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375269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思考题解答(一)流体静力学实验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答:测压管水头指 Z p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 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从表 1.1 的实测数据或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 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2、0.6cm 0 ,相应当 p B 0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的真空区域。答:以当 p0 0时,第 2次 B点量测数据(表 1.1 )为例,此时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 3 三部分:(1)过测压管 2 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 相对测压管 2 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

2、,故该平面以上由 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 4 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 5 中,自水面向下深度为PAH0 的一段水注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 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 4 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均为3、 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 答: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 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 hw和 ho,由式 whwo ho ,从而求得 o。5 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4、 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答: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

3、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 高度由下式计算t 20 C )的水,7.28 dyn / mm 或式中, 为表面张力系数; 为液体的容重; d 为测压管的内径; h 为毛细升高。常温0.073N / m,0.98dyn/mm3 。水与玻1.0。于是有璃的浸润角 很小,可认为 cos、d单位均为 mm29.7 hd一般说来,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 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 洁时, 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 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 浸润角 较大,其 h较 普通玻璃管小。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

4、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相互抵消了。5、 过 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 1、2、5 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答: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 只有全部具备下列(1)(2)(3)(4)(5)1、 2 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5 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 重力液体; 静止; 连通;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 同一水平面而管 5 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 4),因此,相对管 5 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 等压面。6、用图 1.1 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实验吗? 答:关闭各通气阀,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进入水箱。

5、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 的液面始终与 C 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定流动。这是由于液位的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 度的减小处于平衡状态。医学上的点滴注射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医学上称之为马利奥 特容器的变液位下恒定流。H,实验时, 若以 p0 0H)与视在压强 H 的相时的水箱液面作为测量基准,试分析加气增压后,实际压强( 对误差值。本仪器测压管内径为 0.8cm, 箱体内径为 20cm。 答:加压后,水箱液面比基准面下降了 ,而同时测压管 1、2 的液面各比基准面升高 由水量平衡原理有本实验仪 d 0.8cm , D 20cm于

6、是相对误差 有HHH因而可略去不计。H,2则H0.0032 0.00320.00322 4 d2H7时,便可使4故H对单根测压管的容器若有H 0.003210或对两根测压管的容器 D0.01。(二)伯诺里方程实验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测压管水头线 (P-P) 沿程可升可降, 线坡 JP 可正可负。 而总水头线 (E-E) 沿程只降不升, 线坡 JP 恒为正,即 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 互转换。如图所示,测点 5 至测点 7,管渐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 JP0。,测点 7 至测点 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

7、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P0,故 E2恒小于 E1,(E-E)7、该仪器在加气增压后, 水箱液面将下降 而测压管液面将升线不可能回升。 ( E-E)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 J 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 如图上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2、 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 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H p ZE Q 2 ,任一断面起始的总水头 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 A 为定值时, Q 2gA22增大, v 就增大,则 Z p 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 2g水断面上的总水头

8、 E相应减小,故 Z p 的减小更加显著。面有 HZ2g22 v2 v12g2 v22g2 2 2 2A2 Q A12g2)测压管水头线( 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Q2 A222g值,故 Q增大, H 亦增大, P P3、 测点 2、 3和测点 10、11 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式中 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 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线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测点高差0.7cm, H P Z p均为 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 0.1mm),表明均匀流各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10、

9、11 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 测压管水头差为 7.3cm ,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 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 ,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 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总 水头线时,测点 10、11 应舍弃。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 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 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7)处真空的形成: (1)减小流量,(2)增大喉管4)改变水箱中的液位高度。3)更具有工程实际意义。例如可在水箱出口接一下下述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测点管径,(3)降低相

