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作中的“协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147267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合作中的“协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合作中的“协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合作中的“协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合作中的“协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合作中的“协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合作中的“协商”以幼儿园大 班结构游戏为例作者: 曹立学来源:山西教育(周刊D.幼教)2018年第1期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 发生冲突时自己协商解决。”而结构游戏,作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不仅能在游戏中让幼儿 身心得到发展,而且还能让幼儿在自主的协商交流中增强合作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尤其进入大班以后,幼儿的建构游戏有了 更明确的目的与计划,也喜欢相互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互不干涉或是矛盾不 断的现象,如何通过建构中的协商交流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呢?我们也在实践中结合实 际案例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2、。案例描述与分析在一次参观完小学后,大一班的幼儿准备在建构区搭建“我心目中的小学”。他们通过各 自设计建构图纸、协商选择设计方案、自主分配任务后,终于开始了他们的建构。但在建构过 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会如何解决呢?问题一:长板不够了怎么办?建构中,成成和熙熙负责建构大型的教学楼,多多负责建构图书馆,乐乐建构体育场大门 而乐乐在搭建体育场的时候发现长板积木不够了,于是他就到筐里去翻找。这时搭建教学楼的 成成和熙熙发现他们要盖在顶上的长板也不够了,于是成成说道:“长板不够了怎么办呀?” 一边的多多接话了:“我觉得教学楼应该多一些长板,因为它比较大。大门和操场可以用短板 接起来。”这时乐乐

3、也说:“要不咱们去隔壁班借点吧。”于是三名幼儿兴高采烈地去大二班 借来了一捆长板。分析:在建构过程中,出现第一个问题时,幼儿合作中的“协商”行为体现出:1. 结合生活经验商量长短板的分配,并达成意见一致当两位幼儿出现都需要长板的情况时 多多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学楼应该多一些长板,因为它比较大,大门和操场可 以用短板接起来。”其他三位幼儿都表示了认同,搭建操场的乐乐为此找来了一些短板进行拼 接。2. 寻找合适策略,借助和利用周边资源在长板还是不够的情况下,机灵的乐乐想到了到隔壁班去借积木,充分利用了周边的资源 使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问题二:哎呀,教学楼倒塌了!成成和熙熙在建造教学楼的

4、时候,已经建到第二层了,可是教学楼突然向一侧倾斜下来。 “哎呀,教学楼倒塌了!”熙熙着急地说:“怎么回事?教学楼为什么会倒塌呀?”听到他们 的叫声,乐乐和多多也围了过来,乐乐说:“可能是下面的板太薄了吧?”多多说:“也有可 能是下面的木板没有架牢?”成成点了点头说:“有可能,好吧!我们两个再试试。”于是他 把倒塌的木板收起来,和熙熙一边商量一边进行了重新搭建,这次终于成功了。分析:建构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幼儿合作中的“协商”行为体现出:1. 在同伴出现问题时,一起寻找问题根源 当同伴出现问题时,另外两名幼儿也热心地帮忙,一起参与寻找问题的根源,“可能是下 面的板太薄了吧?”“也有可能是下面的木板

5、没有架牢?”并积极献计献策。2. 虚心听取同伴建议,重新开始建构当同伴为他们提出建议时,成成和熙熙能认真听取,并对自己的建构进行了调整,对于第 一层的建构更加仔细,摆放也更加整齐,终于使建构获得了成功。问题三:“操场上有什么?”在建构操场的过程中,乐乐不停地摆弄着积木,似乎遇到了困难,他不知道操场上有什么? 于是他抬头询问小伙伴:“你们知道操场上都有些什么吗?”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给他各种建 议,“有跑道” “有篮球架”熙熙还说:“我们小学部的操场还有网球场呢。”“对了对 了,我也想起来了,还有升旗台呢!”乐乐开心地说道。于是他开始找寻合适的积木进行建构, 这次建构明显动作迅速多了。乐乐搭好升旗

6、台后,跑到美工区取了一张红纸,并把它贴到了旗 杆上当作红旗。分析:乐乐在建构操场的过程中,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幼儿合作中的“协商”行为体现出:1. 不会建构时,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得到大家的支持乐乐对于操场的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小学的操场上都有些什么,于 是他主动询问其他幼儿,想借助同伴的经验来完成自己的建构任务。他的求助得到了小伙伴们 的支持,大家纷纷献计献策。2. 通过同伴提示唤起原有经验,寻找适宜材料完成任务当同伴们提出各种操场上的器械和场地时,乐乐突然回忆起来,小学还有一个特别醒目的 升旗台。于是他按照同伴给予的建议丰富了体育场的设施,并搭建了一个高高的升旗台,还去 美

7、工区拿来了红纸当作旗子,使建构更加的完美。案例反思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充分放手,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交流合作空间,把解决问题的 权利交给幼儿,那么幼儿的协商交流对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有哪些意义呢?1. 在协商中主动分工合作从确定”搭建小学“的主题后,幼儿开始讨论协商小学里的设施有些什么? (有教学楼、 图书馆、操场、大门等等。) 然后大家合理分配搭建的场地和人员,主动分工、合作搭建。幼 儿之间提问、倾听和采纳建议的过程正是他们相互协商中达成的共识。2. 在协商中一起解决问题案例中,当幼儿遇到矛盾时大家一起协商解决,如材料不够时互相谦让,确定合理使用的 方法;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主动出谋划策,协商解

8、决;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与同 伴一起商量等等,最后才能使得他们的建构主题顺利完成。3. 在协商中稳定合作行为当幼儿间的协商成功后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愉快的体验,产生合作的需要与积极的态度情绪。 案例中当幼儿协商完成“我的小学”计划,协商出现既有一定分工又一起完成共同目标的搭建 行为,协商中解决一个个问题和困难时,他们的内心无比的开心与喜悦,在互相协商中也让幼 儿的合作行为更加的稳定与自觉。总之,幼儿在以结构游戏为载体的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而且,幼儿 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同伴之间的协商合作获取信息, 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让幼儿在自主的协商交流中增强合作意识,感受合作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