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济南市槐荫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136687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济南市槐荫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济南市槐荫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济南市槐荫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济南市槐荫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济南市槐荫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济南市槐荫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济南市槐荫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济南市槐荫区初三学业水平阶段性调研测试语 文 试 题一、积累与运用(18分)1. 请根据提示,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填写诗文名句。(共7分,每小题1分)【写字就如做人,必须认认真真、清清楚楚。】A.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B.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C.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D.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E.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F.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G.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殷红(yn)

2、着落(zhu) 琐屑(xi) 鲜为人知(xin) B对峙(zh) 慰藉(j) 嗔视(chn) 戛然而止(g) C蓦然(m) 荫庇(yn) 归咎(ju) 风雪载途(zi) D陨落(yn) 蜷伏(qn) 惩戒(chng) 针砭时弊(bin)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恪尽职守 骇人听闻 妇儒皆知 不可思义B. 一拍既合 义愤填膺 毛骨悚然 惟妙惟肖C. 相形见拙 不言而喻 水泄不通 姗姗来迟D. 五彩斑斓 在劫难逃 物竞天择 根深蒂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B为了解决当前校车超载严重、交通事

3、故屡有发生,有关部门已着手制定校车安全条例。C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是“中国梦”的实现者,而不是旁观者。D. 针对今年年初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政府将进一步实现清洁空气行动计划。5. 名著阅读。(共5分)【阅读名著就是与大师对话。用好读书摘记卡,采撷文笔精华,记录阅读感悟。】读书摘记卡书目草房子作者曹文轩主题成长【人物】 (人名)【摘录】他满身尘埃,脚上的鞋已被踏坏,露着脚趾头。眼睛因为瘦弱而显得更眍,几颗大门牙,显得更大。令人惊奇的是,邱二妈却仍然是一番干干净净的样子,头发竟一丝不乱。人们看到,那枚簪子上的绿玉,在霞光里变成了一星闪闪发亮的、让人觉得温暖的桔红色。【随感】经历洪水的洗礼,他用瘦弱的肩膀

4、顶起了家的脊梁。成长因苦难更加美丽。【人物】 (人名)【摘录】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随感】 二、古诗文阅读(19分)【仔细阅读下面的诗文,调动你的智慧和经验,认真作答。】 (一)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选取“早行”时的典型景物,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2分)7.“凫雁满回塘”出现在作者的梦境中,请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情景。(50字左右)(3分) (二)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5、。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8.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其 言 兹 若 人 之 俦 乎9. 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B以乐其志 醒能述以文者C无怀氏之民欤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

6、既醉而退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选择一句翻译,若两句均译,以第一句计分)(2分) A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B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1.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3分)(三)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注释】第五泄:第五级瀑布。罅(xi):裂缝

7、。掉:摇动。怒石:突兀的岩石。掣折:转折。欹(q):斜靠。纬:编织物的横线。1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疾趋,度石罅,瀑见 山行之极观也 13. 文章从视觉、 、 的角度,描写了第五级瀑布 的特点。(3分)三、现代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一) 长亭古韵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时常与亭不期而遇。在游赏之余,我们还可以走进亭中,坐下来切身体味一番亭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韵律之美。亭最初并不是指建筑,而是指一种行政建制。秦汉制度规定,十里一亭,十亭为一乡,其作用是管理治安、诉讼等事务。汉高祖刘邦就曾做过“泗水亭长”。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指建筑的亭子是后起之

8、意,如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亭。亭子专指建筑究竟始于何时,已经无法确考。至少在东晋时,已经有这样的亭子出现。世说新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著名的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园冶屋宇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主要功能又有了很大的延伸,概括起来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等。我国有许多名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反过来又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这些名亭的名字

