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的简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136205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癔病的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癔病的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癔病的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癔病的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癔病的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癔病的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癔病的简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介-癔病是在各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神经症,但近年来发病有所减少。在综合医院的心 理咨询门诊中,本病也较少见,仅占全部咨询病例的0.3%。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 特点。这类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会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现短暂性精神异常或运动、 感觉、植物神经、内脏方面的紊乱。这些症状可由暗示而产生,亦可通过暗示而使之消失。本病的发病年龄多数在1630岁之间,女性远多见于男性。癔病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既可有运动、感觉等障碍的类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又可有各种内脏病变的类似各科疾病的症状,也可有短期发作的精神症状(变态心理症状)。可 以说癔

2、病的表现可以模仿临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现,因此极易误诊。已有许多最初诊断是癔病,而实际上是躯体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疗的教训。所以癔病在临床上要作出正确的判断, 难度是较大的,特别对于临床经验缺乏者来讲,不要轻易下癔病的诊断。但癔病的第一次发作,绝大多数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发病的,以后遇见类似的刺激 或在病人回想起这种刺激的情况下,也可以促使癔病再发。此外,癔病所出现的各种表现 不论是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内脏病变等,其临床症状常是多变的,易通过暗示而改变病变 表现的程度、范围,而且这些病变表现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或疾病的固有规律, 而这些对于正确判断癔病是很有帮助的。癔病的精神症状亦可多种

3、多样,但其症状呈现尽情 发泄和表演的特点,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现许多幼稚性动作、行为,甚或离家出走, 到处游荡等。编辑本段临床症状癔病(7 张)由于癔病属于神经系统疾病,有时让人琢磨不定,同时没有器质性病变发生,所以,有 许多人认为,癔病是邪病,是鬼神等作祟,到处向诬医神汉求救。不仅被人骗去钱财,还往 往导致病情加重,耽误了正常治疗。癔病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可类似多种疾病的症状,几乎占据了医学临床各科的所 有疾病的症状表现。有人说“癔病的症状包括整个医学的内容”。法国夏克称本病患者为“伟 大的模仿者”,也有人称患者是“不好的演员,各种角色都可扮演”、“调皮孩子,恶作剧”等, 这都说明癔

4、病的表现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哪一位医生也无法完全的描述癔病的全部症状。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第二版的修订版,将癔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两个类型:分离症状:表 现以精神症状为主;转换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仅有一 二种症状出现,且每次发作多为同样症状的重复。癔病是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 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多数起病于 35 岁前,发病急骤, 主要表现无器质性基础的感觉或运动障碍,或意识状态改变。具体有如下表现:(1) 癔病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型障碍。 情感爆发:患者在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以尽情发泄为特征的临床症状。嚎啕痛哭, 又吵又闹,以极其

5、夸张的姿态向人诉说所受的委屈和不快,甚至捶胸蹬足,以头撞墙,或在 地上打滚,但意识障碍不明显。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周围环境有关。情感爆发是癔病患者 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朦胧状态或昏睡,病人突然昏倒,呼之不应,推之不动;癔病 性朦胧状态,兴奋激动,情感丰富或有幻觉、错觉;癔病性神游症,患者表现离家出走,到 处游荡;癔病性梦行症,睡中起床,开门外出或作一些动作之后又复入睡;癔病性假性痴呆, 表情幼稚,答非所问,或答案近似而不正确。 癔病性精神病:患者表现情绪激昂,言语零乱,短暂幻觉、妄想,盲目奔跑或伤人毁 物,一般历时35日即愈。 癔病性神鬼附体:常见于农村妇女,发作时意识范围

