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1311126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7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二、课程基本理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地球与地二、世界地三、中国地四、乡土地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二、评价建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2/17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 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口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 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

2、生对地 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 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 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艮。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口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儿个特征。(-)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口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 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二)综合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口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朵系统。义务教 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口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朵关系,从不 同角度

3、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三)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 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 思想的教育内容。(四)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 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五)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 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二、课程基本理念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和乡士地理等基

4、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 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口然 3/17与杜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 下基础。3.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丁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 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但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 “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1.

5、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2. 地理婆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口然部分只 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索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3.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 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 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4. 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 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实 践活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6、所示。4/17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 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來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 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1. 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口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 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2. 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3.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

7、 的相互关系。4.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 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 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 理解地理规律。2. 运用己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 断。3. 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 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4. 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

8、法和成果。(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2. 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 感。3. 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口尊心、口信心和口豪感,理解国际合 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4. 初步形成尊重口然、与口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 防范口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 的行为习惯。5/1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关于“课程内容”部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1) “课程内容”部分由“标准”和“活动建议”等组成;(2

9、)“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耍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口行设 计:(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一、地球与地图(-)地球和地球仪标 准活动建议1.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N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N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N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N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口转和公转。2. 地球仪N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N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例如,观察不 同季节(或一夭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

10、度的变化: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 易地球仪模型。(-)地图标 准活动建议N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N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N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N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 惯。N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 等活动。例如,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使用地图、手持 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活动;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二、世界地理(-)海洋和陆地标 准活动建议1. 海陆分布N运用地图和数据,

11、说出地球表而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N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 海陆变迁N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 例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口选实验材料或使用计算机,模拟海底扩张、大 陆漂移。6/17化之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说明:“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二)气.天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的夭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夭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分阅读世界年平均月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纳世界

12、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 化特点3. 主要气候类型N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N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N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开展参观、观测,体验活动。例如,参观当地 的气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水和风向,收看(听)和记 天气预报内容,模拟预报气说明:“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夭气图”,是指电视等媒体尺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 天气符号和天气图。(三)居民标 准活动建议1. 人口与人种N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

13、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N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N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2. 语言和宗教N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W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3. 聚落N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N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N僮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开展辩论活动。例如,围绕“人口多好,还是人口 少好” “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好”等辩题组织辩论。(四)地域发展差异7/17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14、的重要性开展讨论活动。例如,集两个不同发展水平地域 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五)认识区域.认识大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认识地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区地势及地特点,解释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儿种口然资源, 说出其布、生产、出口等情况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

15、的优势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说出南、北极地区口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国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口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用举例说出某国家在口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经验、教训N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N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 要素的特点。N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N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开展学习交流角色 扮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书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征, 以适当方式(如墙报、片展等)以展示,并回答学的质疑就热带雨林开发保护问题, 分别扮演地理家、政府官员、热带雨林区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从各 自角度出见解说明:8/17本单元规定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