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纤维母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1306234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纤维母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西安纤维母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西安纤维母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西安纤维母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西安纤维母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纤维母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纤维母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纤维母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5一、 国际市场竞争状况5二、 化纤产业的发展5三、 化纤的染色方式8第二章 市场分析12一、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2二、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4三、 国内行业竞争格局16第三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18一、 项目选址原则1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18三、 创新驱动发展21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3五、 产业发展方向25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29第四章 发展规划30一、 公司发展规划30二、 保障措施36第五章 人力资源分析38一、 人力资源配置38劳动定员一览表38二、 员工技能培训38第六章 进度实施计划41一、 项

2、目进度安排4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41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42第七章 劳动安全评价43一、 编制依据43二、 防范措施44三、 预期效果评价48第八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50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50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50第九章 风险评估51一、 项目风险分析51二、 项目风险对策53第十章 项目总结分析55第十一章 补充表格57建设投资估算表5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5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58流动资金估算表5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6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6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6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6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63无形资产和其

3、他资产摊销估算表6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6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65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国际市场竞争状况目前,国际母粒市场呈现垄断竞争格局,母粒生产集中在少数超级大公司,例如瑞士科莱恩公司、美国普立万公司、美国奥美凯公司等,其在国际市场以生产塑料用母粒为主。由于中国化纤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70%左右,纤维母粒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国内市场。上述国际公司通过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参与国内母粒市场的竞争。二、 化纤产业的发展1、下游化纤行业需求空间巨大,预计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我国是世

4、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2018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0%左右。2019年,国内化纤总产量达5,953万吨,创历史新高。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发展,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了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化纤的需求量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化纤行业也由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原液着色化学纤维的有效产能持续扩大。2、受益于国家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政策驱动,原液着色纤维正处于产业快速发展期纤维母粒作为一种节能环保材料,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绿色制造领域,获得了有关部

5、门多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例如,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2016年联合发布的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开发推广纺前原液着色绿色制造技术,包括完善原液着色功能性纤维的产业化纺丝技术,开发高性能、高浓缩功能母粒的清洁生产技术,完善原液着色纤维标准和色标体系。”2019年,工信部、水利部联合发布了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 录(2019年),将化纤原液着色技术认定为国家鼓励的节水技术予以推广。另一方面,由于化纤印染环节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其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限制。随着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的颁布实施,印染行业的环保压力日益加大。环保整治使得大量印染企业停业整顿,产能降低;

6、同时印染行业还面临着环保投入持续增加的压力,导致了化纤印染成本的增加。原液着色纤维则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相较于传统的印染方式,1吨原液着色纤维加工成纺织品将实现废水和CO2排放分别减少32吨和1.2吨,电力、蒸汽消耗分别降低230千瓦时和3.5立方米。在经济效益和产业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化纤行业不断加大原液着色技术的运用。2010年以来,我国原液着色纤维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4%,高于化纤产量的平均增长率。其中,原液着色涤纶长丝、短纤维产量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26%,原液着色锦纶长丝产量的平均增长率为71%,原液着色再生纤维素短纤维产量的平均增长率为49%。2017年,

7、我国原液着色纤维产量约500万吨,约占化纤总产量的10%。但是,相对于传统印染而言,原液着色技术在我国化纤着色领域的使用比例仍然偏低。随着我国化纤产业的不断升级和环保节能政策的不断加强,原液着色的核心原材料纤维母粒的应用比重将逐渐提高,产品替代也将有力地推动纤维母粒行业的快速发展。到2022年,中国原液着色纤维年产量预计将增长至800-1,000万吨,对纤维色母粒的需求量将达到30-40万吨,结合2017年行业产能情况,仍存在15-25万吨的产能缺口。3、功能母粒方兴未艾,将成为纤维母粒行业新的收入增长点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生产是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

8、导目 录、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均把开发新一代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品作为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下游纺织产业对功能化、个性化纤维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快速发展,将为整个纺织行业开发各种新型面料、提高产品档次、调整行业产品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舒适、高档、保健、自然等成为了新时尚,对服饰多样化、功能化、个性化需求的提高,使得高附加值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目前,行业已研发出蓄能、夜光、抗老化、竹炭、远红外、彩色阻燃、抗菌、光致变、隔热、磁性、导电等十余种特种功能母粒,并仍在不断开发新的

9、品种,以满足纤维产品差别化、功能化发展的需求。到2022年,功能性纤维的产量预计将达到460-500万吨,同时功能母粒的使用比例也将提升至20%左右,届时市场对功能母粒的需求量将达到2-4万吨,结合2017年行业产能情况,功能母粒仍存在1.5-3.5万吨的产能缺口。三、 化纤的染色方式化学纤维是指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物理加工制得的纤维。根据原料的不同,化学纤维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相比,化学纤维具有强度高、质轻、易洗快干、弹性好、防霉防蛀等优点,还可添加改性助剂使其具备阻燃、防透明、抗老化、抗静电、透气等特殊功能,且生产不易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得到广