6、狭窄,以死去多年的亲人或邻居 的口气说话,或自称是某某神仙的化身,或称进入阴曹地府,说一些“阴间”的事情,与迷信、 宗教或文化落后有关。(2) 癔病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型癔病。 感觉障碍:感觉缺失,患者对强烈的刺激只能轻微感觉,甚至完全没有感知,其特征 是不按解剖部位分布,不能用神经病理学的知识加以解释:感觉过敏,患者对局部的触摸特 别敏感,非常轻微的触摸即感到疼痛异常;感觉异常,患者感到咽喉部有异物或梗阻,好似 球形物体在上下移动,但咽喉部检查却无异常发现;视觉障碍,常见者为突然失明,也有弱 视、视野向心性缩小,但眼底检查正常,双瞳孔对光反射良好,患者什么也看不见,但行走 时可避开障碍物;听

7、觉障碍,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双耳失去听力,但来自背后的 声音可引起瞬目反应,睡眠中可被叫醒,客观检查无阳性发现;心因性疼痛,在受到精神刺 激后出现的剧烈头痛、背痛或躯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但客观检查未发现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运动障碍:抽搐发作,常因心理因素引起。发作时常突然倒地,全身僵直,呈角弓反 张,有时呈不规则抽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有时扯头发、撕衣服等,表情痛苦。一次发 作可达数十分钟或数小时,随周围人的暗示而变化,发作可一日多次;瘫痪,以单瘫或截瘫 多见,有时可四肢瘫,起病较急,瘫痪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活动但无力,重者完全不能活 动。客观检查不符合神经损害特点,瘫痪肢体一般无肌肉

8、萎缩,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少 数治疗不当,瘫痪时间过久可见废用性萎缩;失音,患者保持不语,常用手势或书写表达自 己的意见。客观检查,大脑、唇、舌、腭或声带均无器质性损害。 躯体化障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也可表现为泌尿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症状。患者可出 现腹部不适、反胃、腹胀、厌食、呕吐等症状,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或表现为心 动过速、气急等症状。“老牛大憋气”是癔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占农村中癔病患者的半数,占住院癔病患者的 1/5。多见于易激动、感情用事、自以为是的女青年,一旦违背了自己的愿望,达不到自己 的目的或争吵失利时感到委屈而发病。表现为在有人注意的地点和场合突然倒在地上、沙发 上或

9、有依靠处,以求得同情,同时四肢无规律的乱动或呈四肢僵直不动,嘴里喊叫、骂人或 做怪样,并伴屏气或深叹气、吸气。虽问之不答,但并无意识障碍和呼吸停止,患者听得见, 看得到周围人的反应和举动,其发作也随之波动。发作中无大小便失禁及咬破舌头,身体极 少有外伤。发作时间至少半小时或数小时,多在白天、安全及人多的地方发病,不会因发病 而致伤或致命。发作后行为正常,对病中情况可完全或片断回忆,过后病人常说:“当时脑 子是清楚的,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编辑本段注意事项对于癔症的确认应十分慎重,要注意四个要点:一、该病是由于精神刺激突然引起的疾病;二、该病的症状具有特异性,如躯体障碍表现出的体征,意识障碍表

10、现出过多的表情和 夸张性三、症状可因暗示而消失;四、它不属于器质性躯体疾病。编辑本段分类(1) 分离型障碍。精神活动解体,不同的精神活动之间分离。如发作性意识改变、假性 痴呆、附体体验、神游和心因性遗忘等。(2) 转换型障碍。强烈的情绪反应转化为躯体功能障碍,如各种感觉、运动障碍、抽搐 震颤等,而躯体症状一出现,情绪反应便消失,而且对情绪反应不能回忆。这些躯体功能障 碍无法用解剖生理来解释,甚至相互矛盾,而且病人对这些症状漠不关心或泰然处之,通过 暗示或自我暗示可以消除症状。(3) 躯体症状。又称 Briquet 综合征,表现出各种各样模糊不清,部位不定的躯体不适。(4)其他形式。 流行性癔病

