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1369563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一一、判断1.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复制,是人性和人格的投影。( )2.象征,是通过具体事物(象征物)直接地表现思想感情(象征义)的一种语言写作技巧。( )3.美国戏剧家黑格尔标举“社会冲突”,认为“一次戏剧冲突必须是一次社会性冲突”。( )4.作家的艺术经验在于长期积累,一旦成型就会固定下来,一成不变。( )5.整理就是创作某一文学作品的作家本人。( )6.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7.作家笔下的世界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并根据这种理解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 )8.所谓直觉就是整体感知和体验对象所形成的意象。( )9.内心形象的孕育,意

2、味着作家艺术构思使命的完成。( )10.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故事时间,而叙述时间是隐性的,读者需依靠理性和经验,从故事时间中去体认。( )11.形象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12.整体象征并不是以形象来图解某种观念或思想,而是以作品自身的形象体系暗示和隐喻着观念或思想。( )13.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评价。( )14.“灵感”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超常的心理状态,在其偶然性的表面现象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15.作家的艺术构思活动终止于艺术表现阶段,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不存在交错重叠的情况。( )16. 情节是在故事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故事组

3、织构造的结果。( )17.文学艺术创作过程自始至终都是用具体个别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很少有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18.艺术想象具有高度的自由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限制。( )19.具体的象征中,象征物直接进入作品的结构并推动着作品的发展,它就是一个须臾不可离的道具,作品紧紧围绕着它来展开。( )20.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尝试以及文学观念的逐步变化,情节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情节的淡化,内化等。( )21.从故事发展线索而言,从属事件即使省略了也不会影响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22. 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一致的。 ( )23.斯宾塞认为游戏和艺术都是人的过剩

4、精力的宣泄,是人在无现实功利目的的心态下的一种生命活动。( )二、填空1.关于文学的源泉问题,历史上曾出现了三种主要的说法:( )、( )、( )。2.叙事性作品是通过生活事件的叙述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 )、( )是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3.文学是以( )为媒介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活动,文学语言形成了自身的特殊要求,即( )性、( )性和( )性。4.小说的叙事方式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叙述模式,它可以粗略地概括为( )、( )、( )等三种。5.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共同发表过两篇文章阐述了自己对文学作品存在的看法,这两篇文章是( )、(

5、 )。6.在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的命题中,现代批评家们称整理创造出来的“作品”为( ),称由读者参与创造而完成的作品为( )。7.认为文学的本质存在于文学的接受史中的美学思潮是( )。8.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 )相了解的,充满了复杂性。9.想象在人类全部创造性的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想象一般分为( )和( )两种。10.象征模式包括两个基本类型:( )的象征和( )的象征。11.在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写作技巧,如比喻、借代、对比、夸张等。比喻一般分为( )、( )与( )等几种。12.历

6、史上对文化的解释中贯穿着一个核心意义,即文化是( )的文化,( 意义)是文化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三、单选1.( )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A故事 B 情节 C叙事 D布局2.下列哪种说法不能成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一命题的依据:( )A语言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B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构成因素C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D语言能穷尽文学作品的意义3.一般来讲,文学作品的意蕴不包括( )A社会意义,即在创整理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B整理意义,即在创整理在作品中意欲表达的主观意图C文本意义,即在具体的作品字面意义中所呈现出

7、来的语词意义D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意义 4.艺术构思是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作家的艺术构思起始于一定的( )。A直接素材 B创作冲动 C形象孕育 D体验生活5.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两句话强调的是文学的( )A审美功能 B教育功能 C认识功能 D评价功能6.叙述者=人物的这种叙述视角又称为( ),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A 见证人视角 B内焦点叙事 C主人公视角 D外视角7.黑格尔说:“人只有在认识他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时,才是符合他本身的存在规律而存在着。人必须认识到推动他和统治他的那些力量

