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308156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3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1 综合说明1.1 水库基本概况1.1.1 工程地理位置* 水库位于某乡 * 村,坝址座落于赣江水系泸水支流 * 水上,距 县城约45km总库容60万m,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及输水涵洞等组 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 2)型水 利工程。1.1.2 水库建设过程*水库于 1980年11月开工建设, 1981年12月竣工并投入运行, 为均质土坝,当初在建坝时,大坝清基不彻底,坝基及坝肩岸坡上部 岩体透水率偏大,存在渗漏及绕坝渗漏,且当地填筑坝体土质缺少, 坝体土质含沙、砾较多,工程存在诸多问题。溢洪道为开敞式明渠, 进口底高程222.50m,底宽11.

2、80m,进口、控制段为天然岩石山破, 岩石弱风化,未衬砌。泄槽下接挑流消能,落差20m岩石坚硬完整, 抗冲刷能力较强,泄洪水就近归入原河床出水。由于水库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兴建,勘测设计及施工方面 均存在较多缺陷,给工程留下诸多隐患,水库一直处于带病运行 状态, 1997 年对大坝进行了冲抓造粘土心墙处理,但未能完全消 除隐患, 大坝渗漏仍然严重, 在外坡坝面中部一带有多大 20 多处 渗水点。1.1.3 加固前工程任务及规模* 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 2) 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22.50m (黄海高程,下同),设计洪水位为 20年一遇,相应水位为224.07m

3、,校核洪水位为200年一遇,相应水 位为224.45m。死水位为205.19m。1.1.4 工程现状*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等组成。大坝现状坝顶高程为225.10 225.30m (黄海高程,下同)最大 坝高23.3m,坝顶长110m坝顶宽4.204.30m。上游坝坡马道(高 程213.40m)以上坡比1: 1.65,以下坡比1: 2.62,高程219.50m以 下采用干砌块石护坡;下游坝坡马道 (高程214.30m)以上坡比1: 2.29,以下坡比 1: 1.77 ,无排水设施,坝脚未设排水反滤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山凹,全长93.50m。为开敞式明渠,进口底高程222.50

4、m,底宽11.80m,泄槽段为天然岩石山坡,坡度陡峭, 落差20m岩石坚硬完整,抗冲刷能力较强。泄洪水就近归入原河床 出水。坝下输水涵洞位于大坝右侧,全长110.20 m,进口底板高程205.19m,出口底高程204.50m,为*拱形,洞径0.8 X 1.2米。竖井 闸门位于大坝右端坝顶上游侧 。1.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经现场检查,工程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 、大坝清基不彻底,坝基及坝肩岸坡上部岩体透水率偏大,均 见中等透水性,存在渗漏和绕渗问题,上、下游坝坡面多为风化料、 无护坡无排水,外坡较陡, 大坝下游在设计水位、校核水位工况下抗 滑稳定安全系数不符合规要求,大坝结构安全评价为C级。2、大坝

5、填筑土料较差,多为风化料,具中等透水性,漏水点多 且明显,大坝渗流安全评价为 C级。3、溢洪道为开敞式,挑流消能,进口段、控制端、泄槽段为砂 岩边坡、底板,基岩较完整,呈弱风化,挑流利用天然基岩消能,基 岩叫完整,溢洪道结构安全性评价为 B 级。4、启闭机、闸门老化锈蚀严重,操作困难,放水涵洞磨损,冲 刷严重,局部有裂缝,竖井砼老化,输水建筑物结构安全性评价为 B 级。5、无上坝公路,无观测设施,无通汛设施未通电,和全库结构安全性评价为C级* 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的小( 2)水库。自 1982 年蓄水运行后,不断发现各建筑物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致使水 库工程处于带病运行状态, 使

6、水库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除险加固是 必要的。另外,水库在灌溉、防洪、水产养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 用和效益,从水库社会经济角度考虑,除险加固也是必要的。1.3 除险加固的主要容1 大坝除险加固的主要容维持现有大坝坝顶高程不变, 采用粘土斜墙防渗结合坝顶加宽对 上游坡进行培厚, 大坝加固处理在现状布置基础上进行, 大坝加固坝 轴线向上游移动0.85m,加固前坝顶宽4.3m,加固后坝顶宽6m坝 顶长110m在大坝上游坝坡增设粘土斜墙防渗提,迎水坡面放缓至 1:2.5,采用C20砼预制块护坡。下游坝坡进行整坡采用草皮护坡。有简易的进坝公路长约 0.9m,但路况差,路面凹凸不平。现维 修硬化上坝防汛

7、公路,路面宽 3.5m-4m,并在公路两侧设排水沟。2 金属结构加固* 水库金属结构主要为灌溉输水隧洞进水口闸门, 拦污栅及启闭 设备。金属结构加固设计:更换竖井工作闸门、安装 20t 启闭机,重 建启闭机房。1.1.7 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加固前加固后备注一、水文1、集雨面积km3.233.232、多年平均年降雨量mm16003、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P(%)5m/s30.54、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p(%)0.5m/s48.8二、水库校核洪水位m224.45设计洪水位m224.07正常畜水位m222.50222.50死水位m205.19205.19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库 容)万m6060正常

