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古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47615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剑川古城保护规划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剑川古城保护规划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剑川古城保护规划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剑川古城保护规划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剑川古城保护规划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剑川古城保护规划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剑川古城保护规划说明书(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1、规划背景1.1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综述1.2 剑川古城保护规划背景1.3 规划依据1.4 规划范围2、古城历史沿革及历史文化价值2.1 历史沿革2.2 历史文化价值3、 古城现状分析3.1 用地现状3.2 交通现状3.3 建筑现状3.4 市政公共设施现状3.5 社会生活3.6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4、古城性质5、古城保护内容、规划原则和目标5.1 保护内容5.2 规划原则5.3 规划目标6、古城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6.1 保护区规划6.2 用地与建筑功能调整6.3 传统街巷保护与交通规划6.4 建筑保护与更新6.5 民居保护规划6.6 绿地建设规划6.7 古城游览组织规划6.8 市政设

2、施规划6.9 消防防灾规划7、古城近期实施设想7.1 近期设想8、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8.1 政策与法规8.2 机构8.3 宣传8.4 资金8.5 运作机制1、规划背景1.1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综述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它以整体的环境风貌体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示某个历史时期的典型风貌特色,反映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开发过程中,旧城区大面积的改建,已使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徒有其名,因此做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保护历史街区的做法也是和国际接轨的,国际上已通行用保护历史街区的办法来保护城市传统风貌。

3、和纯文物相比,城市的古老街区作为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内容,是稍后才引起注意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各国在改建城市的实践中,已开始注意了对老城区的保护(尽管理论上的认识是比较晚的事),包括一些工商业城市在内,很多也都保留了一两个老街区。以法国第三大城市里昂为例。这是个以化工和丝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战后城市建设发展很快。但就在这种形式下,人们也着重保留了一段街区。该区从索恩河西富尔维埃尔山上的圣站教堂开始,沿圣让大街抵达河畔的圣保罗教堂,全长1公里多,街道两边保留有大量的传统建筑。类似的例子很多,特别是中小城市中,老街区保存得较好的更多一些。典型的如法国的斯特拉斯堡、鲁昂、第戎,意大利的威尼斯、

4、佛罗伦萨,日本的京都、仓敷等。我国对保护历史街区的重要性认识较晚,全国许多城市“仿古一条街”热,加上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拆毁了不少有价值的历史街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首次提出了要保护“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的体现出某历史时期传统风貌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历史地段,要求各地依据它们的价值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三个具体标准为:第一、有较完善的历史风貌。有历史典型性和鲜明的特色,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风貌,代表城市的传统特色。第二、保存着较多的真实历史遗存。地区内的房屋、街道、驳岸、桥梁、古井、院墙、古树等

5、反映历史面貌的物质实体应是历史遗存的原物,不是仿古造假的。由于年代久远,能成片保护至今是十分难得的,其中难免有后代改动的建筑存在,但应该只占少部分,而且风格是统一的。第三、要有一定规模,视野所及范围内风貌基本一致。之所以强调有一定规模,是因为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构成一种环境气氛,使人从中得到历史的感受,只有寥寥几栋房子是不够的。1996年6月由建筑部召开的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召开。1997年8月8日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单体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

6、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次,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确定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征、保护原则与方法,并对保护管理工作给予了指导。1997年底,国家计委设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历史街区的保护给予资金援助,基金将用于街区的保护整治和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条件等。这一措施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丽江、平遥、周庄、屯溪老街、阳朔西街等许多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表明,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没有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相互促进。在许多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意义已深入人心,保护工作已从被动保护转为积极主动的保护,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保护

7、的范围也由沿街两侧向街坊内发展。可以说,作为我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1.2剑川古城保护规划背景1.2.1保护剑川古城的深远意义:剑川古城文化内涵,决定了其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与国内外、省内外一些出名的古城相比,可以说内涵不一,各有千秋,剑川古城有自己独有的特殊优势。其一,古城是在剑川青铜文化、石钟寺南诏、大理石刻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城紧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钟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石宝山,由于石宝山风景区规模较小,旅游内容的单一,还不能足够吸引国内外游客,境内很需要发掘和建立起与石宝山相配套,形成更大规模的旅游资源区。其二,邻近的丽江古城属于金沙江流域

8、文化范畴,而剑川古城属于澜沧江流域文化范畴,在澜沧江流域范围内,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由于修复过程中过多强调宽敞、明快,强调现代的民族风格形式,造成许多珍贵的古代历史文物建筑被大量破坏,丧失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剑川古城因为贫困,无力修复,加上县人民政府的正确引导,县城现代建筑建设方向已流向古城以北为主的外围地段,这实质上起到了对剑川古城的一种保护作用,因此古城的古代城市建筑格局还完整地得到保留,90以上的民居还完整地保留着明、清两代白族建筑的古朴风貌,这对于国内外研究澜沧江流域的古城文化有着特殊意义。目前,国际国内对澜沧江流域历史文化出现了一个新的热潮,这对古城保护修复与研究是一个极好的机遇,随

