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1476956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闵行区明星学校 课题组长: 钟华芳 徐春欢一、 内容提要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使音乐真正做到来源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一种能听见、看见,能感受到的音乐,想方设法地提供元素性的东西,使孩子从创编节奏到创编旋律、歌词,直到表演自己的作品,这对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来说都一直在找寻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和助手古尼尔特凯特罗合作完成的,在欧洲已经相当成功的运用在儿童音乐启蒙

2、教育中了,但在中国奥尔夫音乐教材,备受广大音乐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同时也向我们多年来的传统音乐教学提出了挑战。关键词: 小学音乐 奥尔夫节奏教学 二、研究背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它的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与他

3、人和谐合作的意识,挖掘和发展孩子们的各种潜能素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想如何尽自己所学习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孩子乐于学音乐,感受到音乐课的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悦。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也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当今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许多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只是一种数字、数学式的机械反应,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更无法感受和体现音乐的美感。为此,我们想通过有节奏地说、拍手、行走、想想做做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音值、节奏型、节拍、速度

4、、力度等节奏要素,在节奏教学中强调音乐与身体运动相结合,以动为主,运用“感知运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通过节奏运动学习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节奏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奥尔夫节奏教学的音乐理念,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节奏感的培养、表现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开发,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对节奏活动的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三、研究概况概念界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是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同时它也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儿童音乐教育,它是唤起儿童对

5、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节奏教学: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内容之一,节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儿童初步感知音乐,初步掌握音乐要素中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儿童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儿童基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责任感。四、研究过程(一)现状调查及分析我们在小学二三年级进行奥尔夫节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节奏能力,作了良好的尝试。(1)调查目的:通过节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

6、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2)调查对象:明星学校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共计320人。 (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法 发出调查问卷320份,收回320份,其中有效答卷 320份。回收率100%(4)调查内容:10题分类,进行了学习节奏态度、节奏能力、节奏兴趣等的调查。 (5)调查结果: 节奏态度节奏能力节奏兴趣题目编号2、4、5、6、7、8、9、10、1、3、A240人19人21人B12人14人2人C11人D1人说明:选择A的有280 人次占到总人数的75%、选择B的有28人次占到总人数的21% 、选择C的有11人次占到总人数的3%、选择D的有1人次占到总人数的0.1%。(6)调查分析:

7、根据调查呈现出来的主要现状有:好的方面:二三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初步对音乐节奏表现和感知。改进的方面:20%左右的学生节奏感还欠缺,在学习过程中表演不够大方自然,一半学生的节奏表现力不够,效果欠佳。从本次调查问卷上发现,许多学生需要的是“音乐节奏”的体验,他们喜欢在音乐氛围中,表现音乐,歌唱音乐。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多多有效结合音乐节奏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体验,才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7)对策与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尝试了以下方法: 在新课引入时创设节奏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新知的探究和应用上,创造可操作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节奏音乐的学习,自主探

8、究,培养实践能力。 在创设节奏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操作节奏探究新知、创设游戏中节奏、形成合力,在节奏和音乐学习中整体性推进学习音乐的兴趣。(二)实施策略与原则研究策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创设节奏情境内容 内化重组教材。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秩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外化学科融合。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内容及方法拓宽

9、节奏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节奏音乐能力,以及提高演唱演奏能力丰富相关文化的内容。 让节奏贴近现实。一是用生活语言描述音乐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诱导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启发诱导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二是借生活游戏走近音乐形象。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音乐节奏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创设课堂节奏空间教师创设课堂节奏空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的基本要求,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课堂精神生活具有发展性意义。以生活式交往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调

10、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又是实施真诚对话,在交往中理解,并且共同摄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3在节奏中表现音乐新课改力图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亲历生活过程中感知音乐。生活化节奏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中亲身感受节奏,在此过程中发展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研究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审美的原则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学就有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2、游戏的原则早在古希腊时代的亚里斯多德就已曾指出:“音乐不可忽略的就是它的娱乐性。”奥尔夫的音乐教学充分调动了游戏的

11、能动性,在严肃的轻松之中取得深刻的成效。3、启发的原则一切教学都应当以启发取代灌输,这是不言而喻的常理。尤其是音乐艺术,缺乏自己的想象,感受和体验难以从事。4、创造的原则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能向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是最好的方法。(三)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所以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呢?我们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奥

12、尔夫教学原理进行了实践和研究。1、音乐教学中,节奏感是一切音乐运动感觉的基础。 平常我们生活中一提起音乐,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某些乐器弹奏出来的或歌喉里唱出来的一段优美的旋律,实际上旋律是由不同高低长短的音组成的。节奏是音乐的精髓,它才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就如一乐句: 2/4 C1 12 3 3 21 23 1 把这句乐句脱离音,它则为一条节奏:2/4 CX XX X X XX XX X 可见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的,而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存在,任何旋律如果丧失了节奏就会面目全非。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都曾说音乐中节奏第一、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必须从节奏入手。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

13、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广义的节奏概念,包含了音乐的所以要素,例如:旋律起伏、调式转换、动机发展,曲式结构等。例如:我们拿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音乐第三单元爱劳动看,歌曲勤快人和懒人是二四拍的节奏、跳跃的节奏型较多,从而来体现勤快人在忙碌的场面。在设计这节课时,运用三种生活中的节奏,如:X 二分音符是刨黄瓜节奏;X四分音符是剁骨头节奏;XX八分音符是切菜节奏。学生根据音乐玩起了厨师切菜的节奏,孩子在节奏中学习音乐,很快的把这首歌曲学会了。节奏是音乐的骨干。它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又如: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歌曲顽皮的杜

14、鹃来看,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词意简练、节奏活泼欢快,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奥地利童谣。歌曲用了较多的中跳和小跳音程,鲜明的刻画了小朋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景色优美的郊外游玩,聆听着美妙动听的杜鹃鸟的歌声,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奔跑和游戏的情境。“5 3”音调模拟了杜鹃的鸣叫声,并对应的穿插在歌曲当中,使音乐主题形象更加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和第二乐句的重复,给歌曲增添了不少诙谐,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了童趣。歌曲最后在杜鹃的欢唱声中结束,让我们仿佛致身于春天的山谷,感受初春的气息,聆听杜鹃的歌声,在青翠的山谷间回荡不息。奥尔夫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原本性的音乐”

15、,教师的教学行为上,将语言、动作、音乐、节奏融为一体。结合课题,在学习歌曲时,加入有节奏的诵读,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在最后拓展教学中,给学生节奏和表演的演绎,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为歌曲配上合适的节奏并歌表演,在最后一个环节“演杜鹃”中,创设了一个乐器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课上运用奥尔夫的理念,指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整堂课通过“听”、“唱”、“动”、“奏”、“演”相结合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尝试构建以“奥尔夫的原本性理念”的课堂模式,完成音乐教学。2、音乐教学中,节奏律动有利于强化学生聆听音乐的自觉性。 节奏律动是指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节奏作各种简单的、有规律的动作。律动是近代形成的一门美育学科,它通过人体对音乐节奏律动的参与、来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智慧的档次以及本身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如记忆力、理想力、分析力、鉴赏力、注意力等。而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