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1380301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感受爬山虎的美。 (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中感受自认界的美,以及怎样去用心感受生活,怎样用笔去描绘生活,培养学生观察时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并体会怎样用形象生动

2、的语言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爬山虎的挂图: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2.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像葡萄或者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二、检查预习。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相机正音。2.认读课文。重点指导:茎,读jng,不读jng。蛟,读jio,不读jio触,读ch,不读ch。3.说说课文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内容。(生长的地方,叶子,脚)4.你读懂了

3、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三、细读感悟。1.出示挂图,学生认识爬山虎2.体会爬山虎的普通。(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从“满是”、“也有”、“一大片”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关键词。3.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1)自读自悟第二自然段。 如此普通而又随处可见的爬山虎,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那么就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吧!(2)交流爬山虎叶子的美。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

4、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美:颜色有“嫩红”变成“嫩绿”。长大了的叶子美:绿的那么新鲜。a.“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一点缝隙。” b.“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读了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朗读课文,读出美感。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四、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提纲: 叶子美: 刚

5、长出:嫩红 嫩绿 长大了:绿的新鲜一顺朝下漾 爬山虎的叶子这么美,那么叶子和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关系呢?大家想知道吗,下来大家仔细研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爬山虎的脚好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小练笔:文中的叶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普通、常见 叶子美:刚长出来:嫩红变成嫩绿 长大了:绿的新鲜 一顺朝下 漾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的一篇名作。课前我设计了以读代讲,以说代讲为主的教学自控方式,想达到的预期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对爬山虎的叶子的认识进入认识爬山虎,引入到爬山虎的脚,

6、进而使学生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及爬山虎脚的样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媒体教学非常感兴趣,从一开始便深深地投入其中。学生思维比较踊跃,举手发言比较积极。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充分运用教材,提出了课前设计的环节: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完成问题,明确爬山虎的叶子的美,从学生举手的情况表明,和朗读情况来看,全班学生都能够独处爬山虎叶子美的感情。教学在顺利进行。“谁能上台指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吗?”我的问题紧接着提了出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在学生看来,这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之后,我就请了三位同学上台指说。真没想到,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

7、题,却在学生的联系中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同学说的还可以,但指图不明确;第二个上来支支吾吾,指图介绍时分不清茎和柄。第三位同学非常完整地、较好地向大家指图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此时,我才意识到深入文本,高于学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虽然整堂课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对个别内容的不完全理解,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过高估计。试想,如果教学中没有安排这个环节,我会以为所有学生对爬山虎是什么样的都已经完全掌握了,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时间了,而结果却恰恰相反。通过这个环节,也使我反思了学生“指图介绍爬山虎的脚”一题比较生疏的原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到位。学生对植物的一些知识了解得较少。如:什么是植物的茎?植物的叶柄长在什么位置?个别学生根本就不清楚。对于这一点,课前我没有了解清楚,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估计过高。因为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较常见,我以为学生对爬山虎比较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没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多揣摩,而通过实践证明,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根基所在,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