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体化”趋势浅探中外幼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472846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一体化”趋势浅探中外幼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界“一体化”趋势浅探中外幼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界“一体化”趋势浅探中外幼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世界“一体化”趋势浅探中外幼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世界“一体化”趋势浅探中外幼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一体化”趋势浅探中外幼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一体化”趋势浅探中外幼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幼儿教育“一体化”趋势浅探-中外幼教-园务- 【摘要】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世界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幼教机构从幼儿的入学准备和“幼小一体化两个方面重视与小学的衔接; 二是幼教机构从提高效劳意识和构建“四位一体的幼教网络两个方面重视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关键词】世界; 幼儿教育; 一体化; 趋势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在努力实现幼儿教育民主化和追求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同时, 开始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 将幼儿教育的生存和开展问题置于终身教育和全球化社会的背景下来思考。在这种背景下,“托幼一体化“幼小一体化和“幼儿园、家庭

2、和社会一体化开始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变革和开展的趋势。 一、幼儿教育“一体化的开展 在“二战结束以后的最初十年里, 幼儿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幼儿提供保育, 以满足女性走入就业市场的需要。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 人们开始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民主化浪潮的开展, 人们认识到幼儿教育是每个幼儿应该享有的权利; 二是许多研究成果说明幼儿教育能为幼儿一生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根底, 特别是能提高幼儿以后的学业成就; 三是幼儿教育可以避免或改善家庭问题。由于上述原因, 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政策, 以促进幼儿教育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到 20 世纪 70 年代, 世界幼教界在继续扩

3、大幼教机构的规模和努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同时, 开始思考幼儿教育的开展问题: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局部, 作为根底教育的根底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幼儿教育如何摆脱孤立和封闭的状态, 纳入社会大系统, 既扩展为社会效劳的功能, 又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以促进生存与开展。1972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提出了终身学习和教育社会化的观点, 为幼儿教育的变革与开展指明了方向。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 人们开始关注托幼机构衔接、幼小衔接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等问题, 作为正规教育补充的非正规幼儿教育也迅速开展起来。 20 世纪

4、90 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要求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世界各国越来越倾向于将幼儿教育放在教育开展和社会开展的整体中来规划和思考。这种倾向可称为幼儿教育的“一体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纵和“横两个方面: 在“纵的方面, 幼儿教育被纳入终身教育的整体框架中, 同时向下延伸到 0 岁; 在“横的方面, 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 形成幼儿教育的网络, 共同承当幼儿教育的任务, 促进幼儿教育的开展。这种趋势不仅已成为全球幼教界的共识, 而且已在许多国家开始实践。 二、幼教机构和小学的衔接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强调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

5、社会两个观念, 提出要以终身教育为指导, 向学习化社会进军。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终身学习一词开始取代“终身教育, 这意味着将开展的主动权交给了人本身。从终身学习的观点来看, 作为根底教育“根底的幼儿教育应为每个幼儿奠定一生可持续开展的根底。在终身学习的视野下看幼教机构和小学的衔接问题, 就不能只考虑幼儿能否从幼教机构顺利过渡到小学,还要注意幼儿教育能否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开展,为他们奠定终身学习的根底。 1.幼儿的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是指对幼儿进入小学时应当到达的开展水平的冀望或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开展的水平与状态。近年来, 在入学准备问题上, 东西方幼儿教育界采取了不

6、同的措施。 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被看作是缩小入学准备差距、体现社会公平的有效策略, 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22 年, 美国全国州长协会发表了?入学准备州长指南?入学准备州长任务工作小组最终报告和?国家入学准备指标等文件, 明确了入学准备的有关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 美国各级政府采取了设立早期学习规范和遍及先学前班等措施, 并拟通过“形成综合协调的入学准备系统和策略性方案“改善托幼效劳质量的分层测量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化开展的综合性系统和“入学准备绩效评估指标等措施, 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和美国一样, 英国、德国在入学准备工作上也注重设立早期学习规范。1999 年, 英国公

7、布了?早期学习目标, 对幼儿应到达的学习结果作了明确的规定。2000 年, 英国政府又发布?根底阶段课程指南, 把 35 岁确定为“根底阶段, 提出并描述了根底阶段幼儿在每个领域的“开展阶石( 即每个学习领域的早期学习目标)“、幼儿的实际表现(即不同年龄儿童的开展过程)和“实践工作者的工作(即如何为幼儿设计、建构和提供合适的活动)等。2022 年, 德国政府提出要制定面向所有幼儿的国家教育规范, 并把这种教育规范转化为儿童的学习规范。 美、英、德等国早期学习规范的制定, 意味着以往相对自由的幼儿教育逐渐被纳入以“规范为导向的“大教育的环境和体系。总的来说, 西方国家或地区长期以来都很强调以儿童

8、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重视儿童的自主学习以及想象力和发明性的开展。而今, 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热切期待和重视幼儿教育的呼声中,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的根底教育改革运动的影响下, 在仍然强调儿童身心全面开展的同时,西方国家或地区更关注根本知识的传授和儿童根底能力的开展, 以提高幼儿教育的实效。 和美、英、德等西方国家不同, 东方国家或地区过去一直注重认知训练和开展, 现在那么开始关注儿童情绪和发明性的开展, 主张给儿童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 提倡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组织课程。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在入学准备问题上, 东方国家或地区更强调幼儿在生活、学习、社会性等方

