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题中涉及的比例关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147962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力题中涉及的比例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浮力题中涉及的比例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浮力题中涉及的比例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浮力题中涉及的比例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浮力题中涉及的比例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浮力题中涉及的比例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力题中涉及的比例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力题中涉及的比例关系1. 一木块浮在水面上时, 总体积的1/5露出水面, 把它放在另一种液体中, 总体积的1/3露出液面, 则水与这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 ) A.56 B.158 C.65 D.352. 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球a和b,它们都漂浮在水面上时,a球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b球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那么两球的密度之比( )A. 2:1B. 2:3C. 3:2D. 1:83. A、B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分别放入水和水银中,当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A、FB,则比较浮力的大小是:( )A. FAFBB. FAFBC. FAFBD. 无法比较4 甲、乙两个实

2、心金属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其密度分别是5103kg/m3和10103kg/m3,甲球挂在甲弹簧秤下,乙球挂在乙弹簧秤下,并且让金属球全部没入水中,这时( )A、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21B、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12C、甲、乙两弹簧秤示数之比是39D、甲、乙两弹簧秤示数之比是1112 5. 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体积与浸入水中体积之比为2:3,它在酒精中漂浮时,露出体积与浸入酒精中体积之比为( )A2:3 B1:3 C3:2 D无法计算6. 把体积为V, 密度为1的实心球放到密度为2的液体中,球漂浮在液面, 并有体积V露出液面,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应是: ( )A.VV B.V(VV)

3、 C.(VV)V D.(VV)V7. 甲、乙两烧杯的底面积之比为3:1,依次盛入密度之比为1:2的液体,且液体高度之比为2:1。则两烧杯底面所受液体的压强比是:( )A: 1:3; B:1:2; C:2:1; D:1:1。8. 两个圆柱形器a和b,底面积之比Sa:Sb=2:3,分别倒入密度不同的液体,且a:b=7:4,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之比Fa:Fb=7:6,则两容器内液体的深度之比是( )A:1:1 B:4:9 C:49:16 D:36:499.一塑料物体放入甲液体中,露出液面的体积占塑料块总体积的1/5,放入乙液体中,露出液面的体积上总体积的1/4,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A、

4、 4:5; B、5:4; C15:16; D、16:15。10. 密度为0.4103kg/m3的方木块放在水中静止时,它露出水面的体积跟它浸入水中的体积之比是( )(本题只有一个答案,设特殊值V木=1m3解之)A、5:2 B、3:2 C、2:3 D、3:511. 用弹簧秤称得某实心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为G,将此物浸没在水中,用弹簧秤称量此物时,弹簧秤的示数是F,那么此物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为( )A、(G-F)/G; B、G/(G-F); C、G/F; D、F/G。12. 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露出液面的体积为V1,液面下的体积为V2,则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比为 ( ) AV1/V2 BV2

5、/V1 CV2/(V1+ V2) D(V1+ V2)/ V113、一物体漂浮在甲液面上,露出液面的体积为浸入液体中体积的1/4;漂浮在乙液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3/10,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14、甲,己两个实心金属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其密度分别为甲=7103千克/米,己=14 103千克/米。甲球挂在甲弹簧秤下,己球挂在己弹簧秤下,并让金属球全部浸入水中,则甲,己两球所浮力之比为 ;甲,己两弹簧秤的示数之比 。15、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4,密度之比是1/3,若把它们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比F甲:F乙= 。 1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球,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

6、:2,现将甲球浸没在液体A中,乙球浸没在液体B中,已知A、B两种液体密度之比是5:4,则甲、乙两球受浮力之比为 _。17.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把该物体浸没在甲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3,把该物体浸没在乙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4,则甲、乙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18. 将一个质量为79克的铁块放在木块上面,木块恰好全部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若将铁块拿掉,则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 )A. 10厘米3B. 13厘米3C. 79厘米3D. 40厘米319. 如图11所示,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酒精、水和盐水,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所装三种液体中,质量最小的是_

7、 _。(已知盐水水)图1120. 怀二12在A、B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等质量的水。现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A、B两个容器中,小球均可浸没且水不会溢出容器。已知构成甲、乙两小球物质的密度分别为甲= 1.5103kg/m3,乙=4.5103kg/m3。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F甲:F乙=12B放入小球后,桌面对A、B两容器的支持力之比NA:NB=31C放入小球前、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产生的压力增加量之比FA:FB=21D放入小球后,A、B两容器底部对甲、乙两球的支持力之比N甲:N乙=3721.(多选)怀二16.如图7,已知甲、乙两弹簧测

8、力计的示数分别为5N、4N, 把甲测力计下移,使金属块刚好没入水中时,甲的示数变成了3N。则此时( )A. 乙的示数为6N B. 乙的示数为5NC.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2N D.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3N 图7第16题图22.(多选)密二16一个体积为V重为G的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圆柱体底面与水面平行),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圆柱体浸入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上底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F1,圆柱体下底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F2,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测力计的示数为T,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T + F2=G + F1 BF1 - F2=水gVCF2 - F1=水gV DF2

9、 =G + F1图623. 朝二11某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6所示的实验。台秤上的烧杯和水共重 49N。当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一个质量为2. 7 kg的铝块,在铝块逐渐浸入直至没入水面的过程中(不接触容器),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7. 8103kg/m3 ,g=9. 8 N/kg)( )A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之和是75. 46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8. 8N ,台秤示数是16. 66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6. 46N ,台秤示数是58.8N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AA甲乙图924. (多选)海二16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甲溢水杯中装满密度

10、为1的液体,乙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2的液体。如图9甲所示,将密度为,重为G 的物块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中,物块A漂浮在液面上,并且有1/4体积露出液面,液体对甲溢水杯杯底的压强为p1。如图9乙所示,将物块A轻轻放入乙溢水杯中,物块A沉底,物块A对乙溢水杯杯底的压力为F,液体对乙溢水杯杯底的压强为p2。已知1:2 = 3: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3:4 B:2=9:8Cp1 :p2=2:3 DF :G =1:925如图6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甲为圆柱形,底面积为S1,容器乙下半部分为圆锥形,底面积为S1,上半部分为圆柱形,底面积为S2,S1:S2=2:1,甲、乙两容器的质量相等。如

11、图6所示甲、乙两容器装入深度相同的水后,再分别放入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块A和B,物块A放在容器甲中,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B放在容器乙中,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在水中静止时,物块A和B均未与容器底接触。(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入物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B放入物块前,由于甲容器中的水多于乙容器,所以甲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C放入物块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化之比为2:3D放入物块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化之比为4:9甲乙图626如图8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

12、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l=p2,F1F2 Bp1p2,12F1=F2C3p1=p2,6Fl=F2 Dp1p2,F1=4F21.A 2.C 3.C 4.A 5.B 6.D 7.D 8.A 9.C 10.B 11.B 12.C 13.7:8; 14.2:1 12:13; 15.9:4; 16.5:6; 17.8:9; 18.C 19.盐水 20.D 21.AC 22.AC 23.A 24.BD 25.D 26.B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