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1440878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卷分析 采用200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试卷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第1题答卷评析 题目:.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题答卷一: 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 1题答卷二: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噪声超标要求赔偿的事情,由于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和涉及面较大,至今未

2、得到妥善解决。该事件充分暴露出城市规划的缺陷,居民生活区与工业区交错并存,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卫生,也使得工业发展重重受阻。同时,城市环保部门也积极研究出有效技术措施,以减轻工业污染。 【评析】 作答之一、之二,这是两份优等答卷。以20分为满分,这两份答卷均应属于一类,可在1720分这一档以内评分。两份答卷都反映了很强的阅读分析能力,抓住了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关键问题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不能适应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这虽然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但造成的矛盾却十分尖锐。给定资料中的基本事件,是噪声污染带来的矛盾,是红星新村居民与印刷总公司之间令法院难以判决的官司。其中还牵扯到环保部门

3、与印刷总公司的纠葛。而根子,则是城市规划与生产发展不适应。如不从这里着手,就只能治标,很难治本。两份答卷能在复杂的矛盾中发现病根所在,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清楚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题干的要求),因此均属优等答卷。 两者的表述方式很不一样,“答卷一”开门见山,上来就对“主要问题”作出概括,接着着重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答卷二”是先概述事实,然后分析该事件所暴露的问题。哪种方式都能较好地反映分析概括的深度。但“答卷一”用“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的提法欠妥当。给定材料中没有“农业”问题,而且“城市工农业”的说法也有些费解。“答卷二”最后一句“同时,城市环保部门也积极研究出

4、有效技术措施”,不知何所指,与材料有点脱节。“答卷二”比“答卷一”稍逊一筹。 综合起来看,“答卷一”可评19分,“答卷二”可评18分。 1题答卷三: 材料中反映出下述问题: (1) 小区建设规划不当,印刷总公司生产车间距居民区太近,造成噪声扰民。 (2)环保部门要求印刷总公司限期整改的决定未被印刷总公司全面执行,有禁不止,噪声依旧。 (3)法院在判决过程中,因考虑其他因素,判决不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噪声污染仍困扰着小区居民。 1题答卷四: 表面为印刷总公司噪声污染与居民健康关系法律纠纷,但同时暴露以下几个问题: (1) 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孰轻孰重,如何兼顾; (2)市政建设布

5、局的合理性问题; (3)机关行政能否有效执行的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阳奉阴违;(4)现行法律关于环保和健康损害赔偿的条文的完善性。 1题答卷五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居民人数增多,而相应地城区内部规模建设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企业、停车场等重污染单位扰民现象比较严重,如不加以合理解决,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案即是一例因印刷嗓声为诱因,致人脑溢血,要求经济赔偿的典型案例。城市的规划,管理问题应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解决。 【评析】 答卷三、四、五均属于二类,可在1316分这一档以内评分。这三份答卷都不是就事论事,都能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出比较清楚的分析,阅读分析能

6、力都比较好,但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明显问题。 “答卷三”的第一条分析,指出“规划不当”,但接着就说到其他方面去了。把环保部门“有禁不止”、法院判决受到干扰与“规划不当”并列起来,说明其在分析问题时有点主次不分;而且三点分析都归结到“噪声”难以解决上,说明其分析问题还欠缺深度。归结到“噪声”上并没有错,但这不是本质。这反映了应试者对复杂事物的抽象概括能力不足。不过总体来看,每一条分析也还是清楚的、言之成理的。 “答卷四”的四条分析都站得住,说明其抽象分析能力是不错的。但四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还没有把握准。其实第一条的“如何兼顾”和第二条的“建设布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三条谈的确属给定资料中的

7、问题,是国有企业和地方行政的关系问题,但分析不够到位。第四条立法问题,与第三条可能相互联系,但很难在有限的文字里说清楚。而本题的要求,是在150字内概括“主要问题”。该应试者如能在给定材料中抓住主要矛盾,完全有可能分析得更好些,表达也会更清楚些。 “答卷五”在抓“主要问题”上,反映了应试者较强的分析能力,但表达上有“硬伤”。“城区内部规模建设”,“规模”、“规划”一字之差,完全是两个意思;“本案即是一例因印刷嗓音声的典型案例”,造句能力较差,“嗓”字也错得离奇。不过从本题的要求来看,答卷之五”应优于前两者。 综合起来看,“答卷五”可评16分,“答卷四”可评15分,“答卷三”可评14分。 1题答

