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36517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第一节理论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启亮先生曾撰写题为以自主学习为根本的教学改革一文, 高度评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他说:“洋思中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之路,是从执着的信念和实践的经验中走出来的,称得上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有自力更生特色的原创性的道路。他们以活生生的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深刻地诠释着现代教育理念,却找不出些许模仿或因袭的痕迹;他们的成功包括成功自创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没有经过多少形式包装,也堪与国内外诸多优秀范例相媲美,同时却又与它们绝不雷同; 他们起步的时候条件相当艰苦,但却终以其卓越的教育精神、教师精神、自强不息的精

2、神创造出了奇迹, 这是自信、自然、自主、自生的奇迹”“洋思中学的经验是创生的,它启迪人们思考与探究,更启迪人们以这样的精神去研究 自己的实践,开辟自己而不是洋思的创新之路。我看重的,正是这种精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看起来简单,便于操作,实际上使用效果特别好。为什 么呢?因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符合科学,富有实效。它有先进的、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现仅从两个主要方面说明如下:一、教学论基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以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它体现了学生主体、因材施 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一)体现学生主体原则1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对传统教

3、学的一场革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多少年来都是先“教” 后“学”,即老师讲了之后,再让学生去练,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却明确规定 要先“学”(看书并检测看书的效果),然后才“教”(解决“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改变了 “教” 与“学”的主次。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 为主,“学”为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却把“学”放在开头,即以“学”为首, 以“学为主,也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而“教”为次,合作学习为

4、次。再从时间的分配上讲,课上30多分钟的时间是自主学习(包括先学、看书练习、检测及当堂完成作业);教的时间不足15分钟,其中还包括“兵教兵”,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 这样教师教的时间就更 少了。所以这个教学法就决定了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摆正了 “学”与“教”的关系。即“以学定教”,根据“先学”的“学情”来确定“后教”的内容和方法;“以教促学”,“教”(后教)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促进学生举一反三,继续自学,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摆正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传统的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始终在听,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状

5、 态。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看书、检测、 更正、讨论、作业),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呢?教师的角色变了,变成了节目主持人,也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尽管教师讲少 了,但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要靠老师引导,尤其要教师谋划好自学的策略或设计好学生自学的作战方案。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感情都要给学生良好的印象。这样,教师就能发挥主导作用。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习方式,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怎样让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性学习呢?怎样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6、的原则转化为课堂教学结构、具体教学操作方法呢?“先学”(学生看书、检测)和“当堂训练”(当 堂完成作业)是自主学习,“后教”(学生更正、讨论)是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符合并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性学习原则的教学法。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科学地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运 用这个教学模式,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学一一读书、检测),暴露出疑难问题,个人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后教一一学生更正、讨论),这时,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 (就像渴了要喝水, 饿了耍吃饭一样。如果一上课就合作学习,

7、搞什么 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就轻轻松松,因为还没有碰到疑难问题,没有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合作的方 式(更正讨论)、合作的人(做对的学生帮助做错的学生更正,懂的学生教不懂的学生)。这样的合作学习(后教)解决了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最后,还是自主学习(当堂完成作 业)。如果没有开头的自主学习(“先学”)这个基础,一上课就合作学习,让学生同桌、小组 讨论,似乎学生动起来了,其实是外面动,里面不动(学生不动脑),就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科学地处理好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先学后教”与“当堂训练”是相辅相成的

8、。只有做到了 “先学后教”,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的时间缩短了, 才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当堂训练”,来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 堂训练”,才能使“先学后教”紧张、高效(即促进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使他们紧张地 看书,理解知识)。有人以为“当堂训练”不重要,可有可无,就忽视甚至取消“当堂训练” 这个环节,如果这样那课堂上必然教师、学生轻松,必然浪费时间、效果不理想。其实,“当堂训练”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1982年,洋思中学搞课改就是从“当堂训练”起步的。迈出了这一步,课堂教学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能不能“当堂训练,也是衡量学生能不能运用新知识, 形成能力,能不能当堂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志,也是

9、课堂教学改革到了什么水平的标志。5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能很好地把国家课程转为校本课程搞新课程改革,用的教材多数是国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学校对这些课程必须从实际 出发,或增或减,转化成校本课程。怎样才能变戍校本课程呢?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 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时,让学生先 学(读书或看书,并检测效果),这是一种调查,它弄清了课本上哪些是学生会的,哪些是 不会的(暴露出疑难问题或错误)。会了的,就略去不教;不会的,就成了校本课程,课堂 上就是要教这样的校本课程(学生不会的),而不教国家课程(课本)。(二)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我在山西省太原市讲学