8、库容万m45.841.0死库容(死水位以下)万m0.80.8二、工程效益保护人口人4040保护耕地亩13001300灌溉面积亩800800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主坝及副坝坝型均质土坝粘土斜墙坝坝顶咼程m225.30225.30最大坝咼m23.323.3坝顶长度m110110坝顶宽度m4.36.02、泄水建筑物型式明渠明渠溢洪道进口高程m222.50底宽m11.8设计泄洪流量m/s24.524.5校核泄洪流量m/s34.334.3堰顶咼程m溢流净宽m溢流堰长m泄槽净宽m泄槽长m消力池长m消力坎高m池宽m3、输水建筑物型式*拱形*拱形长度m110.2110.2断面尺寸m0.8*1.20.8*1.

9、2进口高程m205.19205.19出口高程m204.50204.502 水 文2.1 基本资料2.1.1 地理位置及水系情况* 水库位于某乡 * 村,坝址坐落在赣江水系泸水支流 * 水上, 距县城约45km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 3.23km2,主河长1.90km,河 道加权平均坡降 20.4%。流域属山地,库区植被良好。流域多年平均 降水量为1600m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14m/s。2.1.2 水文基本资料坝址以上流域无水文测站, 邻近流域也无与坝址集雨面积相近水 文测站。距坝址约15km处有某县气象站,该站具有19602006年雨量观 测资料,雨量资料可作为本次设计参考的依据。泸水支流山水

10、上有坊水文站,该站控制集雨面积122 km,有1980 年至 2004年共 24年实测流量资料。2.1.3 流域参数复核根据万分之一航测图量算水库流域面积等基本参数,各参数如下:22水库流域面积:F=3.23km,原设计F=3.23km ;河道长度:L=1.90km , 原设计:1.89km河道平均坡降:J=20.4 %。,原设计:19.6 %。本次复核量算的流域面积与原设计有相差,洪水计算流域参数采用本次复核量算的成果。即 F=3.23kmi , L=1.90km , J=20.4%。2.1.4水库库容曲线本次采用万分之一航测图圈量各水位对应面积,计算相应库容成果见表2 1。表2- 1*水库

11、水位库容曲线表水位 (m202205207.5210202.5215217.5220222.5225库容 (万m)00.51.753.87.212.420.229.641.056.4面积 m万m)00.40.722.724.166.56水位库容曲线图见附图2.2 设计暴雨根据坝址邻近15 km处*站19602004年实测降雨资料进行频率 计算,计算暴雨参数见表 2-2。另由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以下 简称手册)查算出坝址的各历时暴雨均值和变差系数见表 2-2。时段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气象站 资料推求暴雨均值42.570.296.2变差系数0.420.40.38Cv/ Cs3.5查手册 法

12、暴雨均值4575100变差系数0.430.450.45Cv/ Cs3. 5从上表看出,实测资料推求24h暴雨比查手册法小,主要因为实测暴雨系列比较均匀,没有特大暴雨发生,也没有调查到历史上 特大暴雨。而手册图集暴雨经全国拼图分析,参考的资料历时长, 围大,代表性较好。从偏于安全考虑,各时段设计暴雨最终采用手 册查算值作为本次设计的暴雨成果。3h暴雨根据手册推荐公式Hp=Hp3叫计算,式中1-n2=1.285log(H 6p/Hip)。各时段设计面暴雨 量见表2 3。表2-3*水库各时段设计暴雨成果表时段(h)24631均值1007545cv0.450.450.43P(%)0.5278.8208

13、.9168.7120.32224.9168.4136.597.95187.9140.7114.582.610169.9119.897.670.52.3设计洪水2.3.1 设计洪水推求由于水库流域无实测流量资料, 且坝址以上流域面积较小, 本次 设计采用设计暴雨推求坝址设计洪水,采用手册推荐的推理公式 法推求坝址设计洪水。2、设计洪水推求根据手册推荐的以 1 时段的暴雨雨型进行暴雨时程分配。本工程属于推理公式法计算分区第皿区,产流分区第1区。地面径流洪水按推理公式推求:1/3 1/4Q=0.278F h/t ,T=0.278L/mJ Q式中参数如下:2 1/3 0.265F=3.23k m, L=1.9km,J=20.4%, m=0.25(L/J)=0.418地面洪水过程线历时 T=9.67W/Q地面洪水总量: W=0.1h.Fh地面净雨,据手册查算,由产流计算得出t 汇流时间(h)地下洪峰流量按Q地下=只下-F/3.6T计算,Q地下为地面径流终止点, 其过程采用以Q地下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底宽为二倍的地面径流过程 时间。R下为地下径流深,T为地面径流过程底宽。地面径流过程按五 点概化,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