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1380570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4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D楼调研报告摘要:本论文通过现场踏勘实测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D楼的平面 功能布局,立面造型,材料选取,节点设计,结构特点等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同时着重关注 了 D楼的外围护结构的特点与在生态改造上的举措,尤其是对于活动式金属遮阳板技术的研 究,最终对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关键词:改造生态节能技术 构造金属遮阳板 维护结构正文: 建筑简介城规D楼总建筑面积为6440川,东西向总长80.6m,南北向总长15mD楼始建于1978 年,原为同济大学能源楼,由于建造年代较早了,建筑材料与原有功能布局无法满足教学需 求。在2010年,以学院张建龙老

2、师和谢振宇老师为主进行了生态节能改造,并由戚广平老 师等进行了内部空间设计(主要设计了一、二层的室内设计)。此教学楼改造设计是老建筑 再利用、再思考及再建造的一次实践,设计尊重原有建筑,以环境策略重新组织建筑的内部 空间和外部空间,已成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学的重要空间,也是学院教学街区中最活跃 的要素。现在D楼原来能源楼 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处理建筑D楼以全新的空间组织与形态与A、B、C楼共 同组群形成了整体学院的教学街区,从而优化了城规学 院的资源配置。建筑北面新搭建了室外钢平台,以及钢结构楼梯,将建筑与环境(C楼的下沉式广场)取得关系,属于一处很精彩的设计,丰富了建筑城规学院 内院广场的立体

3、空间,与C楼的下沉广场相得益彰,在鸡蛋爆破实验以及建造节等大型活动 中成为重要的场所。D楼一层西北角的主入口特意处理成了弧形玻璃墙面,正好与B楼的弧 形入口相呼应。如果入口能拔高到两层高度,且入口大厅处理成两层通高的设计,也许效果 会更好。D楼与外国语学院中间的过渡通过一片松林来分割,同时这片绿色松林也成为两个建筑 的室外景致。钢平台、钢楼梯D楼与C楼的关系处理建筑功能与平面布局由于原为能源楼,而改造后要作为教学 用房,两个建筑属性完全不一致,所以原有 平面布局无法满足要求,在平面布局上进行 了全新的设计。改造后的D楼以环境策略重 新排布与组织了建筑的室内室外空间,现已 成为学院基础教学、基础

4、实验的重要空间。一层局部架空,为城规学院教学创新基 地、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基地、艺术教学创新 基地,配置了保安室;二层为数字化规划与设计实验室、会议 室;三层、四层为低年级学生专业教室,每 层专业教室10个,专业小教室4个(是每一 个Cauper大一大二时期的专教);五层主要用于研究生对外交流及双学位 联合培养工作的开展,121人报告厅3个,专 业教室2个,小专业教室2个(作为大三大 四室内班级以及实验班的教室)。 结构形式、立面造型与材料活动金属遮阳系统D楼在改造之前为5层框 架剪力墙结构、预制梁与现浇 混凝土柱整体装配式结构。结 构抗震鉴定表明,结构基本完 好。所以D楼的改造在最大限 度地保

5、留原建筑主体结构与 维护结构的基础上,重新组织 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同时 通过以结构、空间、表皮进行 分置处理设计,尤其是创新的 建筑生态表皮设计手法,使建 筑焕然一新。建筑的南北立面造型保持一致,都是在原有建筑的粉刷墙上附加图上一些保护涂层,再 以银灰色穿孔金属板覆盖成为外立面。而东西立面保留了原有立面墙体,涂上了新型保护层 涂料,窗洞开口比例都不变,只是将原有的单层玻璃钢窗换成了双层中空玻璃窗,同时西立 面有LED显示屏,造型上简洁利索。立面造型上,表皮的构造材质采用的银色穿孔金属板,并通过特殊的构造系统,将金属 板实现可以移动、转动,以便调节遮阳的效果。外侧做表皮化处理,安装折叠式金属

6、活动外 墙板,手控开启,所以立面产生了丰富变化。 建筑外围护结构处理特点墙体:D楼的外墙系统改造绝对是这个建筑的一大亮点。外墙系统的改造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保留原有建筑 立面形式、细部和窗洞的基础上,在墙体外加设一层25mm厚xps 挤塑聚苯外墙保温板,并选用断热铝合金窗框。6+12A+6ImwE 双层中空玻璃替代了原来的普通钢窗,基本达到外墙保温隔热的 要求;第二层次是在外墙上假设一道多功能的可开闭的金属板(外遮阳),即称为D楼实现生态化节能改造的重要措施,又实现了形式的多样性和时代感。 对D楼外墙系统的生态节能处理,院长吴长福教授有个形象的比喻“保暖内衣+清凉纱 衫”。保暖内衣指的是

7、聚苯板的外保温系统;清凉纱衫,就是冲孔的金属活动外墙板。两者 协同作用,一起应对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板外立面装饰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墙体材料,它是以各种 金属板为原料,通过冲孔机械将板材局部呈规律性地打出各种孔洞,形成特殊的质感肌理。 穿孔金属板具有透光不透视、可以通风等特点,在国内应用最多的是穿孔铝板。通过对特殊 构造的处理,将墙面设计为双系统墙面,就能有效的调节建筑物的遮阳系统,提高建筑的热 工性能。(穿孔金属板及金属遮阳板在现代建筑的广泛运用)所以D楼的双重立面是对于新技术的很好运用,都说遮阳板是最好的节能之道,能通过 带走太阳直接辐射热大大节省能源。然而其中并不是