9、大体上可分为四种“风格”。一是对亭周围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写实。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四面荷风亭、塔影亭。苏州虎丘的三泉亭,避暑山庄的北枕双峰亭、曲水荷香亭等。二是亭名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比如沧浪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湖南岳麓山的爱晚亭,则取自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三是亭名的风格是写意式的,它们用抽象的字眼表现某种意境。比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山西晋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远亭等。四是亭名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掌故。比如,浙江浦阳江边堤岸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对联云:“浣纱存古迹,救国出真人。”一望而知是纪念春秋时

10、越国大美人西施的。与其他传统建筑相比,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虚”。亭不依赖墙,大多只靠亭柱的支撑,此种自由独立的审美特点,中空不倚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空”与“无”的作用,体现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追求清静无为,即要尽量涤除尘世的搅扰烦恼,向大自然无限地贴近。而亭的建造地点和所用材料的随意灵活、用料简省、形式多变,同样体现了道家的精神特质。 是皇家园林中富丽堂皇的亭, 私家园林中和山间、水上、路边的亭,其基本的建筑风格 是简与虚,而后者更代表了一种民间的、率性的、清简的人文情怀。总之,亭是我国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它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11、系。今天,虽然亭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已经基本丧失,但它们的美丽身影依然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在山水的胜处,在古典园林的深处,静静地散发着独有的魅力。1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长亭古韵”的。(3分)15. 文章第段运用了举例子、 、 的说明方法,请从你所填写的说明方法中任选一种,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4分)16.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采用逻辑顺序,介绍了亭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韵律之美。B从古至今,亭的主要功用是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等。C第段画线句中的“至少”一词说明亭子专指建筑在东晋时已经出现,也可能更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第段画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

12、语依次是“不论还是都”。17. 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大明湖中历下亭、趵突泉边观澜亭、滁州醉翁亭、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黑虎泉畔解放阁、九江滕王阁等,请选择一处,参照示例,从名称和景致两方面做简要介绍。(3分)【示例】超然楼:背依明湖,俯瞰泉城,登楼远眺,碧波无垠,雨荷点点,实有超然物外之趣。 济南 观澜亭 武汉 黄鹤楼 济南 解放阁 (二) 拥抱大树 那一年,我被摆在一连串的灰色故事面前,狼狈不堪地充当着倒霉的主角,心情坏到了极点。朋友怜惜地看着形神俱损的我说:“去天目山拥抱大树吧!有份材料说,拥抱大树能够释放人体内的快乐激素呢!”不指望这个方子能起效,但还

13、是去了。随山路转了几个弯,猛一抬头,“大树王国”赫然入眼!好大的树!好美的树!苍翠,雄健,挺拔,奇迹般高入云端。我奔向最近的那棵古树,拥抱它,问候它,在心里悄悄对它说:“谢谢你在这里站了1000年,耐心等我。”这句不曾说出口的话漫过心堤时,眼底竟有了涩涩的感觉。伸出手,触摸树干背阴面凉而腻的厚厚青苔,仿佛触摸前朝。一棵棵千年古树殷勤地搭起凉棚,送我们沿古道往前走。耳畔传来一声声高亢的鸣唱,似银铃齐摇,又似孩童齐笑,而在这摇与笑中,还杂有一丝撒娇般的奇妙震颤,是我从未聆听过的稀罕声音。我问朋友:“这是什么鸟在叫叫得这么好听?”朋友笑着说:“不是鸟,是天目山独有的一种蝉。前些日子,国外有家电视台到天目山采集大自然的声音,一群人被这蝉声给迷坏了。”是蝉鸣?我循着那高亢的鸣唱仰头望树,想,大概只有这样的树,才配栖止这样的蝉吧。沿途所有能够亲近的大树,都被我一一拥抱过了。在拥抱大树的时候,我怨自己的手臂不具备藤蔓的柔长,我不能将任何一棵大树真正拥入怀中,我只是用意念环抱了它们。在那棵12000岁的银杏树旁,我索性坐下了。我闭目冥想当年的一颗种子飘然飞落于悬崖上的罅隙间,一番番冰侮雪欺,一番番雨骤风狂,(A)那颗种子,怀抱着一个不死的愿望,从一茎青嫩的幼芽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