8、,而向他提供这种认识的就是形式符合实体内容的诗。”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从黑格尔的话中引申出来:( )A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才符合人区别于非人的属性。B文学是展开人的价值的唯一的形式C文学使人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D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8.提出“陶冶(净化)说”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9.唐代刘知几讲:“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这段话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哪种特点( )A精确性 B形象性 C含蓄性 D情感性10.有些小说家利用人物的记忆和内心活动,通过打乱时序的方法,重

9、新组合,达到一种新的美学目的。有人称之为“时间的歪曲”,或者称之为( )。A叙述时间 B心理时间 C物理时间 D情节时间11.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这种观点认为( ) A文学是一种作家的印象、直觉和想象B文学是存在于作家心理中的艺术世界C文学是一种与作家和读者的行为都无本质性关系的客观的固定的对象D文学是阅读“作品”的这个历史性事件本身12.艺术构思过程中,作家的构思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最常用的方式是( )。A综合法 B分析法 C概括法 D提炼法13.叙述者人物的视角又叫做(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A见证人视角 B主人公视角 C内视角 D“全知全能”视角14.韦勒

10、克说:“最古老的答案之一是把诗当作一种人工制品,具有像一件雕刻或一副画一样的性质,和它们一样是一个客体。”下列说法不符合韦勒克原意的是( )A文学作品的存在就是印刷品B文学主要是一种客观存在C文学需要作家的主观创造D诗、雕刻和绘画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四、多选1.历史上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有:( ) 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的总和B文化是包含着人类精神价值的综合性实体C文化即是知识D文化是一种符号形式E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的总和2. 作家在从事艺术构思时,构思方式不会是单一的,在综合的基础上,有时也采用( )等方法,以求得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A心灵独白 B强化突出 C夸张变形 D陌生化3.作为

11、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比,其特殊性在于:( ) A始终关切具有生命意义的人和人生B用感性的形象来反映生活C以主观态度来表现人生D很少有理性的思考E以语言为媒介4.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文学语言形成了自身的特殊要求,即( )A准确性 B形象性 C含蓄性 D情感性5.提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席勒 B爱德华泰勒 C弗雷泽 D斯宾塞 E克罗奇6.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对社会生活这一客体的观察了解,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 )A 要从审美的特定视角出发。B 要着重于直接素材的挖掘。C 要力求全面、广

12、博、多样。D 要尽可能细致入微。7.无论谁充当叙述者,都不能简单地把他等同于整理或人物,以下哪几项属于叙述者的职能。( )A叙述职能 B交际职能 C管理职能 D思想职能8.“灵感”在文学创作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它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 )A突发性 B灵活性 C短暂性 D 突破性9.叙事性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 )时间,而( )时间隐性的,读者需要依靠理性和经验,从叙述时间中去体认,或者根据这种体认在心目中将它复原出来。A叙述时间 B心理时间 C物理时间 D故事时间10.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13、情节的构成离不开( )A事件 B人物 C场景 D故事五、简答1.为什么说文学能够使人自身成为一种本质性存在? 2.文学创作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简述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从属事件和中心事件的相互关系。 4.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和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5.如何认识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6.简述再现说和表现说的关系。 7.布局的一般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8.简述“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缺点。 9.文学作为文化中的一种审美形式,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遵循哪些创作原则? 11.举例谈谈故事与情节的了解与区别。 六

14、、论述与应用1.阐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2.关于文学的源泉问题,历史上曾出现了几种主要的说法?你比较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3.论述文学语言的特殊要求是什么?适当举例说明。 4.如何理解文学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多方面的文化活动? 5.在冯冀才的高女人和矮丈夫中,作家选取了团结大楼的居民眼光作为叙述视角。这种视角具体属于三种叙述视角中的哪一种?结合作品谈谈选取这种视角的优点何在? 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试从“灵感”的角度入手,对这句话进行解释。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二一、判断1.文学阅读就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形象的心理过程。( )2.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不妨说,散文中的一切真实都是整理意识中的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