9、面的全方位的准备, 并未设立一定的学习规范。如日本文部省 1998 年公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指出:“考虑到幼儿园教育是为学校教育的生活和学习打根底的阶段, 幼儿园应该通过合适幼儿的生活, 培养幼儿具有发明性的思考能力和主动的生活态度。可见, 日本政府在入学准备上强调的是思考能力和生活态度, 而不是一定的学习规范。中国教育部 1996 年制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22 年公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均提到幼儿园要注意幼小衔接的问题, 但都没有为幼儿设立一定的学习规范。 总之, 东西方幼儿教育都重视幼儿的入学准备问题, 但在如何准备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不仅反映了不同国家社会的需求

10、和教育的整体改革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也反映了近年来世界幼儿教育的融合化和趋中化趋势, 体现了教育改革的钟摆现象。从目前状况来看, 在将来一段时期内, 入学准备仍会是各国幼儿教育的焦点问题, 但在如何准备, 是否设置学习规范等问题上仍会存在不同的观点。 2. “幼小一体化工作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入学准备的问题, 也是教育机构之间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统一体的问题。为此, 许多国家把幼教机构和小学放在一起整体规划, 统筹安顿, 以谋求两者的“一体化。 美、英等国主要采取教育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等措施来加强“幼小一体化。美国从 1985 年开始把 5 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11、 目前正致力于把 4 岁儿童的教育也纳入学校教育的方案。1996 年出台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规范也将幼儿园至高中的科学课程一体化。其中, 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被划入一个阶段来考虑。此外, 近年来,已有近 40 个州制定了早期学习规范, 强调早期学习规范和 K- 3( 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 规范的一体化。法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公布的?教育法实施条例将 211 岁的儿童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由几个年龄层构成。第一阶段称为“前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园的小班和中班; 第二阶段称为“根底学习阶段, 包括幼儿园的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 第三阶段称为“稳固学习阶段, 包括小学的最后三个年级。同样, 英国的

12、幼儿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中的幼儿班以及预备班, 招收 5 岁前的幼儿。其初等教育分为两个层次: 幼儿学校招收 57 岁儿童, 小学招收 711 岁儿童。瑞士通过让 48 岁的儿童( 即幼儿园中、大班幼儿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同在一所学校学习来解决幼小衔接问题。荷兰那么把 47 岁儿童的教育合并为统一体制, 取代幼儿园和小学分立的制度。 多数国家采用教师资格互换、幼教机构和小学合作等措施来加强幼小衔接, 谋求两者的一体化。日本从 1990 年开始在全国小学低年级开设以儿童游戏和儿童自主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综合课程生活课, 以减缓两个教育阶段的坡度。2022 年, 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

13、?幼儿教育振兴方案, 提出了“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资格证通用的主张。2022 年,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正确利益的咨询报告, 再次提出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资格证通用的观点, 并提出“通过在幼教机构和小学互设非常勤教师, 促进彼此的经验交流和人员交流等主张。此外, 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也都采取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培养、资格互换等措施来促进“幼小一体化。 上述措施加强了各国幼教机构和小学的衔接,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幼儿入小学后的适应问题。随着终身学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开展, 幼儿教育作为根底教育奠基阶段的作用将日益显现,通过体制

14、改革、机构调整、教师资格互换和幼小一贯制学校等措施, 加强幼小衔接, 促进两者一体化的趋势也将日益明显。 三、幼教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开展的未来模式, 强调要沟通教育机构与社会的联系:一方面, 利用社会上各种因素来促进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 把教育延伸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构成一个面向社会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更高形态上的大教育体系。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展, 世界各国已逐步形成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各种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并注重机构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的和谐统一, 使幼儿教育成为

15、一项系统的开放项目。 1.幼教机构的效劳意识 在充沛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为幼教机构效劳的同时, 世界各国的幼教机构也开始倡导和实践一种走向社会的、开放的、与社会融合的幼儿教育, 提高为幼儿、家长和社会效劳的意识。 首先, 为 06 岁幼儿提供保教整合的效劳。近年来,“早期儿童保育(Early Childhood Care) 和“早期儿童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这两个具有不同涵义而又相互关联的词语, 开始被“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这一整合性词语所替代。此外, 另一个融合保育(Care)和教育(Education) 的新词“保教(Educare)也开始形成。从实践层面上看, 自 20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 一些国家开始改革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 以促进保教的整合。示例,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幼儿园和保育所别离的状态,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 2022 年发表了?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咨询报告, 提出了设立 “幼保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设想, 这一构想在2022 年付诸实施。又如, 近年来, 英国将幼儿和家庭保教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责任从健康部转移到教育就业部下属的两个单位, 由这两个单位分担责任; 芬兰、挪威和瑞典发展了 16 岁幼儿的混龄教育效劳, 使 16 岁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