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477473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表现手法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寓意、咏物抒怀、夸张、对比、悬念、照应、联想和想象、抑扬结合、动 静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承上启下、虚实相 生、卒章显志等。1.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 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 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序I,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 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 题。象征一

2、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 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 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例如海燕,作者起兴于敏感、矫健且飞翔于暴风雨来临时的海面上的海燕,接着描绘它勇敢、 英勇无畏的先驱形象,使之与革命风暴中迎击战斗的革命先驱者“形似”,进而点化:这勇敢的海燕, 这胜利的预言家,与俄国革命前夕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战斗 豪情何其“神似”,这是作者所着意突出的主旨。作用: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深刻、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 设置悬

3、念从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某一更能引人关注的片断来落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孔 乙己的结尾,孔乙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作用:悬念可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在 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3. 伏笔照应:“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预先提示或暗示 作用:恰当地运用伏笔,可以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合理。如:父亲喜欢兰草,过些口子,就要到深山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种了 百十余品种,象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的,而且倒 有了几分

4、愠怒;时又进山去,却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些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 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山去吧! ? ” (贾平凹访兰节选)父亲对兰草为何会有前后相反的态度呢?我们读到此或许都会有此疑问。这就是文章设下的一个“伏 笔”。随着阅读的深入,后文给了我们答案。父亲更喜欢的是生长在山野水畔的野兰,因为“它不为被 欣赏而生长,却为靠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它“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因为有了前面的伏笔,父亲的 这一番告白就不显得突兀了。“照应”,是指作品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作用:恰当地使用照应,能使作品的结构显得 紧凑、严密,来龙去脉、清晰鲜明,能希助读者了

5、解作品的脉络和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常见 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4. 渲染,这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在文章中作者常用环 境描写或抒发感情,来营造渲染一种气氛,给人形象的感受,并使人在具体的氛闱中迅速进入作者所抒 写的特定情境中去。例如相见欢的“月如钩”、“寂寞”、“深院”、“清秋”等词作者从渲染孤寂凄凉 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孔乙己一文中反复写酒店内酒客 和孩子们的笑声,就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暗示了孔乙己所生活的人际环境与社会环境是造成其悲剧 的根源。5. 烘托。这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

6、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绿用很多笔墨 先写梅雨亭、梅雨潭之美,但这些只是作者实质要写的物象的“外部”,目的是为了陪衬出梅雨潭的绿 才是最美,达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醉翁亭记起笔写环滁山、琅毋、龈泉、醉翁亭都是为引出醉翁 这个人,引出醉翁治理下的百姓的和乐之美。6、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分为正衬、反衬两种。 例如爱莲说写菊是正衬莲花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写牡丹是为了反衬莲花的不趋炎附势,宁静淡泊的 品质。7、欲扬先抑。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 为突出。老王作者想写老王穷困潦倒,无亲无友,还眼翳

7、,先抑。接下来写他送水送煤非常实在, 从不缺斤少两,很讲情义,到临死前一天,还为我送鸡蛋,突出老王的善良友爱真诚。作用:这样写使得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反差,激发读者的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更 好地突出人物形象的思想,更加鲜明突出主题。8、对比。事物或人物的行为、态度等相对比较,从而使作者的写作目的更加明显。我的叔叔于勒 通过“我”的父母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突出了人性的丑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 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旧式学校教育制度对孩子天性的束缚。9、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 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

8、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 受。比如,陋室铭中作者借陋室不陋,含蓄地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10、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题旨。如夜雨 寄北中“巳山夜雨涨秋池”实写眼前之景,“共剪西窗烛”是虚写有朝一口相见时的情形,虚实结合 突出了朋友之间的真切思念。11、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传神,起烘托作用。如小石潭记中写道“借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 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生动地写出了鱼儿的活泼灵动,从

9、而衬托出了游人此时内心 的快乐。12、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比如,散步以一 件家庭小事为着眼点,反映出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13、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 象的过程。比如,天上的街市中联想想象的运用非常突出,既丰富了使得意境,又增加了诗的艺术 性。作用:联想想象可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14、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可 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15、情景

10、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 包括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和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 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本身就融入了作者 忧伤悲痛的情感。借景抒情,是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比如,杜甫的绝句“迟口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看起来是纯写景其实以景传情,传达出了作者对生 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触景生情,是指在文学写作中,自然景物和它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

11、在的 思想感情。比如,小石潭记凄凉冷清的环境出发了作者长久以来郁积在心里的忧郁与悲伤的情绪, 因而写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再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中的“我”看到茂盛的藤萝想到 花和人一样生命是无止境的。16、点面结合:“点气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强点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肉;“面气就是较为全面的情况的概述,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主题。点面 结合则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例:鲁迅的藤野先生中从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 心解剖实习、询问中国女人裹脚几件事为例属于铺“点”,给读者留下具体印象,最后着眼于面”,高 度概括先生超越民族界限的高尚思

12、想。这样点面结合更好的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这种手法, 在我们学生的写作中运用十分广泛。通常老师讲我们的作文太空洞,就是“点”不够,”面”过宽造成的, 需要点面有机结合使文章既具体又有概括性。17、叙议结合:“叙”就是叙述事物的情况;“议”就是发表作者的意见。在古代诗歌中,“叙”往往是 “议”的基础,“议”则是“叙”的升华,是点睛之笔。例: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怀古伤今诗前两句都运用了 “叙”的手法,后二句则是 用“议”表达。“叙”的部分讲述发现深埋的兵器并磨洗后辨认其朝代的经过。“议”的部分则是说如 果不是天助周瑜使其胜了赤壁之战,

13、那么结果将是另外一种局面。暗含了作者因时运不佳,怀才不遇的 愤懑之情。再如,王安石的伤仲永也是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先叙后议,揭示主题。18、伏笔照应:“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恰当地运用伏 笔,可以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合理。“照应”,是指作品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 恰当地使用照应,能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脉络和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内 在联系。父亲喜欢兰草,过些口子,就要到深山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种了百十余品 种,象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胞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的,而且

14、倒有了几分 愠怒;时又进山去,却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些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 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山去吧! ? ” (贾平凹访兰节选)父亲对兰草为何会有前后相反的态度呢?我们读到此或许都会有此疑问。这就是文章设下的一个“伏 笔”。随着阅读的深入,后文给了我们答案。父亲更喜欢的是生长在山野水畔的野兰,因为“它不为被 欣赏而生长,却为靠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它“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因为有了前面的伏笔,父亲的 这一番告白就不显得突兀了。19、夸张: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 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或夸小事物 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如,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夏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就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水流迅猛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