9、着岁月的流逝,剑川古城的历史价值将更加突出。1.2.2行动和计划(1)2000年5月以来,我们先后采取各种措施,以文件、信函、图片,邀请各地考察等办法,先后将剑川古城的历史状况和现状条件向费孝通、宋伯胤等领导专家以及省、州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2)联邦工业大学博士雅克菲恩尔,中国民族学、民俗学博士邓启跃先生等到剑川古城实地考察,将剑川古城的历史价值向世界纪念性建筑物保护基金委员会作了认真推介。(3)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的宣传媒体和中国风物大观摄制组黄庆先生等将剑川古城风貌向省内外和欧州各国进行了介绍。通过汇报、介绍、考察,剑川古城的保护修复工作已越来越引起省、州各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引起

10、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4)通过认真细致的考察、论证,中共剑川县委、县人民政府已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决心对古城保护修复制定出实施计划和方案,并进一步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上报省、州人民政府,争取立项。1.3规划依据为使规划科学、合理、全面,剑川古城保护规划遵循各级规范、规定、标准,并以大量丰富的现有成果为依据。主要有以下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4、剑川县城城市总体规划由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5、甲方提供1:1000实测地形图1.4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县城西南边,其范围北至环城北路,

11、南至环城南路、西至景风公园及环城西路,东至环城东路,总面积约47公顷。2、古城历史沿革及历史文化价值2.1历史沿革剑川居于汉藏文化的交汇口,历史上曾经是中原南诏吐蕃频繁征战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剑川曾经于唐代、宋代、明代建过三座城池。(1)罗鲁城罗鲁城在今甸南上、下登二村旁,元史地理志载:“县治在剑川湖西,夷云罗鲁城,”万历云南通志载“罗鲁城,在州治南十五里,唐时有此城,即瓦窑村北。”剑川在六诏时为“矣罗识诏”,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它五诏。洱源北部的邓赕、浪穹、施浪三诏北退剑川,称为“剑流通诏”或“三浪诏”,当时剑川一带为吐蕃控制,三浪诏亦依附于吐番与南诏抗衡,罗鲁城为当时剑川政

12、治、经济与军事中心。(2)望德城望德城在今血南向湖村,明景泰寰宇通志载:“望德城,在剑川州南,周围五百余丈,段氏时所筑,今为民居。”康熙剑川州志中具体指出:“望德城在剑川同三里,周围五百余丈,段氏时筑,即今水寨村。”六诏或南诏初期,剑川的政治及军事中心在罗鲁城,是防御南诏要冲,在唐贞观十年(公元794年),南诏夺取了剑川一带,罗鲁城即失去要冲作用。南诏为了巩固北防,将军事据点向北推移,所以修筑望德城于水寨村(今向湖村),望德城历大理国至元代,于明初废弃。向湖村南部过去还保留着古城土墙,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修筑滇藏公路时才将东城墙挖去,其它三面城墙至六十年代方毁,至今仍有残迹。(3)剑

13、川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起,剑川县(州)治逐渐北移,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剑川州副州官选择州治地址,定在今县城西北部的柳龙冲,从此剑川的政治中心即定址于此,但没有城墙。据康熙鹤庆府志和康熙剑川州志载:“明弘治间(公元1488-1505年),知州李文筑土城一围于金华山左麓,地震倾尽。”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鹤庆知府周集建议筑剑川城,未获成功,万历十二年(1584年),剑川知州关志极经营基址,议定工费,后因升任,工种寝搁。此后,“州署大理经历李某(李时茂)奉文行催,筑四门城基。”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知州林明辅申请修筑城池,为石砌垛口。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

14、年),剑川城整座城池才告竣工,筑城时间前后长达100余年。古剑川城东临剑湖,南有西湖,西靠金华山,北枕德峰山,形成天然屏障,山青水秀,地势险要。剑川古城墙“周三里三分,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二尺,砖垛石墙,垛口一千三百二十七,濠宽八尺,深五尺,城内驰道宽一丈二尺(康熙剑川州志)。城墙东面长176丈(586.1米)、南面长165丈(549.5米)、西面长174丈(579.4米)、北面长147丈(489.5米),周长662丈(2204.5米),平面布置为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四城门上建有谯楼,正东向的嘉庆门,位于今东门街与东门外街交接处,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知州罗文灿以东门直冲州治为由,将城

15、门北移数丈,凡重大文诰都必须从此门入城,民间重大庆祝活动亦首先由此通过。正南向的拱日门,位于今南门街南端,正西向的金龙门,位于今西门街与西门外街交接处,正北向的拱极门,位于今北门街与北门外交接处。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地震,城墙和东、南、北三处谯楼倾圯,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州牧张国卿重修城郭,并将东、南、北谯楼建为鼓厅,沿城濠种植柳树。后因频年淫雨,鼓厅垛口渐坏。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州牧王世贵将四城门楼全设作鼓厅,并修复了城墙损坏部分。后又经过清光绪庚寅(公元1890年)重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知县李棋修又一次整修城池,将原垛口填去,加高城墙,另筑垛口,在城墙四角增筑碉堡,东南叫保障、东北叫镇静、西南叫兼顾、西北叫严肃,挖深濠沟,城池更加牢固。1951年剑川发生6.25级地震,城楼倾倒,除此以外仍无重大倾塌,在过去的云南境内,剑川城可算作是较好的城池之一。1951年,剑川城墙被拆毁,城墙石被用作公安局、粮食局的墙脚石,并被市民大量私挖占用。旧剑川州署(相当于今县府),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设在今永丰街一带,清代改设在今“四二”路一带,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州署大门正东向,内有大堂、州堂、二堂、上房、左右厢房、主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注册会计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