11、:常发生于一个群体内,开始是一个人发病,周围的人目睹其症状,通过 暗示和自我暗示出现相似症状。多短暂,女性常见,疲劳是其诱发因素。 赔偿性神经症:因为工伤、事故、纠纷受害者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症状夸大持续存在, 但由无意识机制作用,并非受本人意识支配。(开始可能是有意识的,但以后反复强化变成 无意识了) 职业神经症:这是一类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运动协调障碍,如书写痉挛症,因书写任务 重、疲乏、出现手部肌肉震颤、痉挛、无法使用手指,前臂甚至整个上肢,若改用其他手工 动作则手指运动恢复常态。编辑本段病因病理发病原因:癔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个性特征有关,可概括为: 在某种性格基础上,因精神受到刺激而发病,

12、亦可在躯体疾病基础上发病:1. 遗传因素:国外资料表明癔症患者的近亲中本症发生率为1.7%7.3%,较一般居民 高。女性一极亲属中发生率为 20%。我国福建地区报导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者占 24%。提 示遗传因素对部分患者来说比精神因素更为重要。2. 病态人格:癔症性病态人格是指癔症病人的情绪与性格表现,这种病态人格特征于 病后显得更加突出:(1) 高度情感性:平时情绪偏向幼稚、易波动、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 锁事而发脾气或哭泣。情感反应过分强烈,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往往带有夸张和 戏剧性色彩,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2) 高度暗示性:指患者很轻易的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态

13、度等影响,并产生相应 的联想和反应时称暗示;当时自身的某些感觉不适产生某种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自我暗 示。暗示性取决于病人的情感倾向,如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具有情感倾向性,则易受暗示。(3) 高度自我显示性:具人自我中心倾向,往往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已,喜欢成为大家注 意的中心。病后主要表现为夸大症状,祈求同情。(4) 丰富幻想性:富于幻想,其幻想内容生动,在强烈情感影响下易把实现与幻想相互 混淆,给人以说谎的印象。3. 精神因素: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 或内心痛苦引起。尤其是气愤与悲哀不能发泄时,常导致疾病的突然发生。一般说来,精神 症状常常由明显而强烈的情感

14、因素引起,躯体症状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发病的精 神因素常决定以后发病形式、症状特点、病程和转归。再发时精神刺激强度虽不大,甚至客 观上无明显原因,因触景生情,由联想激起与初次发病时同样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反应,而出 现模式相似的症状表现。4. 躯体因素:在某些躯体疾病或躯体状况不佳时,由于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减弱而成 为癔症的发病条件。如颅脑外伤、急性发热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经期等。发病机理:学者们从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不同观点上加以解释。心理动力学派根 据压抑原理,认为受到超我不完全成功压抑的愿望,采取伪装形式,通过“转换”或转化为症 状。巴甫洛夫学派从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学观点出发,认

15、为癔症患者的高级神经活动(特 别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弱化,使受其调节和控制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皮质症部位的活动相对增 强或脱抑制,是癔症症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反射”说学派认为癔症症状本质是一类神经 系统原始的、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可因继发性得益而强化,或因条件反射性联系而习惯化, 成为主动化反应。这种观点的形式主要基于对战时癔症的治疗经验,未必适用于和平时期的 患者。癔病的精神与躯体因素精神因素: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或内 心痛苦引起。尤其是气愤与悲哀不能发泄时,常导致疾病的突然发生。一般说来,精神症状 常常由明显而强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躯体症状多由暗示或自

16、我暗示引起,首次发病的精神因 素常决定以后发病形式、症状特点、病程和转归。再发时精神刺激强度虽不大,甚至客观上 无明显原因,因触景生情,由联想激起与初次发病时同样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反应,而出现模 式相似的症状表现。躯体因素:在某些躯体疾病或躯体状况不佳时,由于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减弱而成为癔 症的发病条件。如颅脑外伤、急性发热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经期等。癔病与脏腑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它由脏腑、经络等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的。各脏腑、组织、 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 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中医十分重视人的“七情”,以“形神合一”的医学观来解释人的癔病发 生机制,认为人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医学将神分属于五脏,任何 因素影响到心藏神功能,都可出现心神失主,意识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