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 (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44439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擦力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摩擦力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力教学设计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节教学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老师尽量为学生创造情景,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

2、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教法建议:1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摩

3、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学生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这样就能既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

4、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2知道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2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

5、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实验。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教学器材:教师用:筷子、玻璃杯、米、水、小车、木块、弹簧测力计、自行车、多媒体电脑等。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长木板、毛巾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提问:同学们,究竟

6、是什么力量让小棍提起米杯来呢?你能给这个力取个名字吗?(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1摩擦力的概念做一做:参与实践,做各种摩擦动作,让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存在。学生有的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有的搓手,有的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学生讨论交流:“搓”也就是“摩擦”,由此得出“摩擦力”这一概念。老师演示:用小木块和小汽车分别演示摩擦,问:“这两种摩擦一样吗?你能给它们分别取个合适的名字吗?”(通过观察比较取名,学生知道了动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教学评析: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创设“摩擦生热搓手”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一开始便进入激奋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摩擦力”做铺垫。请学生命名,让学生实践体会,巧妙

7、地实现了由“给出书面知识”到“引发探究活动”的转轨。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生活中你有这方面的经验支持吗?(在分组讨论后收集各组讨论的结果并作记录)甲组:推动粉笔盒比推动讲桌容易,猜想可能与质量有关;乙组:在冰面上行走比在平时的路面上行走困难,猜想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丙组:汽车速度大不容易刹车,猜想可能与速度有关丁组:汽车轮胎做得比较宽,猜想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大小有关戊组:教学评析: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时,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的猜想,即使学生提出来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也要挖掘其合理因素并给以鼓励。做一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教

8、师示范并用媒体播放: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只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小组讨论:研究一个物理量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实验任务单。(每小组只需选一个猜想进行探究)附:实验任务单: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长木板、毛巾等。测摩擦力的原理: 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由学生自行设计,以下为范例仅供参考)不同表面实验次数木块的放置方式木块的运动速度弹簧测力计读数F/N木板表面1一

9、个平放v2一个平放2v3一个侧放v4两个平叠放v木板上铺毛巾5一个平放v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在实验中合作得更好。(如在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值在运动中不易读准,可由一同学负责拉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一同学负责读取示数,一同学负责记录)。学生根据实验任务单动手实验,老师巡视指导。议一议:反馈学生实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选取几组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实物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速度的大小无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

10、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看一看:有趣的摩擦(播放视频1鬼子来了中潘长江所饰鬼子踩在倒了豆子的地面上摔跤的情景。(播放画面2小朋友捉泥鳅,一捉一滑)。(播放画面3搬油桶,“移”重于泰山,“滚”轻于鸿毛)谈一谈: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让学生结合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同学们刚列举的现象、播放的视频及课本中的实例,辨证地认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利与弊,得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摩擦A变滑动为滚动B使接触面分离 :加润滑油 利用电磁场 压缩空气找一

11、找:以自行车为例,哪些地方是增大摩擦?哪些地方是减小摩擦?(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讨论)教学评析:播放有趣的视频再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出示自行车,让学生找所学的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更是将学习气氛推向高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是如何调动!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出色,学习很认真,那么你在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回答,完成自我小结)四、扩展延伸“今天同学们实在是太棒了,个个都是学习的能手!那么,你们还想不想研究什么呢?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很难研究的问题,在座的学习能手们谁敢接受挑战?”出示小纸条:破解黄鳝善于逃走的秘密打桌球时擦的滑石粉和巧克粉分

12、别有什么用?下大雪时,行走在公路上的汽车轮胎为什么要绑上铁链?五、课后反思1新课用筷子提米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播放视频鬼子来了的片段,及出示自行车让学生找所学的相关物理知识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2本节课能很好地体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顺利地完成了探究任务。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处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人性的、和谐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4在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过程实施这两个方面还需多进行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方案往往缺乏逻辑性和严密性,研究的过程更是胡乱操作,从而导致个别研究小组的结果出现明显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