10、关管线的安装高程,4)其增压效果是有条件的,现分0-0 ,比位能降至零,比压能 p显然( 1)(2)( 3)都有利于阻止喉管真空的出现,尤其( 因为若管系落差不变,单单降低管线位置往往就可以避免真空。垂 90 度的弯管,后接水平段,将喉管高程将至基准高程 得以增大( Z),从而可能避免点 7 处的真空。至于措施( 析如下:当作用水头增大 h时,测点 7断面上 Z p 值可用能量方程求得。取基准面及计算断面 1、2、3 如图所示, 计算点选在管轴线上 (以下水拄单位均为 cm)。于是由断面 1、2 的能量方程w1 22 v2 h 2g取 2 3 1 )有v32l1.2d2esZ22g1)1-2

11、总水头损失系数,式中又由连续方程有故式( 1)可变为c1.2由此得代入式( 2)有Z1c1.3若1则递减。文丘里实验为递减情况,可供空化管设计参考。2 v32 v3hw1 2d2此处 c1.2 是管段因 hw1 2 可表示成Z 2 p22 v3 2gd3d222g分别为进口和渐缩局部损失系数。式中 v32 2g可由断面 1、3 能量方程求得,即c1.3 是管道阻力的总损失系数。2g Z1 ZZ2 p2 随 h 递增还是递减,可由33 2g2g以判别。因3)5),则断面 2 上的 Z随 h 同步递增。反之,因本实验仪 d3 d2 1.37 1, Z1 50 , Z310 ,而当 h 0时,实验的

12、Z 2 p2,v22 2g 33.19 , v32 2g 9.42 ,将各值代入式( 2)、(3),可得该管道阻力系数分别为再将其代入式( 5)得Z2 p21 1.374 1.15 0.267h 1 1 5.37 0.267表明本实验管道喉管的测压管水头随水箱水位同步升高。但因 Zh 接近于零,故水箱水位的升高对提高喉管的压强(减小负压)效果不明显。变水头实验可证明结 论正确。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测压管有 1、6、 8、12、 14、16 和 18 管,称总压管。总压管液面的5、连线即为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其中包含点流速

13、水头。而实际测绘的总水头是以实 测的 Z p 值加断面平均流速水头 v2 2g 绘制的。据经验资料,对于园管紊流,只有 在离管壁约 0.12d 的位置,其点流速方能代表该断面的平均流速。由于本实验毕托管的探 头通常布设在管轴附近,其点流速水头大于断面平均流速水头,所以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 总水头线,一般比实际测绘的总水头线偏高。因此,本实验由 1、6、8、12、14、16和 18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一般仅供定性分析与 讨论,只有按实验原理与方法测绘的总水头线才更准确。(五)雷诺实验1、流态判据为何采用无量纲参数,而不采用临界流速?雷诺在 1883 年以前的实验中,发现园管流动存在着两种流态层流和紊

14、流,并且存在着园管的直径 d 有关,既1)因此从广义上看, v 不能作为流态转变的判据。为了判别流态,雷诺对不同管径、不同粘性液体作了大量的实验,得出了无量纲参数为管流流态的判据。他不但深刻揭示了流态转变的规律。而且还为后人用无量纲 化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树立了典范。用无量纲分析的雷列法可得出与雷诺数结果相同的无 量纲数。可以认为式( 1)的函数关系能用指数的乘积来表示。即2)v K a1d a2其中 K 为某一无量纲系数。式( 2)的量纲关系为T从量纲和谐原理,得L : 2a1 a2 1T : a联立求解得a1 1 , a2将上述结果,代入式( 2),得vKd或K v d雷诺实验完成了 K 值的测定,以及是否为常数的验证。结果得到K=2320 。于是,无量纲数vd / 便成了适合于任何管径,任何牛顿流体的流态转变的判据。由于雷诺的贡献, 定名为雷诺数。随着量纲分析理论的完善,利用量纲分析得出无量纲参数,研究多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成 了现今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2、为何认为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而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层流和紊流的判据?实测下临界雷诺数为多少?根据实验测定,上临界雷诺数实测值在3000 5000 范围内,与操作快慢,水箱的紊动度,外界干扰等密切相关。有关学者做了大量试验,有的得12000,有的得 20000,有的甚至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