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3.2研究摩擦力6教案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144573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3.2研究摩擦力6教案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3.2研究摩擦力6教案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3.2研究摩擦力6教案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3.2研究摩擦力6教案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3.2研究摩擦力6教案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3.2研究摩擦力6教案粤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研究摩擦力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降擦力的概念。4、了解滚动摩擦力和流体阻力。(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

2、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Fn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教学难点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提问学生复习摩擦力概念。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前移动,体会手受到的阻力。建立摩擦力概念。点评:通过实验建立静摩擦力概念。(二)进行新课1、对“静摩擦力”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弹簧秤有读数?得出静摩擦力概念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产生静摩擦力?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重复刚才实验,注意观察

3、弹簧秤读数,发现问题,得出最大静摩擦力概念和静摩擦力范围。(0FFmax学生活动: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木块和弹簧秤,用力水平拉弹簧秤,不要使木块移动,并读数。回答问题:桌面对木块有阻力作用。思考讨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相对运动趋势。重复实验,慢慢拉动木块,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木块刚开始移动时读数最大)。点评:通过实验得到静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再得到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教师活动:给学生出示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各接触面光滑,墙壁对小球有无静摩擦力 (2)如图所示,人用力推木箱,但没有推动。地面对木箱有无摩擦力?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注意学习假设法

4、和二力平衡法在分析静摩擦力时的运用。点评:由实验分析静摩擦力有无,教给学生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方法。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和分析皮带传送问题,总结出静摩擦力的方向。学生活动:将毛刷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向前推(不要移动),观察毛的变化(弯曲)回答老师问题(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观察皮带传送问题,判定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向)总结: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点评:通过实验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2、对“滑动摩擦力”的学习教师活动:让学生重复实验,提问学生:木块移动时弹簧秤有无读数,得到滑动摩擦力概念。提问学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讨论回答。用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

5、的关系(控制实验条件:接触面不变) 一块二块 三块木块与桌面间压力弹簧秤读数得到:FFNF=FN让学生再次实验:讨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关系。(控制实验条件:压力不变)讲解:动摩擦因数,大小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参看课本第62页表。学生活动:重复弹簧拉木块的实验,在木块匀速运动的条件下,观察弹簧秤的读数。讨论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l)用弹簧秤分别拉一个,两个,三个木块(叠放),将每次的读数填在设计的表格中,分析比较: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成正比)(2)分别在桌面,玻璃板和毛巾上用弹簧秤拉动木块。观察记录弹簧秤读数。(接触面粗糙的摩擦力大)(3)在光滑桌面上和粗

6、糙木板上分别拉动同一木块,并读数。点评:通过实验得到滑动摩擦力概念,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得到滑动摩擦力公式。教师活动:让学生完成实验,总结滑动摩擦力方向。学生活动:将毛刷放在桌面上,用力水平拉动,观察毛变弯的方向。总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方向合起来总结。点评:通过实验,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3页例题。学生活动:完成训练。点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在增大摩擦力?那些地方在减小摩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力。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实验:用弹簧秤在桌面上拉木块,记下弹簧秤读数;在

7、木块下放两支铅笔,再用弹簧秤来拉,记下弹簧秤读数比较两种情况下弹簧秤读数的大小。点评:通过实际事例说明摩擦力的利害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4页“流体的阻力”学生活动:阅读“流体的阻力”点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活动:出示课堂练习。学生活动:完成练习。点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总结、点评判断弹力的方向及计算弹力的大小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只有掌握了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确定了弹力的方向,才能为今后的受力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弹力大小的计算在今后也将有许多实际的应用,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利用平衡条件及动力学规律,利用公式F=kx来计算。(四)实例探究关于摩擦

8、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l、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那些是有益的,那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和减小它们?试分析你骑自行车在加速行驶和减速滑行时,前轮和后轮受到路面所给的摩擦力的方向。关于静摩擦力的求解2、如图所示,用50N的作用力F将重1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关于摩擦力的理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存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B因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滚动摩擦力总是小于滑动摩擦力D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关于静摩擦力的求解4、有一长条形木板,其质量为m,全长为L、现以一定的速度使木

9、板在一水平桌面上滑行,已知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问当木板的三分之一滑出桌面时,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课余作业课后完成课本65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附录1摩擦力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知识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

10、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的确定认知目标: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滚动摩擦和流体阻力。过程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3、重点、难点的确定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难点: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讲,在此只做了解。附录二摩擦力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概念,在生活中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有关摩擦力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学生对摩擦力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是不完整的,存在着因思维定势而造成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对静摩擦力方向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可以使学生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从而彻底澄清一些错误认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