10、时,有位女校长递了个条子问:“学生水平有高低,怎么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一起学,怎么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我随即回答: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尽管学生水平有高低,但课堂上优生、 后进生都可以同时看书,再同时完成检测练习。结果优生做对了,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进生可能做错了。以后,优生就当老师,帮助后进生更正,还要讲出“为什么”。这样,不仅后进生的疑难问题基本解决了,而且优生在帮助后进生改错、给后进生讲清“为什么”的过程中,自己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等等。总之,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时候,所有学生都能在

11、原有水平上得到提 高,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三)体现分层教学原则学生有差异,必须分层教学。怎么分层呢?有人以为养鸡要按大小分圈饲养,种庄稼要 按品种(如水稻、大豆等)分类种;只有分了快慢班才是分层教学。其实不然,即使分了快 慢班,差异仍然存在,快班中每个学生绝不是一样的,他们还有差异,有人这门功课好,有 人那门功课好,学生思想、习惯各不一样,慢班更是如此。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快班、 慢班都在不断变化,差异不仅存在,而且在不断变化。如果以为分了快慢班, 就万事大吉了, 再也没有什么差异了, 就不顾实陈,搞一刀切、简单化、单一化的教学,例如快班搞“三高”: 高起点、高难度、高速度,导致不少学

12、生掉队,教学质量不理想;教师以为慢班学生都是一 样差,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结果学生更差。显然,分快慢班不等于分层教学。那么怎样分层教学呢?灵活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最好的分层教学。“先学”学生看书、检测,一部分做对了,一部分做错了,这就是符合实际、准确的分层。分层后怎么 教学呢? “兵教兵”,即合作学习,让做对的同学给做错的同学更正,让懂了的同学讲出“为什么”,最后老师点拨,共同教会不懂的学生。因此,沁阳永威学校和洋思中学一样,尽管不分快慢班,但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 练”教学法,课堂上就能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四)体现循序渐进原则有一次,我在外讲学时,有人询问:“课堂上老师不讲

13、,就让学生学,让学生练,怎么循序渐进?”我当场回答:课堂上学生看书,初步了解知识,浅层次理解知识。接着,学生模 仿例题做类似的习题, 就在运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错了,大家更正、讨论,老师评点,最后当堂完成作业,步步由浅入深,各个环节不可颠倒。 因此,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法是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的。(五)体现反馈矫正原则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有一个特点,即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这是一根主线。有人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局限性,洋思课堂上疑问 是教师设置出来的”。错了!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课上学生看书有思考题(如看等式性质时,要学生注意

14、什么),思考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看书。自学后学生会出现什么疑问呢?就要通过读书后的检测(考一考)来发现。真是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学生对新知识有什么疑问,哪里练错了,就是哪里不懂。检测暴露出来的问题, 不是教师主观礁定的,不是学生自学前就可以“自设”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学生自学后清清楚楚暴露 出来的)。“先学后教” 4个字的前两个字“先学”就是暴露问题,输出信息、反馈信息;后 两个字“后教”是及时矫正。所以,“先学后教”本身就是反馈、矫正的过程。再说“当堂训练”也是在输出信息、反馈信息,便于课外及时矫正,即学生更正,教师辅导,及时“补 缺”。二、哲学基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哲学理

15、论基础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教学工 作必须遵循“实践第一”、“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这一认识规律是人人皆知的,然而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有人常常会违反这个规律,吃了苦头。我有一个教训:有一年8月下旬,我连续几天在建湖、合肥、宁波等地讲学。出发前,副校长叫炊事员小蒋借了一部手机放在我包里(当时,我还 没有手机),小蒋再三对我讲,要怎么怎么充电,我昕了一遍又一遍,不耐烦地说:“知道了。”谁知,我到了建湖宾馆,手机没电了,充了一个晚上,还是没有电。这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为什么我不会充电?是因为我脑子笨吗?不是。是因为小蒋没有教我吗?不是。问题在哪 里?是小蒋教的方法不当,他搞的“满堂灌”,即脱离实际,反复对我讲,我当时知道,但很快就忘记了。如果小蒋搞“先学后教”,即叫我先练习充一下电,如有问题随时指出。这样我在实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怎么也忘不了。这一事实说明:学习不能违反认识规律。的确,战争中学习战争,将军是从战场上打出来的;游泳中学习游泳,才能理解游泳的知识,练出游泳的本领;学骑自行车,也一定要n骑”,在“骑”的过程中才能领悟力的平衡;如果不实践,即使学了日光灯知识,恐怕也不敢安装(生怕触电)。无数事实证明,认识从实践开始,要在实践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