两个。_11.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词。曰(_)溺(_)堙(_)故(_)2阅读后回答。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4精卫用_去填平东海,表现了精卫_的精神。12.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

10、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_。方: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代著名诗人_,被人们称为_。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1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恭勤不倦(_)a疲倦b倦容c倦意(2)以夜继日焉(_)a继而b继续c继承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3车胤在夏天的晚上是怎样读书的?用波浪线画出来。4你从中看到了一个_的车胤。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A.萤火虫可以照明用,效果好,还特别环保。B.无论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成就一番事业。C.只有家贫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