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卷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477377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巩固性测试试题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A.回眸(mu) 俪宫(l) 霓裳(chng) 千乘(shng)B.潺湲(yun) 兰橑(lio) 汀洲(tng) 江皋(go)C.酌酒(zhu) 踯躅(zh) 满襟(jng) 谁堪(kn)D.薄帷(wi) 玉簟(din) 绸缪(mu) 钧柁(du)2.下列句子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B.芷茸兮荷屋,缭之兮杜衡C.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D.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B.宫

2、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C.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D.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流畅,代表作品主要有秦中吟、琵琶行和长恨歌等。B.屈原,名平,以他独有的艺术情思对楚地原有的传说进行整理而成的湘夫人,是优美的抒情诗。C.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后人评价其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D.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善于运用象征、神话、借古讽今等手法隐晦的抒写愤世嫉俗的内心世界。5.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诗歌的原句。(6分).玉容寂寞泪阑干,_ ._,洞庭波兮木叶下。.三顾频烦天下计,_ .

3、_,镜中衰鬓已先斑。.孤鸿号外野,_ .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二、诗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 柳 堤 金 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7.雨本无香味,但诗人“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

4、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一项是(6分)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8.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9-

5、10题。(7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9.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8分)10.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初见嵩山 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11. 诗人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10

6、分)1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1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 -15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3.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_ ”和“客船”。(4分)14.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15.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

7、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8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泉:泉水名。16.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_ 诗。(4分)17.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8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散文欣赏参考答案1.D 2.C 3.B 4.D 5略 6.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

8、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7.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8.【答案】略【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

9、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9.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10.“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11.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

10、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以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12.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你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衬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

11、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3.津亭 14.D 15.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的传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颔联则直接抒发出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16.【答案】16.边塞 17.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诗题一

12、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

13、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第一次考专题考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