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事局年度工作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131223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人事局年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市人事局年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市人事局年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市人事局年度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市人事局年度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人事局年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人事局年度工作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市人事局2009年工作总结2009年,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扩内需、促转型、重管理、惠民生”的工作任务,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人事人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事人才支撑。一年来,我们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突出环境优化,抓好人才资源开发我们着眼于创新和完善人才政策,丰富人才引进载体,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优化人才环境,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上新台

2、阶。今年全市净增加人才6.0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036人。全市人才总量为116.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9275人。(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聚才氛围。充分发挥人才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报道人才工作的新政策、新情况和新进展,大力推广优秀人才的新思想、新行动和新成绩,提高社会各界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优化人才环境。我们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努力建立“更优、更活”的人才政策环境,实现“以一流之策引一流之才”。一方面,抓好人才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认真对前期出台的人才政策进行分析

3、梳理,加大政策创新调整力度,协助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施意见三份人才政策文件,计划在3-5年内面向海内外引进50名左右的领军人才;从2009年开始用5年时间,每年培养造就15-20名各行各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50名科技领军后备人才,每年培养造就3-5个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创新团队;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各类企业就业,为我市经济升级转型储备本土人才。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形成东莞市人才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为我市未来的人才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4、目前,我市共有各类人才政策15份,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促进了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抓好人才政策落实。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新颁布人才政策具体实施办法的制定出台工作,目前,按照关于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分别草拟了东莞市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实施办法和东莞市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实施办法,经多方征求意见后,正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另外,我们继续做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发放工作,今年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共审核发放616.62万元,其中,资助留学人员创业园各项招才引智和宣传推介活动174.37万元;资助科研经费启动项目80万元

5、;发放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80.15万元;资助博士后进站开发经费和生活补助80万元;资助其它企事业单位开展人才招聘、交流、培训等项目202.1万元。(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畅通引才渠道。我们坚持“刚柔并进”的方式,广开招才引智渠道,通过载体、项目、资金等方式大力引才,开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人才总量和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至2009年底,全市高层次人才有49275人,全市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一是市场招才。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至12月,全市各人才市场成功举办人才招聘会730场次,应聘成功402761人次,成功率达27.3%。二是外出引才。完善“走出去,请进来”的引智

6、模式,通过政府和人才市场组织企业“走出去”,到高校密集、人才资源丰富的城市举办招聘会,引进各层次急需人才。先后组织人员赴北京、大连等城市参加全国性大型招才引智活动,并在武汉、西安两地成功举办“2009东莞科技人才全国招聘会”,与参会单位达成录用意向科技人才395人。探索赴海外招才的新模式,组织企业参加省人事厅赴美国招聘海外高层次人才活动,全市共有9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在招聘活动中收到人才简历26份,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微模式软件有限公司成功与其中2名高层次人才对接并达成合作意向。三是载体聚才。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集聚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的作用,积极协助市留学人员

7、创业园和博士创业园参加北京、大连等国内大型招才引智活动,深入两园区开展调查研究,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申报省部共建留学生创业园。至12月,两园区累计引进企业188家,注册资本达5.8亿人民币,引进博士134人,硕士156人,市留学人员信息库中登记在册的留学人员共547名。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工作。强化对已建站单位的管理和服务,督促和协助各已建站单位做好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积极申报建站。目前,全市共有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工作的博士、高工、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158人,其中聘用院士4人,博士后11人。四是柔性用才。我们坚持柔性引才用才的方式,本着“不求

8、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争取外地高层次人才以兼职、短期服务、合作研究、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为我所用”。充分发挥广东省居住证和特聘工作证的作用,至今年12月,累计为108人办理了广东省居住证,为2573人办理了特聘工作证。二、突出公益惠民,抓好毕业生就业 我们把促进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人事人才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紧抓好,从社会稳定和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的高度重视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至今年12月,全市共有12028名毕业生办理了报到手续,已就业11450人,就业率达95.2%。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促进高校毕业生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人才工程来

9、抓紧抓好,列入基层班子考核内容。人事局人才管理办公室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科,工作列入领导班子议事日程。二是落实就业政策。按照关于促进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施意见,与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印发促进本地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政策的操作办法的通知,对未就业毕业生登记、毕业生就业培训、毕业生就业见习训练、毕业生企业就业岗位津贴申领、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申领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推荐毕业生就业推荐就业补贴申领等六个方面工作进行细化,进一步提高了实施意见的可操作性,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提高补贴资助。大力鼓励毕业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就业,进一步提高企业就业岗位津贴,进一步提高企

