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事迹材料.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1369474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心系乡村孩子 梅香三尺讲台放弃随军去大城市的时机,决然留守山村小学;25年如一日,将一生中最美妙的光阴倾注在乡村孩子身上;忠孝两难全时,以对三尺讲台的大爱而告慰病塌上的双亲.赤子情,糍粑心。这就是牛田镇中心学校xx事迹的真实写照。xx,女,现年43岁,小学高级老师,大专文化程度,现工作于桃江县牛田镇中心学校。该同志1984年7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25年里,一直辗转在牛田镇乡村小学,矢志不移地坚守在农村小学一线教学岗位。她以优良的师德,视生如子的情怀,赢得了父老乡亲及一批又一批孩子的赞誉,也先后被学校、上级教育机关和政府授予先进奖项10余次,是一

2、位远近出名的“妈妈老师”。坚决的选择:“我这一生,无法分开乡村的孩子。”1984年,xx18岁。同年,她所在的三塘湾村村小学,因为偏远而没人情愿前来任教。这种情况下,人生本有着许多更好选择的.她决然走上讲台,成了一名村小老师。此后,她先后以单位工作需要为重,于麻牛小学、郭家塘村小、临市街村小等地任教。这些学校共同的特点是,地处偏远,教学条件很差。可以说,每当学校领导遇到人员不好调配的时候,她总是解决难题的人。而她所工作过的学校,年年都拿到了“模范村小”的奖励。1999年,xx在牛田镇各村小辗转了xx年之后,遇到了人生又一次选择。其时,她的在解放军海南某部升职的丈夫,已具备让妻子随军的时机。不去

3、?夫妻两地分居多年,时机难得,而且海口比之牛田,工作与生活环境当然要好;去?日日夜夜与孩子们相处在一起,实在是舍不得他们.最后,面对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时机,xx竟又一次留在了孩子们身边。此后,为了夫妻俩不再分居,xx丈夫以团职的身份,转业回地方,工作于当地检察院,并将家安置在县城。检察院是个显要的部门,而xx两位哥哥,一个是原牛田联校工作人员,一个是湖南农大教授及系主任,有着不错的人脉资。这样,xx稍做一点努力,就有时机进县城工作。但是,10来年过去了,就是当儿子在县城上了高中,需要人照顾,她也没向领导提过进城工作的要求,仍坚守在牛田的村小学。有人为她可惜,她说:“没法,我这一生,是无法分开这些

4、乡下的孩子们了。”25年视生如子:“我是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孩子。”“入了这行门,就做好这行人。”xx经常这样说。xx这样说,也这样做。25年的从教生涯里,xx以良好的教学程度、业务才能、工作业绩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的课程和教改,坚持从书本中学,向身边的同事学,还从教学中学_结。为了学习,经常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从不气馁。遇到学校放寒暑假,她坚持参加普通话、计算机、舞蹈、书法等知识培训,并以优良的成绩获得了各类证书,通过参加培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本领。清苦的村小工作生涯中,xx更没有过打骂学生、歧视差生、办班获利等一切有违师德的的行为。xx更将人们

5、感动的,是她25年里面对孩子们时时刻刻表现出的慈母情怀。她在原三塘湾村小学教书时,三年级胡学丽的父亲患有细微精神病,母亲改嫁,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开学时,班上其他学生都来学校报到了,只有胡学丽没有来,xx急了,便到胡学丽家走访。当她刚进入胡的家门口时,只见满屋是泥土和灰尘,而胡学丽和衣睡并盖上破烂的被子睡在床上,xx掀开被子,并把她扶了起来,并问为何不到学校报到,胡学丽顿时大哭起来。胡学丽边哭边告诉xx:“家里如今饭都没吃,哪有钱读书呀,父亲不让读书了”。xx立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交给胡学丽先买点米,并告诉她明天先到学校报到,学费将想方法解决。这样,胡学丽得以重返课堂。xx年下学期开学时,xx在教

6、室里给学生办报到注册手续,见牛田镇株树山村一位李大娘领着一个8岁大的男孩在教室门口彷徨,xx见后,觉得事有原因,便主动上请打听,理解到李大娘的儿子原来在某煤矿挖煤时,因出事故被石头压成了残废,李大娘的儿媳妇也因不堪贫困,抛夫别子离家出走了,至今仍杳无消息。这8岁男孩名叫李宏宇,看到邻居家的孩子都上学了,特别想读书,奶奶便把他带来了学校。xx看着祖孙俩,心情难受,她告诉李大娘,收下孩子读书,课本费与生活费等由她承当。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可说出许多。xx身边的人都知道,每期开学前,就是她最繁忙的时候。她常一连几天几夜奔波在各个失学孩子的家里。她说:“我自己的孩子,不会让他失学的,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呀,我怎么忍心他们小小年纪就辍学呢?”据牛田中心校的统计,xx所任教班级,25年里,不见一个孩子因家贫等原因失学,她劝学重返课堂的有112人,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生活费等达15000多元。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