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13646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从殷周时期到明清时期,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理学产生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时期解析:选D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隋唐时期,古代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势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时期的辉煌,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2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A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的确立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隋唐时期的全

2、盛发展时代D宋明理学的产生解析:选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汉代,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确立;隋唐时期,古代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势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时期的辉煌,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下列说法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北宋时期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尽管在海外定居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仍喜欢喝乌龙茶、习惯用筷子A BC D解析:选A符合题意,故选A项。体现文化对人的

3、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与题意不符。4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被文学界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解析:选B题意强调文学作品浮生六记中的文字记载了清朝与琉球国的分界线,证明了钓鱼岛在中国的领域内,这说明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B项正确。C、D两项不符

4、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项错误。52018年联合国中文日活动的主题是“从汉字到文学:中国文化的魅力”,旨在向19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外交使节和数万名联合国雇员介绍中国文化。此活动主题()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表明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A BC D解析:选A中“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说法错误;表述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不是汉字。2018年联合国中文日活动的主题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符合题意。6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

5、,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时候,但这些朝代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同时有很多史实都用汉字记录下来,编写成史书典籍,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下来,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其最主要的见证是()汉字文学艺术史书典籍科学技术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源远流长是强调中华文化起源早,并从未中断,故符合题意,应选C项。7“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见

6、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A BC D解析:选C说法错误,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说法错误,古籍并不能彰显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符合题意,古籍作为史书典籍,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二、非选择题8材料一考古学家认定,6 000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

7、累起来。(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显然,材料一说明汉字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材料二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统而观之,两则材料共同说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第(2)问较为简单,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