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黄宾虹的书画鉴定观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1371753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如黄宾虹的书画鉴定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林如黄宾虹的书画鉴定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林如黄宾虹的书画鉴定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林如黄宾虹的书画鉴定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如黄宾虹的书画鉴定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如黄宾虹的书画鉴定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如 黄宾虹溪桥山居图黄宾虹的书画鉴定观黄宾虹书画鉴定的方法,除了故宫审画录,还散见于其题跋、杂著、文论中。比如对西方科学鉴定技术的关注就是一例,他在古画出洋中明确提出:“大约欧美人收购中国古画,有科学上之研究焉。一辨缣绢之疏密以显微镜察之。一辨别采色,以兹二者之研求,新旧之间,既不容饰,而欧美之人,究心六法之功,亦即因时以增进,且又有风气之各殊”(黄宾虹古画出洋,见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上),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6月,第95页。)证明他已经关注到古书画鉴定在方法上可以加入新的元素,并在理论上加以提示,这种意识当然领先于泥古不化者,唯他限于条件,尚未来得及亲自实践而已。黄宾虹辋川图并篆书八言

2、联当然,鉴定方法与理论表现形态是反映黄宾虹鉴定观念的一个方面。仅仅以鉴定方法或理论文字证明鉴定观念的转变是不够的,至少不能全面反映黄宾虹的书画鉴定观念。鉴定观念的转变还可以在不同于传统鉴定家的鉴定实践活动中显现出来。黄宾虹是民国时期的典型例子。比如黄宾虹于1913年前后在上海开设古玩铺,表明其书画鉴定在古玩交易中的实质性参与,而使黄宾虹鉴定家的身份与商业买卖确立了关系;又如当时“古画出洋”的活动,黄宾虹明确以鉴定家身份在国际舞台亮相,说明鉴定家的独立身份被初步认同并且具有国际影响力;再如对皇家藏画的鉴定活动,确立了“新安画派”“歙学为中国关系至大”的地位,达到了利用鉴定推重乡贤画家的目的。(可

3、参见田亮黄宾虹在民国时期的鉴定活动与鉴定观念,中央美术学院2003级硕士学位论文。)书画鉴定的这些功能都是前所未有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当然,黄宾虹个人能力的推动作用对鉴定观念的转变起到关键作用,这当然应该被看做是传统鉴定观念在此时已经有了转变的萌芽。黄宾虹 山川行吟图故宫审画活动虽以“鉴定小组”的名义进行,但其实主要鉴定者就是黄宾虹一人,以一己之力对几乎历朝历代的画作进行鉴定,这对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全面性的考察是极为严苛的,况且黄宾虹鉴定书画的特点往往站在绘画史家与绘画家的立场,通过书画鉴定反映其内在的艺术认识与愿望,因此,他在鉴定过程中是有所侧重与倾向性选择的。这使人们对他的鉴定方法与结论,甚至是鉴定水平提出怀疑也在情理之中,1947年时已经有人对黄宾虹的书画鉴定提出批评,(施翀鹏略有瑕疵的黄宾虹,发表于1947年艺术论坛创刊号现代艺术论专号上,见王中秀编黄宾虹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第476页。)但是,以他参与许多重大鉴定活动的资格而论,他的鉴定能力是足以被世人所首肯,而他在鉴定观念的转变过程中所担当的重量级角色更是无人能够替代的,这正是黄宾虹的特殊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