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136928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毕业班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1、名句名篇默写(6分,每题1分,错1字不得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赤壁赋(2)固时俗之工巧兮, ;背绳墨以追曲兮, 。(屈原离骚)(3) ,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4)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5) ,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陈情表)(二)、文言文阅读(A15+B7分)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题。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

2、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3、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

4、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韩、李:指韩愈,李翱。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以言语

5、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以其集归之归:属于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C不牵世俗趋舍牵:被牵制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即:接近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B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此其可以叹息流涕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下列句子为四组,全部肯定苏子美文学才华、文学追求的一组(3分)( )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则不能

6、少毁而掩蔽之也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时人颇共非笑,而子美不顾也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A B C 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

7、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B、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昔者,秦缪公乘马而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饮酒,余恐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殳而击缪公甲,缪公中指者已六扎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文所谓曰:“君君子则正

8、,以行其道;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注】马:此指马车。败:此指车坏。右服:右侧驾辕的马。野人:此指农夫。殳:一种兵器。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3分) (2)于是遍饮而去。(2分) (3)人主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2分) (三)8、诗词阅读(12分)完成1-4小题 A吟笼莺【清】 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3分) (2)简析

9、本诗,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B、枕上述梦 陆 游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死堪羞。【注】褠(gu):直袖单衣。床箦(z):床席。(3)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2分) (4)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开”字的表达效果。(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9、文学名著阅读(10分)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薛蟠之妻金桂脾气十分恶劣,常使性弄气,先时不过挟制薛蟠,后来依娇作媚,将及薛姨妈,又将至宝钗,宝钗则

10、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一日,金桂恰巧得知香菱的名字是宝钗取的,便抓住机会嗤之以鼻,硬将其改为“秋菱”。B、宝玉生日,妙玉送来贺帖,帖上署有别号“槛外人”,宝玉不知该如何回帖,便去问黛玉。路遇岫烟,得知她与妙玉有交情,便询问回帖之事。岫烟说妙玉认为汉以来只有“纵是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两句是好诗,所以只要自称“槛内人”便可称了妙玉的心,宝玉听后如醍醐灌顶。(红楼梦)C、朱吟秋恳求吴荪甫帮忙让杜竹斋将他到期的贷款延期。不料吴荪甫却对他囤积的干茧心怀不轨,吴荪甫怂恿韩孟翔再借款给他,条件是以干茧作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到期后若朱吟秋还不起钱,就把他的所有干茧作为抵押品由吴荪甫自由处置

11、,这样就将朱吟秋的茧子挤出来。(子夜)D、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被诬告的马斯洛娃伸冤,涅赫柳多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决定陪她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但是,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决定与西蒙斯结婚。(复活)E、涅赫柳多夫回到圣彼得堡,就去医院告诉马斯洛娃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医院看门人告诉他马斯洛娃因为和一个主治医生调情而被送回监狱去了。事实上,所谓马斯洛娃和主治医生调情,不过是她反抗了一个年轻主治医生对她的调戏。(复活)(2)简答题(5分)简述红楼梦中宝玉第一次细赏宝钗的金锁的主要情节。100(二)10、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

12、、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认为伯夷和叔齐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B、孔子认为柳下惠和少连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份,可是他们的言语合乎伦理,行为合乎理智。C、孔子认为虞仲和夷逸避世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是逃避现实,是不可取的。D、孔子没有完全否定这些逸民,但他不选择他们的老路走。(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所反映的孔子为人处事的态度。(3分)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注释】适:音,意为亲近、厚待。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