8、说没有弊端,我将在后面的个人评价中 讲述。门窗:D楼的玻璃都是用了 6+12A+6ImwE双层中空玻璃替代原来的普通钢窗,并且采取了断 桥铝合金门窗框。钢窗存在不密封、易生锈的问题。断桥铝合金门窗通过在门窗框内设置高 强度的高分子材料间隔条,铝合金型材阻隔铝的热传导,使得保温性能大大提高。楼地板:建筑的主体结构保留,梁柱形式也基本未变。但是局部位置如框架梁与框架柱之间在节 点表面粘贴碳纤维布作为加固措施,加强了节点的连接作用,同时也是一种节能设计。一层局部架空空间,在西北面架空的楼板是结合原 有的墙体楼板,一起敷设了 xps保温材料在下表面与外 立面。在楼板地面铺设了保温材料,同时也应该采用了

9、 强度较高的保温砂浆抹灰。一楼是常年开放的,常作为小型展览,包括学生作 业展板、陶艺作品展示,模型展示等。由于夏热冬冷地 区,底层地面容易发生结露现象。所以底层地面比室外 地坪面高出约45厘米,同时选用的面层材料是导热系 数较小的材料,也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而不是质地坚硬 的地面砖或石材做面层。D楼的设计在楼地板的热工节 能的考虑上相对来说做的很不错。折束料fi ( XPS . 円无化知才球珠料楓厦合硅矗曲祝个人评价:路易斯康曾说过:“如果你忠实于材料,并知道它究竟怎么样,你所创造的东西就会是 美的,千万别把材料用到次要的用途上,不然它就会让别人来忠实地使用它。”建筑师在D楼的外立面上对于材料的

10、可能性的探索也正体现了这句话。然而,建筑设计 就是矛盾不断寻求统一的过程,设计就是一项平衡的事业。当建筑师希望通过南北外立面遮 阳系统既达到统一又能充分节能,这中间的矛盾凸显了。从大一已进入这个专业,就一直听老师们说一一D楼 北面的遮阳系统太不节能生态了,是为了统一而统一。北 立面的遮阳系统完全不符合节能绿色,而且北立面的遮阳 板的存在,使得靠北面的专教在取景上并不那么有利。南立面电梯处也有金属遮阳板,但是是固定板。仔细 研究发现,固定板用于楼梯、设备平台、电梯外墙、女儿 墙等无需开启处,这样的处理能充分体现该技术的特点一 吸收太阳能辐射热,降低空调负荷,节能效果在这一出 还是很明显的。对于穿

11、孔金属板遮阳系统,我有一个由亲身体会带来 的结论:遮阳也应该充分考虑内部空间的性质用途。一项好的节能建筑设计应该是冬暖夏凉,通风良 好,光线充足,智能控制。在热工设计要求上来 看,上海是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 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纹理不是真实的金属板 而是窗上的影子,让人晕眩第三年继续以D楼为专教,由于专教一直位于南面,位 置也一直靠窗。每到阳光明媚之时,我却看着绘图板上的让 人晕眩的穿孔金属纹理投影,就会对这个设计产生厌恶之感。 虽然在设计文本里,我看到了“金属活动外墙板系统还有助 于缓解室内自然采光中的眩光问题”但是从来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同时,由于金属板的

12、控制权不在我们学生手 上,当它常年全闭合时,又会觉得这个遮阳板其实对于通风 有阻碍作用。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在三四层没有空调的情况下,专教 成为了火炉。“在夏季,该系统全部关闭,太阳辐射热大部分 在金属活动外墙板表面被反射或吸收,只有少部分通过板面孔洞到达建筑表面。”如是的说 明,尤其是“该系统全部关闭”,让我觉得太片面。如果系统关闭,尽管热辐射少了,但是 由于完全密封不通风,这样的设计就成为了一个矛盾点。所以,本为设计亮点的节能遮阳板在很多方面存在值得商榷之处。遮阳板节能设计是一种新技术 的尝试,总体上来说是生态环保节 能性较高的设计,但是要说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 由于节能生

13、态上的矛盾处理并未平 衡到最合理的状态,所以D楼并不 是一个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本次调研作业选了 D楼,是因 为我在这里将渡过我大学四年或者 五年甚至更长的岁月。不像其他专业的同学在高年级组搬到了B楼,作为室内设计班的我们,还是无情被落在了基础教学楼一 D楼。我想就选择D楼这个将会成为我对于同济大学最难忘的建筑。这次调研作业,当开始调研时我才发现D楼既熟悉又陌生,而在调研结束后对于熟悉的D楼又多了一份更深的感情。D楼的构造也许真的正如我刚才所说的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但总体上来说,是个新颖的设计。正是我们不断探索推敲,不断去提高自己的认识,才会在 未来的设计道路上站的越来越稳走的越来越远。这种真实的体验是根植于人的骨髓与脑海的, 而不仅仅是一个构造作业,明白了一些构造技术这么简单。真实的体验的价值在于此!参考文献: 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ABCD楼看中国建筑材料的变迁邵磊,崔洁 高校教学楼建筑节能与更新改造一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楼、D楼案例分 析肖中君 材料技术在设计中的运用(德)Nicola Stattmann,张雅颖,芳瑜,颜少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基础教学楼改造设计张建龙,谢振宇 也谈同济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群崔爽 时间与空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空间60年支文军,王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