10、业就业岗位津贴,由原来每人每年2000元调整为:中专200元/月,大专400元/月,本科500元/月,硕士以上800元/月。今年共向4410名在企业一线岗位上工作的本地生源大中专毕业生发放岗位津贴,合共885万元。四是建立见习基地。联合团市委、市劳动局、市财政局,以“互惠互利、自愿协作”为原则,在全市各镇街、园区选取有一定规模、各方面条件较好、有接收毕业生就业意向的两自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企业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全面实施岗位见习与就业对接计划。全市建立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88家,提供见习岗位2972个。五是强化就业培训。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与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基层用人单位的合作

11、,对当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实施全员培训。今年共举办东莞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班70期,共有10850名毕业生参加。同时,为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于9月1日启动“东莞生源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活动”,承办了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举办了东莞市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全年举办东莞生源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14期,培训1145人,其中有104人正在创业。六是搭建服务平台。办好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全年举办38场公益性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参加招聘单位3038个次,入场应聘4.3万多人次。创新毕业生报到服务工作,把未有单位正式接收的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报到、登记工作下移到各镇街人才

12、服务站,在全市各镇街专门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登记窗口,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推荐培训、人事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启动运行东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通过全市各镇(街)毕业生就业信息联网共享,实现对毕业生就业的动态管理。创办东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动态,及时宣传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措施和政策,报道成功就业创业典型事例,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良好舆论环境。三、突出服务提升,抓好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我们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贯穿于人才资源开发、人才资本运营全过程,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完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功能,拓展人事人才服务领域,全

13、面提高人才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一是扶持我市人才服务业做大做强。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采取政府搭台、民营运作、企业唱戏的办法,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网络与实体相结合、市镇与企业相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引进、流动服务网络。同时,加强对人才服务业的监管,严格执行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和广东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重点抓好超前规划、严格审批、公平竞争、优化服务等关键环节。2009年全市新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咨询服务点1家,目前,全市共有人才中介服务机构45家,其中人才市场15家,网上人才市场1家,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咨询服务点29家。人才服务业务进一步拓展,人才招聘、就业咨询和人才“猎头”等基础性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以人才培

14、训为重点,人才测评、人才租赁、人才派遣、网络招聘、人才规划、校园招聘、职业技能培训、企业人事咨询与诊断等新型服务项目得到进一步发展,满足了人才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是充分发挥人才服务站的作用。全市各镇街和松山湖、虎门港成立了人才服务站,配备了专门编制。人才服务站在场地、人员、经费、设备、制度等方面都得到落实,人才调动、入户、档案挂靠、人事代理、职称评审的前置手续审核等业务正逐步开展起来,以市人才管理办公室、人才服务站和人才市场为主要框架的“三维”公共服务平台作用逐步显现。三是推进职称评审的行业化和社会化。积极创新三项职称制度,制定职称中介服务联络点制度,全市设立镇街人才服务站、人才市场和行业协(

15、学)会等55个职称服务联络点,全年共受理3693人申报职称;制定职称外语和计算机暂缓考试制度,今年全市工程系列申报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10%,有效拓宽人才评价的服务领域;制定推荐评审制度,由更高资格级别的专家推荐申报材料和论文论著,发挥同行专家指导和培养作用,增强行业认可性,提高评审质量。至12月,职称库在库人数113267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0513人;考核认定3687人;受理申报评审527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8%;登记省外市外职称905人。加强专业资格考试的组织工作,完成了53项资格考试的相关考务工作,合计报考人数66618人次。四、突出素质增强,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 我们以提高公务员素质

16、为抓手,积极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一是做好公务员录用计划申报工作。按照省人事厅的要求,我们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申报2009年公务员录用计划的通知,待各单位上报计划后,进行严格审核,把好按核定编制计划进人关。省人事厅下达给我市2009年公务员录用计划指标共721名,其中公安系统200名,法院系统96名,检察院系统30名,党政群机关205名,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190名。我们迅速分解并及时下达给有关单位,以确保公务员招录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抓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今年我市的公务员招录共有78个单位提供192个职位,计划招录647人,全市共13273人报名,招考任务较重。我们严格贯彻“13”文件精神,制定了笔试、面试等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案,根据省人事厅的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狠抓每一个工作细节。尤其在面试组织工作中,今年,我们首次按照由市人事局统一集中组织,统一抽调和委派考官的形式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