8、卷六 某省某市居民H因脑溢血后遗症致一级伤残,超标噪声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H因此向市环保局状告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住宅附近的印刷总公司。印刷总公司不服环保局要其经济赔偿的决定,诉诸区法院。区法院的判决有利于印刷总公司,H又上诉市中级法院。市法院感到不好处理保护居民切身利益和支持国企改革、促进市政建设等方面之间的矛盾。 1题答卷七: 该给定资料通过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由此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这一具体事例,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一)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在保护企业、促进企业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和保护公民正常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9、 1题答卷八 (1) 不能一味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其他因素和环保。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经济的发展,依靠社会整体的发展,综合因素不能偏废。 (2) 居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反映出执法的不严。 (3)建厂时应作好整体规划,顾全长期因素,不能单纯追求眼前利益。 (4)类似诉讼增多,法院尚未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法,也反映了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应提高执法效率。 1题答卷九: 印刷总厂的噪声作为诱因之一,导致1998年10月17日与印刷总厂仅一墙之隔的小区居民H突发脑溢血。因印刷总厂与H夫妇均对环保局所作处理决定不满,先后向区法院起诉。由于没能处理好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0、,很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对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损害。上述事件即为一例。 【评析】 答卷六、七、八、九,这四份答卷均属于三类,可在812分这一档以内评分。 这四份答卷分析能力比较一般。四名应试者都能对给定资料有所分析,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有所理解,但都不能在较广阔的范围和较高的层面上驾驭资料,因而对“主要问题”是什么都若明若暗。 “答卷六”主要是概述事实,不是概括主要问题。概述到最后,说到法院不好办了,不好办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才接触到一点主要问题。这说明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分析概括相当吃力。 “答卷七”能比较快地进入对问题的概括,但思路不够开阔,局限在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这一对

11、矛盾上,不能进一步上升到另一层面去思考。 “答卷八”在对问题的概括时,主要是被给定资料的顺序“牵”着走,大体是一部分资料概括一个问题,而不能在驾驭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概括。 “答卷九”兼有“六”与“七”的弱点,但表达比较清爽。 综合起来看,类似这样的答卷所占比例最大,因此所反映的问题也最值得引起重视。属于这一水平上的答卷,基本上可评“10分”左右。多一点或少一点,是阅卷人的主观好恶问题。 1题答卷十: (1)某省某市印刷总公司的生产噪声引起的环境污染对该地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此事件反映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

12、日益被关注。 (2)社会的广泛关注及社会各方压力使得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一案能否得到司法公正裁决成为给定资料反映出的另一重要问题。 1题答卷十一: H以不顾生产过程中噪声严重超标,继续进行生产,导致其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但留下后遗症的事实状告印刷总公司。但公司以诱发脑溢血的原因众多,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噪声与H的病有直接的原因为由不服环保局作出的赔偿决定诉诸该区法院,区法院撤消了环保局的决定,H不服,上诉市法院。市法院由于诸多方面复杂原因至今没有开庭审理。 1题答卷十二 第一, 工业区与居民区相邻过近容易引发问题,所以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布局。 第二,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居民的躲避态度说明法律

13、不健全,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第三, 行政机关处理事务的效率低,不能保证最后的执行力。 第四,司法机关办案不从法律角度出发,而是情大于法,理大于法,违反司法程序。第五,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的力度不够。 1题答卷十三: 印刷总公司的噪声严重影响周边居民,虽有改善但亦无明显效果;并诱发红星新村5号楼H脑溢血,且致一级伤残;经环保局复议,双方均诉诸法院,一审后H上诉,致法院面临二律背反保护公民权益还是服从国企利益,并且哪一方胜诉都会导致难题出现,故中院尚未开庭审理。 【评析】 答卷十、十一、十二、十三,这四份答卷均属于四类,可在47分这一档以内评分。 这四份答卷分析能力都比较差。除“答卷十”尚属有所分

14、析外,其他三份都与恰当分析差距过大。 “答卷十”原本可以达到三类水平,但第二条分析实在莫名其妙,完全离开本题要求,似乎是在那里硬凑字数。“十一”与“十三”基本是就事论事,反映了一定的概述能力,但分析概括能力差。“十二”虽然不是就事论事,但只第一条可取,余下三条,或表述不清,或无中生有。“效率”问题、“情大于法”以及监督力度之类的分析,都缺少根据,是些相当牵强的套话。 因此,“十”或可评7分,其他都很难超过5分。 第2题解析 题目: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 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答卷一 关于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

15、印刷厂一案,根据调查研究现提出解决方案如下 1.目前,以企业自身出资为主、政府拨款为辅建立印刷厂的噪声处理设施,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坚决杜绝夜间作业,如有违反处以500010000元的罚款。 2.基本维持市环保局的处理决定:印刷厂对H脑溢血病发负有部分责任,虽然印刷厂已有所整改,但已造成H病发致残,应赔偿经济损失10000元。 3.设立居民可以直接反映噪声污染情况的热线电话,由市人大、市环保局联合组成监察小组,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环保问题。 4.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效区建立一座高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的新印刷厂,将市区内的印刷厂搬出。建议省政府制定禁止在市区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的规定。 5.市环保局组织“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学习班,对各大企业领导进行轮训。 【评析】 这是一份几近满分的“方案”。 现实问题:有历史根源。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是造成扰民的主要原因。考生抓住了主要问题,在“方案”中突出了政府行为,有利于化解矛盾。对“印刷厂”应负的责任,陈述明确,尺度准确;对“法院”断案,暂不涉及,简化枝蔓,十分明智。 五条意见,由近及远,步步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