10、泛运用。2018年,全球化学纤维产量占纤维总产量的比例已超过70%,而棉、麻等天然纤维的产量占比不到30%。由于化学纤维的本色大部分为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的,需要根据制品的应用要求和每种纤维自身的技术工艺特点,选择适当的着色方法和着色材料,对纤维进行着色处理,以满足下游纺织行业对纤维色彩的不同需求。1、传统印染着色印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染色方式,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能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印染最常见的工艺流程,是将纺织品放入带有颜料或染料的水浴中,在一定浴比、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使纺织品带上颜色。与棉、麻等天然纤维相比,涤纶、锦纶等主要化纤品种的吸湿性较差,染色较为困难,需要使用专门的染料

11、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印染。涤纶分子链紧密敛集,结晶度和取向度较高,极性较小,缺乏亲水基团且无染座,导致其吸湿性差、染色困难。涤纶的印染着色需使用分散染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经过悬浮、轧染、烘干、定型等生产步骤,能耗大,效率低,且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水,污染严重。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要求日益提高,化纤印染行业面临的资源及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因此,采用节能环保的染色技术对于化纤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原液着色技术(1)原液着色技术的发展历程原液着色,又称纺前着色,是指化纤生产企业将以色母粒为代表的着色材料混入纺丝溶液或熔体中,直接生产出有色纤维供下游客户使用。原液着色技术起源于欧洲,1936年英国的卜内门公

12、司开发了原液着色纤维溶液纺丝技术,1946年英国ICI公司申请了以炭黑为颜料的原液着色黑色聚酯纤维专利。在聚酯纤维(即涤纶)诞生初期,由于染色技术和染料的局限,只能采用原液着色使织物拥有色彩。但因当时技术条件落后,原液着色可生产的色丝颜色单调,且无法与天然纤维混纺染色,使得该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20世纪中叶,随着分散染料的发明和染色技术的成熟,印染成为化纤染色的主流方式。但是,印染带来的高能耗、水体污染和纺织品安全性问题始终无法彻底解决,促使化纤行业开始寻找其他替代方案。与此同时,因技术进步和工艺优化,原先颜色单调、无法混纺等缺陷逐步得到完善,使得原液着色技术节能环保的优势日益显现,获得越来越

13、多下游客户的青睐。目前,宜家、耐克、阿迪达斯、迪卡侬、优衣库等国际公司,越发重视产品的“绿色性”,要求生产商更多的使用原液着色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等绿色面料。2010年以来,我国原液着色纤维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4%,高于化纤产量的平均增长率。(2)使用纤维母粒进行原液着色的特点纤维母粒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机械加工,对着色剂进行了细化处理,将着色剂、载体及各种助剂进行充分混炼,使着色剂与空气、水分隔离,从而增强了着色剂的耐候性、提高了着色剂的分散性和着色力。同时,在纤维母粒加工过程中通过对着色剂进行预分散,有效避免着色剂在纺丝溶液或熔体中团聚等问题。此外,由于纤维母粒与纺丝原料形态相近,在投料计

14、量上更加方便准确。目前,绝大部分的原液着色纤维使用纤维母粒来生产。使用纤维母粒进行原液着色,可以省略大部分的染整工序,减少废气废水排放,大幅节省生产用水和化学品。同时,由于纤维母粒是将着色剂与PET切片精确计量、均匀混合后形成,制成的涤纶纤维从结构上看,着色剂与涤纶形成表里一致的均匀固溶体,耐光、耐洗、耐磨擦等牢度远比常规印染高。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技术壁垒纤维母粒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其技术的核心不仅在于前期设备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在后期设备适用性改进,产品研发、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及其它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其次,纤维母粒生产

15、技术中最关键的为配方技术。着色配方对纤维母粒的影响最为直接,往往轻微调整都会对产纤维母粒的着色效果和性能产生较大差异,进而影响下游应用领域的产品性能。纤维母粒企业需要具备快速、精准的配色能力,还要熟练掌握分散技术,以满足下游专业应用领域对纤维母粒的各项性能指标不同的要求,并且随着下游产品更新换代,纤维母粒配方亦需要保持同步调整更新。2、客户壁垒纤维母粒在下游企业生产环节中成本占比较低,但是对化纤制品的美观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以万吨级涤纶熔体直纺为代表的纤维成形技术,对纤维母粒的品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如果使用的纤维母粒色差、分散性、耐迁移性等技术指标不达标,往往会导致整批产品品质等级下降甚至报废,给下游客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下游客户非常注重纤维母粒的品质等级和质量稳定性。一旦合作关系确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下游客户往往不会轻易改变选定的纤维母粒供应商,从而形成采购惯性。先进入行业的纤维母粒供应商一旦和大客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后进入的供应商将较难争夺其既有的市场份额。丰富的客户资源是进入纤维母粒行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先进入企业的上述先发优势构成了对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3、规模壁垒产品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