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 量代谢2、生物能量学;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 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 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 功能系统4、 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 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5、 有氧氧化供能系统;7、能量代谢的整合;8 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 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9、 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 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10、 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11、 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12、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13、 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 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15、 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 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16、 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A出亠——简答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1、 能量的来源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2、 去路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 ATP 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 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二、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是什么?1、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 急性运动开始时的能量供应主要是高能磷酸原供能系统,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 —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仅能维持数秒钟的极大强度运动如果运动保持较高的强度进行氧运输系统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糖酵解系统功能 为主,糖酵解供能系统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
乳酸将导致疲劳,不能长时间运 动2、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 有氧代谢供能需要氧气,输出功率最低,所要急性运动强度大,单位时间需要能量多, 有氧代谢供能不能满足运动需要,不是主要的供能系统三、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急性运动中三种能量代谢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满足运动对能量代谢的需求在不同的 运动中由于运动模式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三种供能系统在总的供能中所占比例 不同四、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 慢性运动的供能以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代谢供能为辅2、能量节省化,长期的耐力训练使运动员骨骼肌能量代谢系统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运 动技术提高,在完成相同运动负荷时,消耗较少的能量第二章 肌肉活动名词解释;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 肌肉的生理特性;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性1、兴奋性;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又特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 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2、收缩性;肌肉兴奋后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为收缩性 【肌肉先兴奋后收缩】3、刺激;环境中各种能引起机体反应的变化,称为刺激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并在细胞膜两侧产生一次可传导的电位变化就称为动作 电位5、兴奋;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称为兴奋。
6、阙强渡;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 刺激强度称为阙强渡或阙值阙值是评定神经肌肉兴奋的最简易指标】7、阙刺激;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阙刺激8、基强度;固定时间——强度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要的最低或最基本阙强渡9、时值;是指以2 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时值是 衡量肌肉兴奋的常用指标】神经兴奋的评价指标就是时值和阙强渡】 动作电位传导的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绝缘性10、肌小节;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1、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肌肉收缩过程中使肌细胞兴奋过程的膜的电位变化转变为肌 细胞收缩过程中的肌纤维机械变化的中介就是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12、缩短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 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13、拉长收缩;当肌肉产生的张力小于外界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 被称为拉长收缩拉长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离,又称为离心收缩14、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 缩形式叫等长收缩。
15、肌电图;采用引导电极将肌肉兴奋时的电位变化经过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电压 变化图形称为肌电图简答一、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应具备哪些条件?了解这些有何意义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时间——强度变化率二、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机制和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特点;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绝缘性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机制;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和终板膜电位变化实现的 特点;1、化学传递;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 化学递质进行的,该递质为乙酰胆碱2、兴奋传递节律 2 对 1;每一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 以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3、单向传递;神经兴奋只能由神经末梢传向肌肉,不能相反4、 时间延搁;兴奋的传递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和作用等多个环节,因而传递速度缓慢5、 高敏感性;易受化学和其它环境的影响三、试述从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四、比较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的力学特征,指出它们在体育实践当中的应用1、缩短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 相向运动,肌肉起止点靠近,又称为向心收缩肌肉做正功。
举重、抬腿、挥臂2、拉长收缩;当肌肉产生的张力小于外界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 被称为拉长收缩拉长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离,又称为离心收缩作用;制动、减速和克服 重力3、 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 收缩形式叫等长收缩作用;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举例;体操中的十字支撑, 直角支撑和武术中的站桩等五、分析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长度与张力关系及其生理机制张力—速度关系;指后负荷对肌肉收缩速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肌肉产生的张力与速 度成反比要获得较大的速度负荷就必须相应减少,要克服较大的阻力即产生较大的张力, 收缩速度就必须减慢生理机制;张力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率和肌球蛋白 ATP 酶活性,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长度与张力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越大,肌肉的张力越大 生理机制;起作用的横桥数目越多,张力越大六、简述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指出它们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三章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名词解释;1、神经系统通常分为中枢圣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 位于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是联络于中枢神经与周围器官之间的神经系统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含有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两大类细胞,神经细胞又称为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4、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5、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是细胞代谢和信息整合的中心6、树突接受其它神经元传来的冲动,并将之传至胞体7、轴突将胞体发生的冲动传递给其它神经元,或传递给肌细胞和腺细胞等效应器8、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9、神经元是轴突和包被它的结构总称为神经纤维10、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特征;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11、神经元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生理学中将相互连接翻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 元与效应器之间的接触部位称为突触,信息从前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这一信息传递 的过程称为突触传递12、神经递质和受体是化学性突触传递最重要的物质基础13、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 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1、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的 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2、动态牵张反射;也称为腱反射,是由快速牵拉肌肉引起的反射作用对抗肌肉的拉长, 特点时程较短,产生较大的肌力3、静态牵张反射;也称为肌紧张,是由缓慢持续牵拉肌肉形成的反射调节肌肉紧张,维 持躯体姿势4、屈肌反射;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的回撤,这一 反射称为屈肌反射5、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 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总称为姿势反射包括状态反射 翻正反射、直线和旋转加速运动反射)6、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 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7、翻正反射;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回复常态的反射 活动称为翻正反射8、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功能、适应现象9、躯体运动主要分为;反射性运动,形式化运动,意向性运动简答一、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与突触传递有何异同?相同点;二者都是神经信号的传递结构,都需要递质执行功能,都是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的传导结构不同点;神经肌肉接头一般为兴奋性连接,连接的是神经末梢和肌膜递质一般为乙酰 胆碱。
突触可包括兴奋性连接和抑制性连接,连接翻是两个神经元,递质种类繁多二、 大脑、基底神经元和小脑在调控躯体过程中是如何协调进行的?小脑负责身体平衡的调节和方位的感知,大脑负责发出躯体运动指令,基底神经元参 与大脑活动三、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为什么既有化学性突触,又有电突触?从功能进化的角度考虑它有何 积极地意义?四、 请分析反射运动、节律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区别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何作用和意 义?反射性运动是指不受主观意识控制,运动形式固定,反应快捷的运动如伤害性刺激引 起的肢体快速回缩反射,肌腱反射和眼球注视等节律性运动是指运动一旦启动、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能够自动的以固定的模式重复进行 如行走、奔跑等形式化运动随意运动(即意向性运动)这种运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支配, 运动形式较为复杂,一般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运动技巧逐渐完善意义;反射运动在体育运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先天性反射调节活动,可保持身体 平衡,维持身体正常姿势,同时有利于使身体向着头部改变的方向移动 节律性运动可通 过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进而刺激相应的内脏器官以提高其活性节律运动更加符合人体 代谢规律的特点可能会成为今后大众进行运动的首选。
五、 在运动实践中如何应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