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47200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x年,x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技厅的悉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省科技厅工作部署,坚持“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加快科技创新大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市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市科技局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首次表彰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被省科技厅表彰为全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市地震局被省地震局首次表彰为全省防震减灾综合工作二等奖,被

2、省地震局表彰为全省地震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第八批、第九批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市科技局被市直机关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办公室评选为最佳满意单位,名列政府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首位,被市委市政府、x军分区表彰为爱国拥军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被市学习委命名表彰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被市政府表彰为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先进单位。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创新环境建设,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隆重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是我市首次最高规格召开的科技奖励大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对202X年认定的国家、省和市级高新技术企

3、业、企业研究院、创新型示范企业、专利示范企业进行授牌,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的单位、个人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市委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对x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根本问题,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两个关键环节,把握“五个更加突出”,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进一步激发了经济主体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加大力度完善制定科技创新政策。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制

4、定的在四省边际最具影响力的人才政策,牵头制定创新型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重点创新团队实施办法、市区科技创新类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市级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及扶持科技类小微企业发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将重大科技项目经费的资助标准上限提高到100万元,加大对主导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导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参与“关于支持x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若干意见”、“工业18条”、“小微企业条”等政策制定。在参与制定“人才新政0条”及其22个配套政策的同时,牵头抓好重点创新团队的实施工作,经过初审、遴选、评审、公示等环节,首次评选出我市12个重点创新团队。认真落实各级推进科

5、技创新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7603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抵扣1514万元,兑现市级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专利示范企业、专利资助、科技进步奖等支持经费73万元,激励了企业自主创新。 强化市县科技联动工作。做好202X年度省对我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坚持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科技进步责任制,完成了对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的22X年度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XX县区、XX县区被表彰为全省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继续把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和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6、,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良好格局。建立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480多人。受理xx年市科技进步奖获奖申报项目72项,经申报项目初审、网上公示和报批环节,评选出40项市科技进步奖;推荐省科技进步奖14项,有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4项。各县(市、区)科技工作亮点纷呈:X县区加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工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30件、1768件,均比上年接近翻两番;衢江区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全年列入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3项;XX县区全力推进省级特种纸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平台建设经费补助0万元;XX县区建立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2名优

7、秀中层干部分别到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省科技厅挂职;XX县区5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历史突破;XX县区修订出台新的关于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业高新的若干意见和XX县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超千万元,比上年翻一番。 二、抓创新平台建设,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第页 深化厅市会商合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与省科技厅举行第三次厅市会商,这是对202X年我市与省科技厅率先建立厅市会商制度的深化。本次会议层次高、内容新、举措实,厅市双方签署了新一轮工作会商协议书,双方确定的共同推进xx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新园区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农

8、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等六大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浙江科润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承担的项科技专项列入厅市会商项目,得到重点支持。 创新举办科工会。今年科工会坚持规模小型化、内容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活动常态化、成果实效化五大原则,推进集中办会与专题对接、请进来与走出去、网下洽谈与网上交易、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着眼长远规划与解决即时难题五个结合,实现科工会办会方式由“大而全”向“小而专”、“集中性”向“常年性”、“重规模”向“重实效”、“全动员”向“小分队”、“被动参与”向“主动对接”五个转变。全面提升网上科工会,完善咨询专家库和科技成果信息库,增加专利技术展示厅、对接洽谈

9、室、工业科技110咨询台、专家及高校院所信息库和交易大厅等服务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科工会”。组织发布有效技术难题20多项,达成合作项目80多项。注重走出去对接,先后组织企业小分队走访大连、长春、沈阳、西安、兰州等地的高校院所,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沈阳自动化所、兰州化物所和西安近代化学所等科研院所进行有效对接,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巨化集团公司与长春应化所就80万元的etf技术开发项目当场签约。同时也请进来对接,邀请到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陈庆云院士及其团队、宁波材料所崔平所长及其团队、兰州化物所夏春谷所长及其团队和浙大杨卫校长等来衢深入对接,走访一批相关企业,双方在共同科研开发领域进行了深

