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37097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长沙市十五中喻晓燕一、课文名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二、概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5课。这堂课的讲授,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1课时。三、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此节课的学习,预期学习者能够达成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词的概念及组成。(2)理解词意。(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名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感受音乐,通过对比,理解词意;通过提问法,步步引导,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感受人事自古两难全,但愿人长久的阔达意境。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群体为八年级学生。

2、一般特征:初中学生的思维各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特点: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思维品质的发展存在矛盾。初始能力: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除了对一些生疏的词语不理解之外,对词中句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即能在教师引导下走进课文的情境中去,且能够接受和理解老师的分析,也有自己的独特的分析。学习风格:学生在有适当的音乐配乐情况下会更容易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采用教学内容的层级分析方法,对教学内容分析如下:明月几时有作者写作风格、人生态度作者简介(八大家,三苏)词语学

3、习把朱阁不胜寒绮户婵娟句子学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的文学常识词的概念词的组成生字读音学习借景抒情景情关系借景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无眠何似2.重点和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词的理解。教学策略:结合多媒体课件逐句分析。(2)教学难点:景情关系,作者复杂的情感。3.教学策略:结合其他例子,深入讲解分析。(着重分析两句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4、娟”,以讲解景情关系,教师用提出疑问分析讨论解答问题的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六、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结合书与课件,按照节日导入词的知识作者简介预习检查整体感知词意理解学习借景抒情自我总结自我检测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一)、导入: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吟咏月亮,那么,大家能说出吟咏月亮的诗句吗?这些写月亮的诗句,一般表达什么感情?清朝的词评家胡仔在他的苕溪渔隐业话后集中这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费。”(二)、词的知识: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也是诗歌的一种。词有不同词牌,与内容无必然联系。词牌下另有标题和小序,表明主题和写作缘由。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根据段落

5、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词牌:水调歌头小序:交代写作时间写作缘由(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 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他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苏轼在仕途上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他生性乐观豁达,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四)预习检查1、给标出的字注音:丙辰( )宫阙( ) 琼楼( ) 绮户( ) 不胜寒( )婵娟( )2、解释下列词语:把: 朱阁:不胜寒: 绮户:无眠: 何似:婵娟:3、齐读全词,注意读音。(五)整体感知请欣赏两位歌者演唱的水调歌头,听后说说

6、你更喜欢谁的演绎,为什么?(六)词意理解1、读上片,说说词的上片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流露出怎样的情感?2、读下片,作者写了些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七)学习借景抒情读下列诗句,体会“月”的含义:“月”:思乡怀远之意,孤独寂寞之情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八)自我总结七、形成性练习与评价学习者通过以下题目自我测试,看是否完成本课目标。(1)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阙把酒问 ,由景物引起自己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阙对月怀人,阐发月有 ,人有 的人生哲理。 (2)词的结尾发出对天下所有人的祝愿 ,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政治失意、兄弟离别所苦的 胸襟。 八、总结水调歌头这首词全词借景抒情,意境优美。更独特的是词中包含人生哲理:不执着于被贬的感伤沉重,不局限于仅对弟弟的思念祝福,而上升为普遍意义上对所有人的关爱祝愿,表达出洞悟人生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人生再多的矛盾彷徨,再多的风风雨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