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133320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 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12年8月6日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LI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 发展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 国民经济和

2、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 “十一五”规划 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LI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一一 源消费年均6. 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 04下降到0. 59,节约能源6. 3亿吨标准煤。扭转了我国丄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 量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

3、耗由“十五”后三年上 升9.8%转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曲“十五”后三年上 升 32. 3%、3. 5%转为下降 14.29%、12.45%。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与2003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 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 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 到 81%o推动了技术进步。2010年与2003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曲 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山开始起步,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

4、%提高到84%。提高到55%节能减排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形成节能能力3. 4亿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50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 率达到77%;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机组容量达5. 78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 的 82. 6%o能效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标 准煤/千瓦时降到333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10. 0%;吨钢综合能耗山688千克标 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12. 1%;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8. 6%;乙烯综合能耗下 降11. 3%;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14. 3%o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

5、年与2005年相比,环保重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 浓度下降26. 3%,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五类水质比例山27. 4%下降到20. 8%,七大水 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水质比例III 41%升到59. 9%o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节能降 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 6亿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示了我负责任大国 的良好形象。“十一五”时期,我国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 督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与环保执法监察相结合的减排监督管理 体系初步建立,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6、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 调结构、转方式重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节能减排工 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问 题。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低于预期目标,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68. 1%上升到70. 9%,高耗 能、高排放产业增长过快,结构节能LI标没有实现。三是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8. 6%,但能源消耗 占世界的19.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2010年全 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

7、0%-20%。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 善,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创新驱动不足,企业缺乏节能减排内生动 力。五是基础工作薄弱。节能减排标准不完善,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计量、统计 体系建设滞后,监测、监察能力亟待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 要。(三)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如未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 日益强化。从国内看,随着丄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能源需 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 源环境瓶颈约束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从国际

8、看,围绕能源安全 和气候变化的博弈更加激烈。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 优势开征碳税并计划实施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全球范圉内 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不少发达国家大幅增加投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 源和低碳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虽然我国节能减排面临巨大挑战,但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科学发展观深入 人心,全民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各方面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产业 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十二五”推进节能减排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充分认识节能 减排的极端重要性和

9、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节能 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LI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 持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显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 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技术进步、强化匸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 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

10、全社会共 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LI标,加快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基本原则。强化约束,推动转型。通过逐级分解LI标任务,加强评价考核,强化节能减排 LI标的约束性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控制增量,优化存量。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产业政策,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严格能评、环评审查,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和污染物排放增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完善机制,创新驱动。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 的价格、财税、金融等

11、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效 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用能、排污单位和公民自觉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加快节 能减排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实现节能减排效益最大 化。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区、各有关行业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 施。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大幅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行业、重点流域、农业源和 机动车污染防治,有效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 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 格计算),比2010年的1. 034

12、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 276吨标准煤下降 32%) “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 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 6万吨、2086. 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 8万吨各减少8%,分别新增削减能 力601万吨、654万吨;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万吨、2046. 2万吨,比2010年的264. 4万吨、2273. 6万吨各减少10%,分别新增削减能 力69万吨、794万吨。(四)具体标。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建筑、 交通运输、公共机构

13、等重点领域能耗增幅得到有效控制,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 耗指标达到先进节能标准的比例大幅提高,部分行业和大中型企业节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见表1)。风机、水泵、空压机、变压器等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国产家用电 器和一些类型的电动机能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业重点行业、农业主要污 染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见表2)。表1 “十二五”时期主要节能指标变化幅度/变指标单位2010年2015年化率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能耗% -21%左右,火电供电煤耗 克标准煤/千瓦时333 325 -8火电厂厂用电率% 6. 33 6. 2 -0. 13电网

14、综合线损率% 6. 53 6. 3 -0. 23吨钢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605 580 -25铝锭综合交流电耗千瓦时/吨14013 13300 -713铜冶炼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350 300 -50原油加工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99 86 -13乙烯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886 857 -29合成氨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402 1350 -52烧碱(离子膜)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331 330 -21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13 112 -3平板玻璃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重量箱17 15 -2纸及纸板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680 530 -150纸浆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450 37

15、0 -80日用陶瓷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1190 1110 -80建筑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面积亿平方米1.8 5.8 4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 1 15 14交通运输吨标准煤/白万换算吨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5. 01 4. 76 -5%,公里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千克标准煤/百吨公里7. 9 7. 5 -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千克标准煤/千吨公里6. 99 6. 29 -10%,民航业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千克标准煤/吨公里0.450 0. 428 -5%,公共机 构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千克标准煤/平方米23. 9 21 -12%,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千克标准煤/人447.4 380 15%,终端用能设备能效燃煤工业锅炉(运行)% 65 70, 75 5,10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 90 92, 94 2,4-1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输入比功率 千瓦/(立方米?分)10.7 8. 5, 9. 3 -1.4,- 2.2空载:30,空载:43 33 -10,-13电力变压器损耗 千瓦负载:170负载:-17,-19151, 153汽车(乘用车)平均油耗升/百公里8 6.9 -1.1房间空调器(能效比)- 3.3 3. 5,4.5 0. 2, 1.2电冰箱(能效指数)% 49 40, 46 -3, -9家用燃气热水器(热效率)% 87,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