10、入的沟通交流,达成了开展进一步沟通与技术合作的共识。 启动实施氟硅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为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省委省政府开展了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市科技局及时主动与省政府、省科技厅对接沟通,为我市氟硅新材料产业列入省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做好基础性工作,确定巨化集团公司、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浙江歌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中天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浙江海蓝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富士特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为首批综合试点单位,新创建家氟硅新材料企业研究院,省财政一次性给予每家企业研究院500-100万元的建设经费支持,x年仅此一项就获得省财

11、政科技经费500万元,为企业研究院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坚强保障。 继续推进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园区。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高新园区升格工作,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xx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赴北京走访国家科技部,向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副部长曹健林汇报x高新园区创建情况,得到了他们的肯定与支持。市委市政府领导还带领相关部门到宁波、绍兴、温州和江西新余等国家高XX县区考察学习。制定了关于支持x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若干意见。市产业集聚区获省政府同意创建省级氟硅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合力推进创新大平台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x“海创园”、x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大平台建设,

12、成立了领导协调机构,配备专门力量。依托杭州未来科技城建设xx海创园,占地6亩,总投资近5亿元,是我市按全新机制运行的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高地。起草了xx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政策,慧谷工业设计基地建成开园,已注册到位2家企业,大学科技园主园区完成了建设初步规划,科创大楼建设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批。 推进氟硅研究院整合提升。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积极主动介入协调氟硅研究院移交巨化集团工作,参与移交方案拟定,协助做好资产审计,分类指导事业在编人员、劳动合同制员工和临时用工安置,平稳有序按时完成整体移交工作。移交后的氟硅技术研究院继续

13、履行原x氟硅技术研究院、省氟硅新材料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载体的各项公共服务职能,市科技局继续指导氟硅技术研究院业务工作,加快建设省氟硅新材料质量检验中心,并努力创建国家级检测中心。 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我市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上海有机所、长春应化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七家高校院所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浙大、浙工大、杭电、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四家技术转移中心工作。先后组织企业参加重庆高交会、西安科博会、上海工博会、大连国际专利技术交易博览会、深圳高交会、西湖科技博览会、浙工大人才招聘及科技合作洽谈会,了解掌握了一批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和人才信息。抓好浙大、

14、浙工大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10多名研究生暑期来我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深化,组织巨化集团公司和XX省永力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赴韩国釜山参加中韩科技创新成果与产品展;巨化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合作的“高附加值含氟低碳醇生产技术联合开发”项目,总投资202X万元,争取到国家科技部经费支持500万元;浙江永力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引进德国某公司“七轴五联动紧密立式数控车床技术引进与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争取到国家科技部经费支持500万元;浙江金凯门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美国某公司开展“一次成型枫木模压控制技术在模压门生产中的应用与产业”合作,已实现产品批量生产。 网上技术市场成效显著。积极

15、发展企业会员和专家会员,及时发布创新需求和专家信息,为企业和专家有效对接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根据省、市政府对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的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启动筹备工作。活动周期间,我市、县(市、区)科技局以及3多家企事业单位共60余人参加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由市科技局组织的圣安化工、东氟塑料两家企业分别以125万元和1万元成功竞拍到浙工大和浙大两项科技成果,成效位居全省各市首位。组织有效技术难题206项,达成合作项目81项,其中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合同金额达5万元,项目具有技术水平高、合同金额大、产业带动效果好的特点。x联盛方略咨询有限公司被评为优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x深远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被列为第三

16、批省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三、抓创新载体建设,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鼓励符合要求的企业申报科技型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通过复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6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我局将创新型企业培育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全年新增省级创新试点企业2家、示范企业4家,新认定市级创新型企业35家,确定市“两创文化”试点企业8家。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的科技经济联系会议制度和“两创文化”进校园、进企业工作得到毛光烈、郑继伟副省长充分肯定,并作了批示。 积极推进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