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1366633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 题 最后一课 编写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理清故事情节,感受选材角度的巧妙。2.抓住细节描写,去感受韩麦尔先生的内心。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三、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小说,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

2、感情。2、作者阿尔封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7日),被誉为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他25岁那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这篇小说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在两年后出版了一部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这本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剧本和诗作。他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政治事件,

3、其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和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不少读者所喜爱。“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交流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巧妙的叙述视角本作品的主题十分的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选用了一个淘气玩皮男孩用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的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了受到了感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感受选材角度的巧妙。2

4、.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四、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指导:一、朗读课文一遍,自学生字词。重点掌握下列字词。1.读音。喧( )闹 郝叟( )哽( )膝( )头2.书写。抄写下列词语。宛转 喧闹皱纹 懊悔惩罚 祈祷二、默读课文,阅读注解,弄清下列词语的所指。法兰西: 阿尔萨斯分词 征发普鲁士 督学一、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提纲。最后一课内容结构提纲(一)(16)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二)(723)写(三)(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二、勾画表示“小弗朗士”的行踪语句,说说小弗朗士在小说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

5、虑)结构上:内容上:三、我在自学中存在的疑问: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一、再读16段,这一部分主要写小弗朗士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与“最后一课”有关系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我的意见:同学意见:二、再读713段,讨论下面问题。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最后一课”的不同寻常的气氛。勾画表现气氛的语句。我勾画的语句:2.说说描写气氛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我的意见:同学意见:六、自学与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记录三、交流记录:四、老师讲解记录:当堂检测题一、 基础知识与运用1、最后一课的文体是_,这种文体的三要素是_、_、_(4分)。2、最后一课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体

6、现了人物_的思想感情。(2分)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哽住( ) 皱边( ) 惩罚( )祈祷( ) 踱步( ) 郝叟( )一、 积累抒发爱国热情的诗句,请从课外或课内的积累中写出完整的两句来。(4分)1. (人名)曾说:2. (人名)曾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主题。2.抓住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内心。、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指导:一、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 、 、等。二、在“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的人物描写语句后注明人物描写的方法。三、朗读2429段,完成下列问题。1.这是小说的高潮和结局部分。主要描写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 、等细节。2.分析下列细节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内心。(

7、1)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2)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3)“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都有暗示,它们分别暗示什么?4.“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高大指的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一、 阅读1723段,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怎么理解这句话?我的理解:同学理解:2.阅读22段,揣摩韩麦尔先生的内心。说说他是怎样想的。我的揣摩:二、结合全文,讨论下面的问题。小说中,往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即主人公。

8、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小弗朗士,有人认为是韩麦尔先生,还有人认为他们都是主人公。说说你的看法和依据。自学与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记录我的看法:同学看法:全班交流记录:老师讲解记录: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问题。(甲)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乙)语法课完了

9、,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1.甲段选自鲁迅的 ,乙段选自 的最后一课2.甲乙两段都写到了上课的情形。也都写到了课堂的气氛是“安静”“静悄悄”的,但原因不同。甲段中的“安静”是因为乙段的“安静”是由于 (2分)3.结合全文,说说甲乙两文中的“先生”的特点。(2分)先生:韩麦尔:4.说说甲乙两文中“学生”的特点。(2分)甲: 乙:5.写出你对乙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