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苏教语文六下毕业试卷(练习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147207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苏教语文六下毕业试卷(练习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苏教语文六下毕业试卷(练习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苏教语文六下毕业试卷(练习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苏教语文六下毕业试卷(练习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苏教语文六下毕业试卷(练习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苏教语文六下毕业试卷(练习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考试模拟试题 一、 看拼音写词语。(6分) zhnyng tusngjngt () () () 1c pnshn jinrn ()()() 二、运用查字典知识填空。(4分) 1按部首查字法,“单”字应查部首_,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部。在新华字典中,“单”字大概在字典正文的:_(前面中间后面)。 2请依照列出的字义,为下面词语中的“单”字选恰当的解释。 单:不复杂;独,一;奇数的;记载事物用的纸片;衣服、被褥只有一层的;覆盖用的布;薄弱。 报告单()单数()简单() 单枪匹马()势孤力单() 三、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6分) 1一词多组:躁()()() 2加偏旁组字再组

2、词。 者() 者() 者() 3看拼音写出正确的字。 ci()碗 ci()祥 ci()别 ci()铁 4成语接龙。(可以谐音) 秉烛夜游()()() 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恶劣(lilu)计较(jiojio)缝隙(xx) 要挟(xixi)潜伏(qinqin)曲折(qq) 五、按要求填空。(4分) 1“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诗句出自,作者是_。后两句是_,_。 2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演化成了成语是鹬蚌相争,_,这一成语用来比喻_。 六、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不但而且既然就如果就 1()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2驻守南沙的

3、官兵们()千方百计地节水,()想方设法地储水。 3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绝迹”了,()什么也没留下。 七、用“心”组词后填空(不能重复)。(4分)姑娘看着经过()挑选的海螺都成了一般大小,她()地笑了。能够把海螺卖出去,上学费用也不用愁了,母亲也不用()了。这时,她看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的微笑。 八、阅读短文,完成要求。(30分) (一)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

4、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敏锐嗅觉,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 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工作。 1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_、_、_三个方面。(3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3分) (1)非凡:_

5、(2)大显身手:_ 3结合短文内容,请简要回答蜜蜂为什么具有排雷的本领?(2分) 4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分别采用了_和_的说明方法。(2分) 5第四自然段中的问句在短文中是(疑问设问反问),在正确答案下面“”。(1分) 6请你另举一个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2分) (二)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

6、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抬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7、: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个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定夺”的意思是(2分) 决定取舍;决定夺取;一定夺取。 2为短文中的词语找意思相近的成语。(4分) 两手空空东张西望 不失时机如梦初醒 3在第五自然段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5分) 4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2分) 5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悟出了什么道理?用直线画下来,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个道理的理解。(4分) 二、 九、习作。(40分)题目:难忘的_(可写人、事或活动)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