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探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137003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探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探析【摘要】从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就普通高校体育与安康课程改革进展初步研究。全面贯彻“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体育教学形式,确保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开展。【关键词】普通高校;改革思路;体育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培养高精尖人才向群众化的转变,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安康第一的理论引导下,如何深化普通高校体育与安康课程的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身心安康全面开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引起了普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考虑。做为普通高校中的一名体育工作者,希望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所助益。论文联盟.LL.编辑。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目的现代安康的理

2、念和标志的提出,要求体育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还必须着眼于学生个体安康的生存开展。安康的体魄是为祖国和人民效劳的根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表达。为此我们必须以“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导向,重新审视普通高校的教育目的,树立教育新观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在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在各类各级学校中进展有目的、有方案、有针对性、有评价的体育教育活动。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学校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具备综合性、主体性和将来性的特点。从现代课程的理论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宗旨应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安康开展、增强体魄、练就技能、启发心智、塑造人格。

3、其次,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单位从事工作的才能,理解毕业后所处的环境,理解所在单位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掌握现代体育理论和锻炼方法、技能、具备组织所在单位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才能。再次,组织所在单位的体育文化活动、创设安康的单位体育文化、使职工的身心素质得以进步。随着普通高校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体育教学的“职业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因此体育教学目的的定位、教学策略的施行及教学评价必须遵循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宗旨,表达出体育教学应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职业性特点。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的建构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构造的设计。从教学目的的定位,教学策略的施行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出发

4、,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络及其与外部环境和系统整体效益的关系,以最优化为目的、力求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形成合理的构造。建构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构造、教学目的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最高层次。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目的除坚持“安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外,还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宗旨确立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进展选择。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施行情况,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价值尺度。总之,普通高等院校应结合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自身的特点及宗旨进

5、展体育教学。2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授课方式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形式的设计。目前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有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形式:传统体育教学形式也叫根底课教学形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形式、俱乐部体育教学形式。也有学者总结了8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形式:素质型(适宜一年级素质差学生)、技术型(传统教学形式)、竞技型(多为技术较好、有特长学生)、娱乐型、康复型(多为残、伤、病学生)、开放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师辅导性教学)、咨询型(以门诊、体育安康咨询、开运动处方的形式)和自由型(俗称俱乐部形式)。不管何种教学形式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综合各种教学形式的优缺点,结合普通高校的特性,我建议普通高校

6、不能缩减体育根底课的每周两学时,反而应该增加体育课的学时,将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形式:传统体育教学形式、俱乐部体育教学形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中都开设体育课,但教学方式和要求要有所不同。一年级采取传统体育教学形式也即普修课,普修课以进步身体素质和机能为主;二年级采取专项选项体育教学形式即选项课,体育选项课打破系和班级,按照兴趣,重新组合上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个体差异,尽量开出多种专选课,如“搏击、“篮球、“体育舞蹈、“乒乓球、“网球、“健美、“游泳、“女子防身术、“形体健美等体育课程,满足广阔学生的需要;每个课程的教学目的分为三级评价标准(初级、中级

7、B、高级A)每个级别赋予的学分值分别为:1分、1.5分、2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现有程度自由选择课程和等级,并打乱年级和班级的界限,采取选项上课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程进展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强烈的学习动作的期望心理,同时体育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可以使学消费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刻苦练习,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的进展身体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根底;三年级采取俱乐部体育教学形式,即在教学课堂外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俱乐部。参加体育俱乐部不需要交纳费用,也不计算课时和学分。2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

8、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是由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组成。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遥远地区。初、高中时体育活动甚至体育课有限,有的运开工程从未见过。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质、意识等个体差异明显。普通高校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应注重层次性,也就是尽可能个性化教学。现有的普通高校高专院校体育内容主要根据教材,并且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比方体育根底理论课程与理论性体育课程穿插进展。再如:班级内短时的小型篮球比赛、小型排球比赛、小型田径比赛等。又如,调整教学内容,删掉学生们在中小学已学过体育工程和重复的

9、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手段。采用网络技术,实现体育教学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假设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传统教学,利用网络技术辅助体育教学管理,理论上讲更有利于进步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的。转贴于论文联盟.ll.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及其操作设计。体育课教学的考核、评价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切入口。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有效地测定出学生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才能和个体差异量化,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有效增强体质的前提下,掌握一些工程的技术技

10、能,并从中得到乐趣和享受。鉴于此,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学生毕业前掌握两门及以上工程的知识、技术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根底,从而使以后更好地效劳于工作岗位,其教学评价的详细操作如下:学生可在任意课程中选定适宜自己的级别AB进展学习,通过1/3课时学习便可申请考试,考试合格后,重新选择其它课程或在原有课程的根底上进展高一级别的学习,学期完毕时,按照最好成绩计。每位学生在两年之内必须通过2门课程的级或1门课程的级考试和其它2门课程的B级考试,时间不受限制。假设在2年之内完成了规定课程的考核,并达标者,可申请免上体育课,但是必须参加身体素质的测试。从全面开展的角度出发,将

11、考试内容分为4个方面:理论包括健身与安康知识、裁判法等20%;身体素质包括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30%;选项技术综合考评40%;平时学习与体育锻炼态度10%。并且在学生学习开始时,教师对学生的根底和运动才能进展全面分析,并作出恰当的评定,供最后评定学生成绩时参考。考试的内容应趋于简单化,要把学生身心素质进步的幅度、运用所学技术进展锻炼的才能、锻炼的次数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根据。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传统体育学习方式把学生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

12、、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弱化,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就要改变学习的“他主性,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开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理论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和终身锻炼的才能。二是由“承受式学习变“发现式学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都是以讲解示范的方式将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呈现给学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发现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培养,因此必须使承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

13、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结论与建议1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在遵循“安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还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其教学宗旨,构建适宜自身开展的体育教学形式。2整合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构造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它决定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走向,不能应用单一的形式,实行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评价对整个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任务予以量化,有助于培养“体育特长+专业的普通高校人才。3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除教师应不断的进步自身的专业素质外,还需要指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付诸施行。【参考文献】1李志宏.以评估为动力.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安康开展J.高教研究动态2张又新.浅析课堂教学三要素关系,探究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增刊)3李跃.论如何培养普通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教育与职业,2022,(18)4刘俊庭,吴纪饶.大学生安康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张庆连.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2,(1)转贴于论文联盟.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