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学习心得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37774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学习心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学习心得 软基处理方法很多,具体处理方法大家都知道就不介绍了,仅说一下岩土勘察报告出来应怎么看,软土怎么判断,好如何进行下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后如何来鉴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效果,目前不完全的统计大体有两类办法: 、以地基承载力为标准,或辅以触探。常用于建筑地基。 2、以计算的工后沉降为标准。常用于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方面的工程中。市政道路下处理时也参看第1条。 计算的工后沉降不超过规范许可值,这仅仅是计算结果而已。其可靠性极差。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都在做“工后长期观察”,以求积累经验,供日后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于是,在填筑路基(或道基)前,

2、在铺筑路面(或道面)前,在高速公路或市政道路交付使用验收之时,软土地基处理结果完善了没有。究竟可靠不可靠。对这个问题不能做出答复。 我不赞成软土地基处理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过分沉湎于各种沉降计算,因为计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太让人们质疑了。计算结果只能起到比较参考作用,不可能成为设计结果的依据。我认为,要认真阅读软土地基六个方面的资料,全面分析所在地段的软土特征。这六个方面是: 、各土层土壤成因; 2、各土层土壤类别; 3、各土层土壤所处状态; 4、各土层土壤四大物理指标,(压实系数),(干容重),(含水量),0(天然孔隙比); 5、规范所指软土和习惯所称软粘土所处层位与层厚; 6、钻探孔位地基承受不

3、同荷载(路基、路面,折算成土柱高度)条件下的主固结沉降计算值,以及各钻探孔位承受不同填土荷载条件下的主固结沉降计算值的图示。 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可以形成清晰的概念。沿路线方向分布的软土地基,其弱软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主固结沉降反映出来);同一地层断面中软土仅仅只分布在若干层位中,或厚或薄,或深或浅;同一地层断面中软土层的弱软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通过k、e反映出来),其中最直观的,也是最本质的参数应为(或)和。通过这样的阅读使我们真正抓住处理重点所在,避免以笼统概念来“加封”软土地基,进而避免以笼统的规范来对待它。 那么,软土地层的(或k)和应该限定或处理到什么程度,什么限值为宜呢。原则上讲应该处理

4、到脱离软土、软粘土范畴为宜。脱离软粘土范畴的具体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来了解路基施工规范:规范规定填方路段路床顶面以下大于.5m深度的路基压实度应该大于或等于0.0。路床顶面以下大于1.5m的填方路段,大体上相当于路基填土高度大于2.m左右。那么,对于填方下面的天然地基,要求它具有0.5的压实系数是必要和恰当的。过去也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若以mx(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的最大干容重)等于1.0g/cm3,土颗粒比重270计,当k=05时,土壤的孔隙率等于3.3%,孔隙比等于0.6,饱和含水量等于28.%(土壤中的孔隙全由水份充满)。这是软粘土的界定含水量标准。当地基表层含水量大于%30%时,筑路机械几

5、乎无法直接在地基表面上作业。 于是,经处理过的软土地基各地层应具有的标准是。k.5,与其对应的1.3g/,283%。具备这一标准的地基土已经不再是软粘土,更不是软土了。 那么,达到上述标准的地层深度应该是多少呢。公路方面的相关规范从未提及到对地基的要求。建筑方面有持力层厚度为5m的说法(浅基础的持力层)。公路方面众多技术人员议论中的持力层厚度(针对填方高度m以内)为56。关于持力层厚度问题暂时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因为过去不曾重视过这方面的事情。但公路方面众多技术人员有一不成文的共识:软土地基处理重在上层。 有了初步的标准就可以有相应的鉴定办法。对经软土地基强夯法处理过的地基进行钻探取样,分层测定和值。同处理前的地层、值对照,变化了否。达到要求了否。取样检查深度暂时可取10m以内,以期积累经验。鉴定深度可暂定为5。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