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137909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单元备课第 七单元:教材内容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辩论、宣布、清澈、一丝不苟”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3、学习课文观察、描写人物的方法。4、学习文中人物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5. 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6.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教材内容分析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

2、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从中受到启示,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建议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

3、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课题(教学内容)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时安排共需要2课时此为第 1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5.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6.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一、谈话:两个铁球同

4、时着地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伽利略,一个是亚里士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教师补充)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检查在预习中解读生字词的情况。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句,再讨论概括自然段段意。五、总结: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四、给课文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落大意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继续交流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继续朗读课文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探讨和反思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课题(教学内容)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

5、时安排共需要2 课时此为第 2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4.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一、谈话

6、导入,埋下伏笔。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1.这句话是谁说的?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2.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过渡:谁对谁错呢?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一)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c读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二)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7、。1提问: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2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他为什么这样做?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3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出示比萨斜塔的照片。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集体读,个别读。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

8、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a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b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提问: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

9、复、许多次)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我们应该学习伽利略的哪些精神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做配套练习册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亚里士多德试验一慢一快自己试验公开试验速度与重量有关打破迷信献身科学教学探讨和反思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课题(教学内容)26全神贯注课时安排共需要1 课时此为第 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2

10、、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3、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2)谈谈读后的收获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三、全班交流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11、。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自读提示: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

12、意思: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六、总结全文七、布置作业:(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

13、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板书设计26* 全神贯注罗丹叽里咕噜把你忘了(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踩(动作)不停地挥动眼睛闪光世界消失(神态)教学探讨和反思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了“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到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了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课题(教学内容)27.鱼游到了纸上课时安排共需要3 课时此为第 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